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的最新一批車型測評結果公布,引發了我們的關注。
一是因為涉及測評的14款車型中有一半是新能源車,尤其是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這個維度,僅有蔚來ET5、一汽-大眾ID.6 CROZZ、上汽大眾凌渡L、極氪001、北汽魔方5款車型取得成績A(良好)。
而以理想L8、福特電馬為代表的6款車型取得M(一般),另外還有3款車型取得P(較差)。
其二則是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就理想L8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獲得M(一般),發表了公開言論引發關注。
李想的回應如下:“想要在維修費用上獲得A(良好)的評價方法是,在這個期間內把碰撞對應的零部件價格下調。團隊也有過這個建議,但被我否掉了,實事求是即可,M沒問題。”
眾所周知,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一直以來都是作為相當權威的安全性測試標準出現。
其沿用美國IIHS標準,由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車內乘員安全、車外行人安全和車輛輔助安全四個分指數組成,每個分指數的評價標準為G(優秀)、A(良好)、M(一般)、P(較差)四個等級。
而上述14款車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上均未獲得G(優秀),一方面確實與碰撞後的車身表現有關,另一方面或許也與一些車型的造型構造,以及在低速碰撞後的修車花費高低有關。
我們對此猜想,這也與中保研為了提高新車的保險費用及減少後續的理賠費用有關,而從評級方面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和評判標準。
看得出來,李想的回應非常雲淡風輕,並且還暗諷了採用了下調零部件價格這樣的“作弊方式”,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我們不妨綜合對比,來看看以理想L8、蔚來ET5、極氪001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三車的碰撞測試結果。
上圖:理想L8碰撞成績
首先來看理想L8為何在“碰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上獲得M(一般)的成績。
在結構耐撞性、可維修性、碰撞兼容性都分別獲得了G(優秀)、A(良好)的成績,唯獨在維修經濟性一項獲得的是P(較差)。我們認為“罪魁禍首”是前臉貫穿式頭燈,碰撞後的變形勢必影響維修。
上圖:蔚來ET5碰撞成績
接着再來看一下蔚來ET5,沒有貫穿式頭燈的它,同樣也有着極具辨識度的前臉設計。在結構耐撞性上,蔚來ET5獲得了G(優秀),在可維修性、維修經濟性、碰撞兼容性三項均獲得了A(良好)的成績,所以在“碰撞性與維修耐久性指數”,蔚來ET5成績是A(良好)。
上圖:極氪001碰撞成績
最後是極氪001,結構耐撞性獲得G(優秀),維修經濟性、碰撞兼容性都A(良好)的成績,可能因為前大燈凸起的造型設計,所以可維修性M(一般)。最終的“碰撞性與維修耐久性指數”成績是A(良好)。
由此可以窺見,理想L8的結構耐撞性、可維修性、前後防撞梁尺⼨與蔚來ET5、極氪001評級相差不大,但在碰撞之後,理想L8其前臉採用了貫穿式頭燈,且位於易碰撞區域,一旦遭遇碰撞就非常容易受損,必須整個更換,勢必會提升維修費用,導致整體維修性不佳。
實事求是地說,以理想L8、蔚來ET5、極氪001為代表的新勢力打造的智能新能源車,當智能與科技等成為主要的賣點之一,車輛的前後的確需要布置更多的攝像頭、雷達、傳感器。如果受到碰撞,其維修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自然要高於傳統汽車。
而這也是為何他們在“碰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上,成績難以達到G(優秀)的原因。
而當前,無論是新勢力、新能源還是傳統合資大廠造的新能源車,為了打造極簡且有辨識度的前臉,也開始效仿在容易碰撞的區域布局貫穿式頭燈,其實無疑將增加新車遭遇碰撞後的維修成本。
在我們看來,李想所言的“我分數低、我不屑於作弊”——即在碰撞測試期間,把碰撞對應的零部件價格下調,從而獲得維修費用上獲得A(良好)的辦法,無非是想為理想L8成績不佳的“維修經濟性”開脫。
在其的言論發出後,我們也諮詢過多家車企,他們表示並不會因為一個碰撞測試成績,去調整對應的零部件價格。
由此可見,新車要想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獲得好成績,首要是在車身底盤結構、前後防撞橫樑等做到⾜夠堅固,可以在低速碰中杜絕變形;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避免在易碰撞區域布置價格昂貴的電⼦元器件,是減少維修費⽤的關鍵。
相信,消費者在關注到理想L8碰撞“維修經濟性”P(較差)的成績之後,或許會在後續選車之時擦亮眼睛、慎重考慮這類帶有貫穿式頭燈的車型。
而這將會影響接下來推出的新車,在前臉的設計造型上,慎用貫穿式頭燈這一舉動。至少從“維修經濟性”角度來看,貫穿式頭燈不再會是一個值得推崇的設計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