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翁前言不老

2022年10月30日23:35:03 佛學 1878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秋時的潭柘寺“赬峰四合隱青璃,金翠莊嚴剎利姿。”頓入其中,“戶限為穿”、“人頭攢動”、“南來北往”的遊人們,或是善男信女地“一秉虔誠”“頂禮膜拜”、“馨香禱祝”;或是“布衣韋帶”之書生慕名而來“學人學人細尋覓,且須研究古金碧”之“研精覃思”;而更多的是“遊人如織”、“登山臨水”、“採風問俗”尚尋那滿川赤橙黃綠青藍紫熟韻四溢的遊客們。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這潭柘寺始建於晉代,時稱嘉福寺,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佛寺。它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主要建築可分為中、東、西三路,其中中路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西路則有莊嚴肅穆的戒台和觀音殿。此外,塔院內共有71座埋葬僧人的圓寂塔,山門外山坡上有着靜謐的安樂堂,後山還有歇心亭、少師靜室、龍潭、御碑等景點,足夠夏秋時節前來寺內遊玩之興緻,既能清心,又可是消暑納秋之名勝。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說來也怪,歷史上這寺從未沒有正式命名為潭柘寺。其最早的稱呼叫“嘉福寺”,後來歷朝歷代的皇帝曾先後多次為這座寺廟賜名, 最後一位給潭柘寺賜名的是清朝的康熙帝,現在潭柘寺山門懸掛的門匾就是康熙皇帝親賜的“敕建岫雲禪寺”。那為什麼人們都叫它潭柘寺呢?其實這是民間老百姓對它的俗稱,因為這寺廟的後邊有一龍潭,山上有一顆柘樹,後來潭柘寺的名字就這麼被叫開了,一直沿用至今。

這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之說。明末清初,當時的學者孫承澤在其所《天府廣記》書中記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此寺之最古者也”;到了清朝末年的《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諺曰:'先有潭柘,後有北京’,蓋寺之最古者。”這其中的“幽州”就是“北京”。

潭柘寺享有“皇家第一大寺院”之美譽,除其主要的牌坊、石橋、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流杯亭、戒台等建築外,寺內古樹參天,名木花卉遍布,御翠竹點綴其間,寺外並有東西觀音洞、龍潭和柘樹等自然和人文景觀。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遊覽其中,吾感覺頗深之便是寺內令人“嘆為觀止”的那珠千古不朽的“帝王樹”了。這樹高達24多米,直徑4米有餘,六、七個人才能合抱,遮陰面積達600多平方米。據推斷此樹至今約有1300多年了。工作人員介紹說,潭柘寺“帝王樹”對皇朝更迭似有神奇的靈驗,清代乾隆帝後每當新皇帝登基,“帝王樹”便生出一枝粗壯的樹榦,以後逐漸與老乾合為一體;每當一位皇帝駕崩之時就折斷一杈。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步踏山門,面迎天王殿,過大雄寶殿,再往前行便是“帝王樹”。從遠望,滄桑矍鑠的帝王樹在陽光的映襯下,閃爍着萬丈金光,璀璨奪目,為整個寺院增添了一道金黃色的光彩;貼近而仰,它雄姿肅穆,古雅別緻,微風吹拂,搖動萬千碧葉,壯麗非凡;抬頭而慕,望其樹冠,層鑾褐枝黃葉難以計數,確有“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之感。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睹千古聖靈之物,仰慕生命之輝宏。”內心瞬時雋永出“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之崇敬之情。

面對於“樹有百年花,人無一定顏。”之實際,吾越發地理解到莊子筆下“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那“稍縱即逝”之含義;更覺悟到“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之難得。要得如此一則要接受“斗轉星移”、“欺霜傲雪”、“凄風苦雨”、“環堵蕭然”之洗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頑固之活着;二則要具有“殘年所幸身猶健,閑事惟求耳不聞。”、“ 老喜身猶健,閑知興更添。”之超然態度,才方得到夕陽紅。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是近人吳兆江將唐人李商隱的兩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反其意而用之撰寫的,其意思是: 既然可以欣賞到美好的夕陽西下景色,又何必為黃昏時刻即將到來惆悵呢?

此刻,面對這將至夕陽下的千年銀棵,它仿如告訴吾“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台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聽翁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回味無窮以為這潭柘寺的重遊,真可謂是場“寓教於樂,寓學於趣”之人生教育,“受益匪淺”,樂哉、爽哉也!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千古翁前言不老 - 天天要聞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