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一台燃油車之後,不少消費者在增購第二輛車時,都會首先考慮新能源車,一方面,新能源車的牌照政策要更友好;另一方面,新能源車的用車成本普遍偏低。尤其是對於部分年輕人而言,15-20萬左右選擇一台新能源車,既能兼顧到日常代步,也能提升出行的品質。今天的對比環節,我們也找來了15-20萬價位中,3款熱度很高的純電動車,它們分別是比亞迪元PLUS、大眾ID.3、smart精靈#1,三台車都比較受年輕人關注,那這三台車誰更值得入手呢?咱們今天就來好好探討一下。
(元PLUS)
(大眾ID.3)
(smart精靈#1)
從賬面信息來看,比亞迪元PLUS全系指導價區間為13.98-16.78萬,該車定位為緊湊型SUV;大眾ID.3全系指導價區間為16.2888-19.1888萬,該車定位為緊湊型轎車;smart精靈#1全系指導價區間為17.9-27.9萬,該車定位為小型SUV。從價格、定位來看,三台車並非直接競爭對手,但三台車的價格很接近,又都屬於面向年輕人的產品,自然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以17萬左右的價格為例,結合三台車的指導價,咱們分別選取比亞迪元PLUS 2022款 510KM 旗艦型PLUS、大眾ID.3 2023款 純凈智享版、smart精靈#1 2023款 Pro(下文分別簡稱:元PLUS、大眾ID.3、smart精靈#1),三款車的價格差異不算大,對於15-20萬預算的消費者來說,相信大家也能接受三款車型的差價,咱們也以這三款車型為例,展開對比。(註:元PLUS配圖為2022款 510KM 旗艦型、smart精靈#1配圖為2022款 Pulse心動版)
外觀對比
(元PLUS)
(元PLUS)
外觀層面,或許是因為三款車型的定位不同,在最終的產品呈現上,元PLUS、大眾ID.3、smart精靈#1的風格也有較大差異,咱們也先從外觀開始聊。元PLUS的車身造型比較飽滿,整體顯得較為大氣。同時,元PLUS的車頭層次感比較豐富,車側的比例也蠻協調,車尾則擁有較強的立體感,我認為該車更具家用車的氣質;
(大眾ID.3)
(大眾ID.3)
大眾ID.3的車身尺寸比較小巧,且其整體設計比較簡潔,視覺效果蠻精緻。車頭部分,大眾ID.3的設計很簡潔,DNA可發光的logo能提升科技感,車身側面,大眾ID.3的比例也很協調,且該車呈現出“四輪四角”的布局。車尾部分,大眾ID.3的設計比較內斂,但小巧的造型依舊顯得很精緻;
(smart精靈#1)
(smart精靈#1)
smart精靈#1的車身造型也比較圓潤,配合小巧的尺寸,整體也顯得蠻精緻。同時,smart精靈#1採用了前、後貫穿式尾燈組的設計,配合懸浮式車頂,也能提升整體時尚感。另外,smart精靈#1是三台車中唯一採用無框車門、隱藏式門把手設計的車型,其整體視覺效果比較炫酷。外觀屬於見仁見智的部分,大家自己有個判斷即可。
內飾對比
(元PLUS)
內飾層面,或許是由於品牌調性不同,元PLUS、大眾ID.3、smart精靈#1的內飾風格也有較大的差異,咱們也簡單來聊一聊。元PLUS的內飾採用了對稱式布局,大量曲線設計,配合雙色內飾,整體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同時,元PLUS採用了懸浮式中控屏、懸浮式液晶儀錶盤的設計,也能提升內部的科技感。另外,元PLUS的空調出風口、門把手也不乏小心思,整體氛圍還是蠻出彩;
(大眾ID.3)
大眾ID.3的內飾布局很簡潔,且其內部用料也是以塑料件為主,整體質感稍微差點意思。但大眾ID.3也採用了懸浮式中控屏、懸浮式液晶儀錶盤的設計,整體科技感倒還做得不錯。另外,大眾ID.3前排保留了大量儲物空間,實用性還是不錯;
(smart精靈#1)
smart精靈#1的內飾也採用了對稱式布局,且其整體設計蠻簡潔,配合懸浮式中控屏、內嵌式液晶儀錶盤,也能提升內部的科技感。同時,smart精靈#1也採用了雙拼色內飾的設計,配合橢圓形的空調出風口,內部氛圍也顯得挺時尚。另外,smart精靈#1前排也保留了大量儲物空間,實用性也還不錯。內飾也屬於見仁見智的部分,咱們就點到為止,但我還是想要多說一句,我個人會更喜歡元PLUS和smart精靈#1的設計,畢竟大眾ID.3的內飾確實太過一般。
配置對比
