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楊松 編輯丨鄢子為
這是職業經理人劉濤的高光時刻。
11月13日,作為智己汽車聯席CEO,他高調宣布,LS6上市一個月,鎖單28000台。
用戶鎖單,需要支付2000元定金,無法退還。這類訂單水分少、成交率高。
按照一輛LS6最低21.49萬元來算,理想情況下,劉濤團隊將斬獲60億元的銷售額。
1-9月,智己汽車累計銷量僅1.5萬輛。LS6隻用1個月時間,創造了近兩倍的銷量。
爆款來了,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臨港智能工廠“雙班制生產,平均90秒一輛智己LS6整車下線。”劉濤透露。
降價爭量
今年,是劉濤進入上汽工作的第26個年頭。
他本科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後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深造。2020年底,劉濤受命擔任上汽“一號工程”L項目,也就是智己汽車項目組的副組長。
三年來,這位上汽老兵,共推出三款車型。
前兩款,L7和LS7,起售價均超過30萬元,銷量不如人意。前三季度,兩者累計的銷量,不敵理想汽車兩周的。
新推出的LS6,10月12日—11月12日,使用所有優惠後,起售價僅21.49萬元。
“LS6的價格,聽上去像是一個掀桌子的價格。有同事開玩笑,是掀房頂的價格。”劉濤表示。
價格實惠,新車一推出就賣爆。
11月上旬,《21CBR》記者向智己汽車北京某門店預約周末試駕。“周六17點和周日12點,有空。”銷售人員回應,只有這兩個點有空檔,並強調“暫時”。
“上市的第三個周末,門店人流如織。”劉濤稱。
LS6車型的用戶,也是價格敏感型,偏愛低價版本。
數據顯示,25萬元以下的兩個版本,交付量占近八成。其中,售價最低的版本,交付周期達4-6周,時間最長。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參與競爭、留在牌桌上。保持產品和品牌的熱度,是更重要的。”劉濤解釋,前兩款車的主要任務,是立住品牌高度,第三款車(LS6)、第四款車,是用來“爭銷量”的。
智己汽車定位高端純電品牌,其打法是從上往下。
劉濤認為,一個品牌想要從低向高躍遷,非常難,智己汽車必須從“中大型”市場起步,築起向下滾動的勢能,這樣品牌才能取得長遠發展。
背靠大樹
劉濤是捨得花錢“堆料”的。
比如,LS6標配激光雷達、英偉達Orin芯片。Orin價格貴,可實現275 TOPS的算力。
TOPS是算力單位,1TOPS等於每秒進行1萬億次運算。國內部分車企選用價格更低的“征程5”芯片,其最高算力只有128 TOPS。
高配低價,提振銷量的同時,帶來業績壓力。劉濤坦言,損失了一部分毛利。
敢於捨棄部分利潤爭銷量,智己是有底氣的。
“我們有上汽集團的背書。”劉濤表示,同樣的生產規模,同樣的供應鏈水平,智己是最有成本優勢的。
據他介紹,公司有兩條“降本”途徑。
一是來自上汽集團的供應鏈優勢。
上汽是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旗下有很多零部件企業,依託於此,智己只要有合理的銷量規模,就能拿到具有成本優勢的零部件。
二是通過技術進步實現降本。
智己LS6車型僅憑單Orin芯片和單激光雷達,即可覆蓋城市場景及去高精地圖的NOA(導航輔助駕駛)方案。
交付方面,劉濤也得到了上汽集團的支持。
上汽的臨港工廠,從10月中旬開始翻雙班,鉚足勁生產。
劉表示,從供應鏈、製造、質保、物流到交付中心,團隊每天都在加班加點,提高交付量。
“目前正在加速產能爬坡,全力交付中,本月預計交付6000台。”為了安撫未提車的車主,他在微博上充當“客服”。
智己加快擴店,抓緊搶市場。
截至10月底,智己全國渠道總數達216家,年底將達到270家,預計同比增長138%。
帶頭闖關
智己汽車的股東陣容豪華,包括上汽、張江高科和阿里,去年完成A輪融資後,估值近300億元。
張江高科稱,持有智己汽車18%股份,暫未有加大投資的打算。
據天眼查網站顯示,阿里持股16.6%。三年前,其入股時,一併帶來達摩院的“自動駕駛”技術。
5月,因業務調整,達摩院的自動駕駛業務轉入菜鳥集團。
雙方技術上的合作減少,現階段,智己和第三方公司Momenta一起研發智能駕駛,智駕團隊有400多人。
新車推出,阿里主要在營銷上出力,“雙十一”期間,在蜜蜂驚喜社、胡可等5個直播間,共抽取5名用戶,贈送智己LS6(MAX標準版)的1年免費使用權。
智己的最大股東是上汽,目前持股比例超50%,可以說,是其親兒子。
劉濤曾總結,作為上汽集團戰略轉型的“第一軍團”,智己肩負着“當好拓路先鋒的責任”。
前9個月,上汽大眾汽車銷量同比減少13.5%至83萬輛,上汽通用同比減少15%至72萬輛。
期間,智己汽車銷量同比大增391%至1.51萬輛,走出一條上揚曲線。
“上汽壓力很大,面臨從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型,從過度依賴合資車企轉型合資和自主並重(的挑戰)。”汽車分析師梅松林稱,智己對集團很重要。
智己則承擔著轉型重任,集團對其傾注大量資源,甚至調整旗下品牌布局。
上汽調整了旗下新能源品牌飛凡的定位,減少內耗——以20萬元為界線,智己向上搶市場,飛凡向下。此前,飛凡與智己產品的價格區間有重合。
技術方面,其同樣不遺餘力地支持。
據劉濤透露,未來兩三年,上汽800V碳化硅電軸、固態電池等大量創新技術,將在智己上“首用落地”。
自交付以來,增速雖快,智己累計交付量其實僅2.4萬輛,管理層面臨較大的業績壓力。當下熱銷的LS6,是其翻身的重要籌碼。
對新造車企業而言,年銷10萬輛,是必須跨過的“生死線”。
拿到一個爆款的智己,距離目標還差一截,想要留在牌桌上,劉濤團隊還得努力。
圖片來源:智己汽車(除標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