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雕刻的佛像,很多人腦海之中都不由得浮現出了樂山大佛的樣子,這個用山體雕琢出來的大佛,讓人們對於佛像的樣子有了一個固定的印象。但是,藏在我國角落處,有比樂山大佛還要令人驚訝的一尊佛。
“耳朵能坐下8個人”,甘肅張掖發現一大卧佛,究竟來源何處?
生活在甘肅張掖,本地人肯定就知道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泥塑卧佛,俗話說坐地成佛,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這尊佛像是握着的,而且面容依舊慈祥。
佛教並不是我國的本土教,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才傳入我國,卻發展成了最繁盛的宗教。這尊在甘肅的張掖大佛竟然有34.5米長,單單一個耳朵都有四米,能夠讓八個成年人一起排排坐那裡,按照現在的建築規格來看,這尊大佛,足足有十層樓高。
如此規模宏大的卧佛,想要雕刻出來,又必須有栩栩如生的面龐,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也讓人非常好奇,這種卧佛究竟來源何處?
去甘肅張掖旅遊就可以去加葉如來寺,現在叫寶覺禪寺,看至尊卧佛。這個寺廟有千年的歷史了,現在卻還保存完整,而且香火也非常的旺盛。這個寺廟門牌上掛的門匾,寫的是大佛寺。
自漢朝以來,絲綢之路上的生意就非常的繁盛,不管是佛法東來還是絲綢西去,都象徵了我國內陸跟西北的交流。張掖在當時,也是商賈雲集非常繁盛的地方。傳說,宋朝有個皇帝在這裡出家了,就連一代梟雄忽必烈也在這裡出生。
甘肅張掖這個歷史古城留下了非常多珍貴的歷史遺迹,特別是這個大佛寺,室內的建築保存的相當的完整,這些雕樑畫棟依舊栩栩如生,非常精美。特別是屋檐下而紡上的龍,虎,獅,象,鹿等雕像,彷彿能夠騰躍而飛。
不僅屋檐雕刻依舊保存完好,就連正門門口的磚雕,還留在當地,藏經閣還有一卷經文,這可是用黃金碎成的粉書寫成的金經,不管是文物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這個大搬若波羅密多經,都是非常珍貴的。
西夏文明在這個佛寺也體現的淋漓盡致,空曠的正殿,只有一尊卧佛,面容慈祥的躺在那裡,似乎在思考,也似乎在凝視。來拜這尊佛的人,肯定會有一個奇怪的錯覺,那就是無論站在哪個地方,都感覺佛像的眼睛在直視自己。
這尊泥塑只有面部是貼了金的,所以看起來有點不協調,卧佛側躺睡千年,卻依舊沒有任何變化,田靜侯祥的面容以及枕在臉下的右手掌,沒有受到重力跟歲月的侵蝕。
卧佛身後有十個弟子,還有18羅漢像,更是有明清時期才雕畫上去的壁畫。喜歡看西遊記的人來到了這裡,就可以發現牆壁上都是栩栩如生的故事畫,就連封神演義、山海經也能夠在這裡找到,說明,明清時期,這座城市依舊繁華。
這裡還有唐玄奘的唐僧形象,就連師徒三人西天取經的壁畫,也栩栩如生,特別是經典的幾個章節,大聖鬧天空,流沙河擒拿沙僧,高老莊豬八戒招親等等。令很多人看了以後都不能離開。
最神奇的莫過於屋檐下高懸着,一隻龍騰虎躍,栩栩如生的龍,如果不好好看,肯定會被嚇一跳,彷彿像一條金色的大蛇,盤旋在了屋檐上。這座寺廟沒有多少浮屠,卻到處都有龍。
喜歡看西遊記的人在這裡看到的壁畫,很有可能會有較大的出入。吳承恩的西遊記的傳說,也是來自於民間這個壁畫雕刻的時間,更是比吳承恩的作品還要早200年,而且,豬八戒在這個壁畫之中的形象,是非常勤懇的。
來甘肅張掖旅遊看完了,卧佛也一定要在縣城內走一走,古絲綢之路上的任何一個節點都已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遺迹,值得大家打卡。當然,張掖也有非常多的美食。
中原美食的特點就在於口味豐富,不僅量多,而且味美,例如這裡的搓魚子,拉條子,臊面,牛肉小板揪面片,炒炮等等,都是值得一嘗的風味小吃。來到了這塊中原地區,一定要嘗一下當地的肉夾饃,跟陝西肉夾饃不一樣的是,張掖肉夾饃加入了不一樣的風味。
筆者有話說:
我國的佛像千千萬,每一個地區對於同一尊佛的解讀都不一樣,來到了張耶,可以看卧佛來到了樂山,可以看坐佛,來到了敦煌莫高窟,可以看洞佛,希望大家去這些景點遊玩的時候。能夠心中懷有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