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證悟之後,有一次來到了王舍城外的祗樹給孤獨園講法,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情接待,很多人都自發來到他身邊聽講請教。
這一天天還沒亮,有個叫赤馬的天子來到祗園,希望能拜謁佛陀。當時赤馬還向門人展現了絕妙的容貌,全身上下泛發著柔和的光亮,將整個祗園照亮。
赤馬天子很快就見到了佛陀,禮拜問詢之後就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大概就是請教我們到底能不能飛越這個世界而到達那個不生、不老、不死的世界去?
釋迦牟尼的回答很直接,說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
按理說,自己的問題被否定之後,一般人都會生氣,可赤馬聽了釋迦牟尼的答案後反而更加歡喜,還更加恭敬地在他面前讚歎說道:
佛陀的回答真的很神奇,因為我想起了自己的去過生,那時的我是一個名叫赤馬的外道修行人,練就了神足通,能夠凌空飛行。赤馬道人的速度有多快?簡而言之,就是能在瞬間飛越東海到達西海。
我當時心想,自己的速度這麼快了,應該能夠飛越這個世界的邊界而達到另外一個世界了。
於是,赤馬立即開始行動,除了吃飯睡覺大小便的時間外,一直都在不停地飛行,就這麼飛行了一百多年,依然還是沒有抵達傳說中的世界邊緣,最好就累死在半途。
而佛陀竟然知道這個結果似的,很肯定地告訴我做不到,如果當年能遇到您,那我就不會喪生在半路而一事無成了。
釋迦牟尼繼續告訴赤馬說,如果想要飛越這個世界,那我們就要先知道什麼是世界。
所謂世界,指的是染著的物類聚集,也就是五受陰,包括物質、情感、思考、意志、辨識等五類。
釋迦牟尼還認為,世界形成的根本因素就是愛染,包括現在和未來的,對自我、以及自以為我所擁有的各種各樣的愛。
理解了世界形成的基本形式後,我們還要了解世間的止息,也就是對各種愛染的斷除、舍離、滅盡、無欲以及息沒。
知道了止息以後,我們還要了解世間止息的方法是什麼,那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我們將其稱之為八正道。
所以,赤馬啊,我們應該了知世間痛苦的真實情況,才能去想拌飯斷除世間所有的憂傷和痛苦,也應該了知世間形成的真正根源,那樣才能有機會斷除;了知世間的寂滅並且能體證他它,了知世間的寂滅之道,才能有機會去修學它。
也唯有做到這些,那就是真正跨越了時間的邊緣,度過世間的愛染。到那時候,你還需要考慮怎麼跨越世間的邊緣嗎?
赤馬聽了釋迦牟尼的解釋,更加心生歡喜而讚歎,在佛陀面前歡喜禮敬,最後終於證得了羅漢果位。
這個故事雖然有點拗口難懂,但對世俗中人也是有很深的啟迪的。關於宇宙的起源,至今還沒有科學答案,宇宙到底有多大,現代科學也遠沒有達到其邊緣。
但釋迦牟尼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關注,也就是將關注的重心從“世界的邊緣”轉移到人生的緊迫與掙紮上來。一個人之所以想要逃離這個世界,必定是內心受到某種苦迫的結果,為什麼內心受苦迫相逼?
對於每一個世人來說,世界其實就是自己的五蘊身心,脫離了“人”的世界,還成為世界嗎?也就是說,無論世界有多大還是多小,唯有那個以我們的感官和意識所構建出來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對我們有意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