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

2023年12月29日12:15:04 佛學 1310

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 - 天天要聞

01

金剛經》中有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大致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聚合而生的事物(包括一切物質、事件、現象、精神意識等),都像夢幻一樣,看着真切,實質是虛幻的。

如果不明白,我們可以解釋得詳細一點。

,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表象。夢、幻、泡、影,分別對應,夢境、虛幻、水泡、倒影,這些都是不真實,且容易消散的東西。

如露、如電,指的是,萬物都跟早晨的露水一樣,終究被太陽蒸發,短暫存在。萬物也跟閃電一樣,一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應作如是觀,意思是,我們要有這樣的“觀想”。就是佛家談到的“悟性”。唯有把“人生”跟“夢、幻、泡、影、露、電”這六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才能醒悟。

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 - 天天要聞

02

萬事萬物,為什麼會“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呢?

經過上文的解釋,我們都知道,夢、幻、泡、影、露、電,都是轉瞬即逝的事物,不可能會永恆存在。

塵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如此。

你所重視的錢財、名利,終究有一天會離你而去,不會永遠屬於你。你所重視的感情,也總有一天會變淡。

你是大官,坐上了這個位置,但你不可能永生永世都擁有這個位置。隨着你退休、歸去,你的位置也會被人替代。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你我所擁有的皮囊,終究有衰老、油盡燈枯的那一天。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沒有人可以長壽到一千歲。

正如蘇軾在《赤壁賦》中所言:“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我們都跟蟲子一樣,寄存於天地之間,也像大海中的一粒粟米。只是哀嘆人生的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 - 天天要聞

03

弘一法師李叔同,在晚年的時候,說過這樣一番話:

真的不忍心告訴你,這個世界只是一場夢。

你一輩子執着的子女,親人,只是你的一個緣;你一輩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個驛站;你所追求的感情和名利,只是自我意識的幻影。

當你夢醒來的時候,空空如也,滿世界都是你的,整個世界又都是空的。

你的父母,會離你而去。而你,也會跟子女漸行漸遠。哪怕是愛人,要麼中途離婚,要麼你比他走得早,要麼他比你走得早。不過是一場緣分。

你所重視的家庭,也許在你身強力壯的時候,特別興旺。隨着你逐漸老去,子女要麼敗家,要麼興家,這都是你所無法預料的。但你,終究要放下。

你所看重的錢財、名利,也僅僅是世俗的表象,你無法永遠擁有,一分一毫也帶不走。塵歸塵,土歸土。

正如清代大學士張英所言,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現在還有萬里長城,可修建長城的秦始皇呢?早就成為歷史的塵埃了。)

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 - 天天要聞

04

談到這裡,你肯定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切有為法”的世界,不存在永恆的事物呢?

按照佛家的說法,塵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果、緣分、虛幻。等你經歷完了,就該回歸到“虛空”當中了。

按照道家的說法,萬事萬物都存在一個“道”。這個“道”,並沒有常態,一直都在變化。有變化,就肯定有枯榮興衰。

按照現代唯物主義哲學的說法,這個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有消亡的那一天。只要是物質,就不可能一成不變,永恆存在。

就拿“人”來說,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生老病死”。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衰老,向死亡靠近,中途還會經常生病。

哪怕科技、醫療再發達,人類的壽命也達不到兩百歲。為什麼?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體細胞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導致生命的長度也是有限的。

這就應了一句話,天地無極限,人生有窮時。

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 - 天天要聞

05

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虛空。

《金剛經》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只說明了一個道理,所有的事物,都是短暫的,最終都會回到虛空當中。

“虛空”二字,要分開解釋。

虛,與“實”相對。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就是現“實”的人間。而虛,就是死亡後的地方。有看得見,自然就有看不見。

空,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場空”。比如說帝王將相,再有權有勢,有錢有美女,也都帶不走。死後,一切也就不屬於他們了。

不論你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走到人生的盡頭,都是“虛空”。你我不過是人間的旅客罷了。

文/舒山有鹿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聞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經過壁立千仞、地無水草、山崖陡峭的鐵門關後,玄奘的小隊進入位於今天阿富汗東北部的吐火羅國。此地有阿姆河從東向西穿越整片區域,所以小麥豐饒、穀物充沛。這裡曾是漢代張騫來過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臘文化的交匯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