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雲志勤禪師(生卒年均不詳),唐末五代時期僧人,長慶大安禪師之法嗣,本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俗姓許。初禮大溈,久未契悟。時長慶大安禪師於溈山充當典座。
一日經行,靈雲禪師見桃花灼灼,因而悟道,平生疑處,一時消歇。於是作偈曰: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溈山禪師看了他的悟道偈之後,反覆詰問,遂與之印可,並教誨道:“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
﹝有僧舉似玄沙,沙云:「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眾疑此語。沙問地藏:「我恁么道,汝作么生會?」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殺天下人。」﹝住後,上堂:「諸仁者所有長短,盡至不常。且觀四時草木,葉落華開,何況塵劫來,天人七趣,地水火風,成壞輪轉,因果將盡,三惡道苦,毛髮不曾添減,唯根蒂神識常存。上根者遇善友伸明,常處解脫,便是道場。中下痴愚,不能覺照,沉迷三界,流轉生死。釋尊為伊天上人間,設教證明,顯發智道,汝等還會么?」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師曰:「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問:「君王出陣時如何?」師曰:「春明門外,不問長安。」
古人講,開悟的契機因人不同而千差萬別。有言下薦得,有從緣悟得,有讀經明得。諸般悟處,以從緣悟得,得力最大。因為從緣悟得需要有長期的修行作基礎,是量變到一定的程度而發生的質變,而且完全是無心而得。因此,一旦從緣悟得,便永不退失。從靈雲志勤禪師的悟道偈中,可以看出,他在睹桃花悟道之前,整整苦修了三十年。沒有這三十的功夫,縱然天天見桃花,亦不得悟入。
志勤禪師悟道後,不久即回福州靈雲山傳法。
其座下曾有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
志勤禪師道:“青山元(原)不動,浮雲任去來。”
這一答語,對於我們這些怖畏生死的凡夫來說,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安慰。生死是什麼?原本是人的妄想。究實而言,無生死可得。若悟本來面目,生死不過如浮雲一般,而我們的自性何曾減損過一毫,何曾移動過一步!
志勤禪師在靈雲山駐錫期間,與雪峰義存禪師之間多有機鋒往來。
雪峰禪師曾作偈送雙峰古禪師,最末一句是:“雷罷不停聲。”志勤禪師知道後,另作一句云:“雷震不聞聲。”雪峰禪師聽說後,遂讚歎道:“靈雲山頭古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