接下來咱們聊配置,對於15-20萬價位的車型而言,配置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部分,並且配置也屬於可以量化對比的部分,咱們也來詳細看一看元PLUS、大眾ID.3、smart精靈#1的表現。主動安全及智能駕駛層面,三台車都配備了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表現都還不錯,但元PLUSU多出了自動泊車、併線輔助功能,其整體功能要全面一些。需要提出批評的是,大眾ID.3的倒車影像功能需要選裝,而元PLUS和smart精靈#1都配備了360°全景影像功能;
人機交互層面,三台車都配備了車聯網系統,而元PLUS內置了高通驍龍665芯片,smart精靈#1內置了高通驍龍8155芯片,相對來說,smart精靈#1的芯片算力較強。具體功能層面是,三台車都支持語音交互、手機APP控車等功能,但元PLUS和smart精靈#1還支持OTA遠程升級,而大眾ID.3則多出了CarPlay、CarLife手機投屏功能;常規配置方面,元PLUS和smart精靈#1多出了全景天窗、電尾門、對外放電等功能,大眾ID.3和smart精靈#1多出了自動雨刷,元PLUS則多出了內置行車記錄儀。整體來看,元PLUS和smart精靈#1的配置要豐富一些,而大眾ID.3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空間對比
空間層面,對於日常通勤的車型而言,空間、實用性是重點,但考慮到元PLUS、大眾ID.3、smart精靈#1並非為了長途自駕而生,咱們也就簡單看一看三台車的表現。從尺寸來看,元PLUS的車長有明顯優勢,大眾ID.3的軸距有優勢,smart精靈#1的車高有優勢,三台車的尺寸各有優劣。反映到具體空間上,以175cm的體驗者為例,元PLUS、大眾ID.3的頭部空間都達到一拳,而smart精靈#1達到了一拳三指;而在三台車的後排,體驗者都能獲得兩拳左右的腿部空間,但smart精靈#1的頭部空間依舊有優勢,元PLUS和大眾ID.3也還夠用。
(元PLUS)
(大眾ID.3)
(smart精靈#1)
座椅功能方面,元PLUS和smart精靈#1的前排座椅都支持電動調節,但大眾ID.3僅支持手動調節,其主駕座椅電動調節還需要選裝,其表現比較一般。
(元PLUS)
(大眾ID.3)
(smart精靈#1)
後排功能方面,三台車都帶有充電接口,但元PLUS和smart精靈#1多出了中央扶手、空調出風口,smart精靈#1的後排座椅還支持前後、靠背調節,其舒適性要好一些。
(元PLUS)
(大眾ID.3)
(smart精靈#1)
載物方面,三台車的後排座椅都支持比例放倒,根據實測,元PLUS的後備廂進深為810-1650mm,大眾ID.3後備廂進深也為810-1650mm,smart精靈#1為700-1540mm。相比之下,元PLUS和大眾ID.3的後備廂進深有優勢,但smart精靈#1又多出了前備廂,這也讓其扳回一城。
動力對比
最後咱們來看看三台車的動力和續航,對於三台純電動車而言,這也是關鍵部分。首先,動力層面,元PLUS配備了一台前置電機,大眾ID.3和smart精靈#1都配備了一台後置電機,理論上大眾ID.3和smart精靈#1會更具駕駛樂趣。具體動力參數方面,smart精靈#1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冠絕全場,元PLUS次之,大眾ID.3墊底。在最終產品呈現上,smart精靈#1可實現6.7秒破百,元PLUS可實現7.3秒破百,大眾ID.3可實現8.18秒破百。相比之下,smart精靈#1的動力比較充沛,元PLUS和大眾ID.3也夠用。
(元PLUS)
(大眾ID.3)
(smart精靈#1)
續航方面,元PLUS擁有全場最大的電池組,其容量達到60.48kWh,大眾ID.3次之,達到52.8kWh,smart精靈#1的電池組容量為49kWh。在WLTC工況下,元PLUS的純電續航了為510km,依舊是全場第一,大眾ID.3為450km,smart精靈#1為400km。簡單來說,元PLUS的續航里程有優勢,而大眾ID.3和smart精靈#1也夠用。
(元PLUS)
(大眾ID.3)
(smart精靈#1)
總結:
從對比的結果來看,元PLUS、大眾ID.3、smart精靈#1的產品力還是有較大差異。空間層面,三台車的表現都還不錯,但smart精靈#1的功能性要豐富一些,大眾ID.3的功能性比較讓人失望;配置層面,smart精靈#1和元PLUS的表現依然要稍好一些;動力及續航方面,smart精靈#1的動力、駕駛樂趣較強,元PLUS的續航里程有優勢。綜上,大眾ID.3的競爭力稍弱,而smart精靈#1和元PLUS之間,我認為smart精靈#1會更能滿足年輕人的需求,我個人的推薦順序分別為smart精靈#1、元PLUS、大眾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