就在剛剛,江淮汽車發布了“關於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簽署《智能新能源汽車合作協議》的公告”。
其實江淮要牽手華為,這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只是此事之前一直沒有落地,現在算是正式落地確定了。
華為今年將智選車模式進行了升級,變成了鴻蒙智行,首期加入鴻蒙智行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問界和智界,準確的說,就是賽力斯和奇瑞。
而之前預測後面兩個加入的玩家,會是江淮和北汽,現在江淮算是實錘了。
目前華為利用問界和智界,已經在25萬以上到40萬的價格區間站穩了腳跟,而且SUV和轎車車型都有,同時在更高階的60萬級,也已經有了問界M9的布局。
根據網傳的消息,這次與江淮的合作,大概率會是布局百萬級別的豪車,名字可能會是傲界。
所以總體來看,華為在高端車市場的布局起碼算是完整了,那麼後續再布局20萬級中端和10萬左右的代步車市場,基本就是降維打擊。
而小米似乎就顯得比較尷尬了,小米也早就宣布,要在明年量產新車,價格目前還是個謎團。
不過對於靠性價比手機起家的小米,在華為已經如此布局的當下的情況下才剛剛入局,其實已經很不好定位。
如果定位太高,那麼如果市場用腳投票沒銷量怎麼辦?現在的電車市場已經比幾年前要成熟了很多,甚至已經有消費者開始選購自己的第二輛電車,所以“渾水摸魚”的紅利期已經沒了。
如果定位太低,雖然不是很擔心銷量問題,但是想走向高端化,就會很難,就像當初做手機一樣。
因此對於現在的小米來說,很尷尬。
華為布局的價格範圍是妥妥的高端,之前基本上只有三家造車新勢力中的兩家重點布局,但其實都沒有取得現象級的市場表現。
而華為的“界”家族已經形成,X界就代表了高端車的形象,而雷軍對於未來三年的計劃就是要銷量接近百萬輛,難道要靠高端車型完成這樣的願景嗎?
只能說,很難。
所以筆者猜測,小米終究是無法放下性價比這個包袱的,但又不想剛開始就與華為直面硬碰硬,因此小米明年量產的車型,不管有幾款,其定價都不會超過30萬,如果超過,那麼也會是例如30.89萬等此類。
小米應該會推出兩款車,第一款的定價會在25萬左右,第二款會在15萬左右。
這樣的定價策略,就是先定位中端,這樣距離性價比不遠,距離高端也很接近,既能保證一定的出貨量,後續推出價格更高的車型也很自然,例如25萬到35萬等。
對於現在的小米來說,不是着急的時候,踏踏實實做好基本功,把15萬到30萬之間這個市場做出優勢。
靠人工智能和小米生態來站穩30萬到50萬的高端市場,再利用黑科技去佔領百萬豪車市場,所以一切都需要真本事,靠冰箱彩電終究是站不住腳的,智能電動汽車終究還是需要技術作為基石。
作為技術出身,而且堪稱技術天才的雷軍,筆者相信,小米汽車不會讓我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