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下湛山寺,這裡算是青島最知名的一個寺廟了,很久之前就想去,但是總覺得這是個迷信,不屑幹這種事情。
小時候看家裡奶奶每逢什麼日期,都會給堂屋中的老奶奶挂圖燒香磕頭,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儀式,有時候我爺爺都會幫忙干一些事情。當時很調皮,故意拿燒着的香給挂圖上點了幾個洞,奶奶眼花了都沒有看到。對於我有時候會偷吃個供奉的酥肉,也就是說兩句就罷了,供奉完了也都會自己家就吃了。
不過,我迄今都搞不清楚那個老奶奶挂圖是什麼人,我奶奶都是叫她老奶奶,盲猜或許是泰山老奶奶,是一個流傳於魯西地區的信仰。如果有朋友去爬過泰山的話,在中天門往上走一段路未到南天門的時候,會看到路邊上有個泰山老奶奶的供奉,是一個很矮的小洞,要是不注意很容易就錯過去了。
堂屋門口左手邊會供奉老天爺,書面話講就是玉皇大帝,供奉板子的位置和上門檻一樣高,要把燒着的香插到板子上的香盒裡。說是香盒,其實全是草木灰,不知道積攢了幾十年的東西,終年在屋檐下一直放着,也不知道被雨水泡過多少次的東西。
奶奶年紀大了後就夠不着了,我比較高一點,我要是在家,都是讓我把香插上去,然後奶奶把貢品這些就擺放到地上,給磕個頭,嘴裡念叨着讓我好好上學,全家身體健康,升官發財等等之類的話。我從來沒有磕過,心情好的話就站在門口看着,心情不好就坐在屋裡面看電視,對於從小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科學小青年,怎麼可能會接受迷信呢,從來都是嗤之以鼻。
家里剩下一個要祭拜的就是灶王爺了,這個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神仙了。家裡廚房條件比較簡陋,灶王爺的居住環境不是特別好,那個掛像撐不了一個月就黑乎乎黏糊糊的一片了,到後期連掛像的大小都很難分辨清楚。或許是因為這個神仙職能比較單一的原因,記憶裡面奶奶給它的祭拜也是最簡單的,次數也比較少。
按理說這個時候要供奉一些芝麻糖,這個芝麻糖有點粘牙,我聽人家說供奉芝麻糖的意思就是黏住灶王爺的嘴,少說壞話。只不過我爺爺幾乎從來沒有買過芝麻糖,我也沒有在家吃過,長大以後自己看見有賣的了,才吃上這個東西,嘿嘿,還挺不錯的,是挺粘牙的。
家裡面就這三尊神,我感覺着全是道家的……
小時候我自己的村裡面不記得有過什麼寺廟,但是周圍村裡有。我文縐一點說是寺廟,但是家裡面從來只會說一個字廟,不提寺這個字。每逢什麼日期,奶奶就會騎着她的小三輪和一群老太太一起去燒香磕頭,去之前她們幾個老太太還會商量好拜什麼菩薩。
我就從來沒有去過,有時候會好奇地問奶奶廟在哪裡,都是什麼人去磕頭,不過問完就忘了,也沒想過要去。記得有一次聽奶奶說,之前一直去的那個廟因為迷信的原因,讓政府給拆了,她們去不了,我哈哈哈大笑,跟奶奶說這都是迷信,光坑你們這些老太太。我奶奶也不說話,也不知道當時奶奶是怎麼想的,只不過後面周圍又建了一個廟,我奶奶又跟着去了。
其實我知道我奶奶每次燒香磕頭的時候,嘴裡會念叨什麼,10句話裡面肯定有9句都是我,小時候就是身體健康,上學後就是學習好,畢業後就是儘快成家,我都聽膩歪了。不過我一直沒什麼大病,學業也比較順利,我奶奶功不可沒,當年因為學習好,我奶奶可沒少自豪。只不過後來,離開家了,我從來沒有在意過她了,頂着干,竟是忽悠她。
在外邊很少見到道家的東西,好像道家也不流行什麼磕頭祭拜。佛家的寺廟倒是不少,但是我對佛家也沒什麼興趣,覺得花和尚多的是,之前去五台山也純粹是玩,路過那幾個寺廟也就是低個頭意思一下行了,讓我跪下磕頭,門也沒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就是我唯一的感觸了。
但是吧,人有的時候會有點變化,也不知道為什麼,或許真的是長大了就懂了,無意間又看到了湛山寺的介紹,得,去一下吧。
湛山寺中的一個殿的牆上印上了一段話,我覺得很有意思,大意就是說下燒香燒三支的講法,論述了拜佛不是迷信,更多的是心中的寄託,是教人真善美的。好,真好,我當時瞬間就沒什麼思想包袱了,我這上香磕頭可不是迷信哈。話說我就說嗎,我對佛家沒興趣,當時這段話對我觸動還挺大,現在就忘了乾淨了,哎。
不會磕頭,問了下同伴關於磕頭的禮儀,逛了一圈後,找到分管的幾個神之前,規規矩矩地磕了三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