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長在麥田,稻米生長在稻田,福報功德生長的地方自然就是福田。佛教以為供養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報,猶如播種田畝,有秋收之利,故稱福田。
人生有三大“福田”,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的耕種,而且種得越早越好,越到後來福報就會越來越多。
敬田是第一大福田
印光大師告誡大眾:“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恭敬代表的是一種嚴謹謙虛的態度,凡事只要保持這份完好的態度,你就必然會有所得。也會自然地得到很多善緣力量的幫助,來促成事業的完成。
尊敬父母、恭敬師長、禮敬三寶都屬於敬田,保持一顆恭敬的心,持久耕耘下,自然就能成為福澤深厚之人。
恩田知恩圖報
父母就是我們的大福田,如果我們沒有福田,就好像農民想收穫蘋果卻沒有田地一樣。經典裡面講到,悖逆父母者會遭遇不祥,其實主要是因為自己內心不吉祥、不行孝道。所以孝道在我們生命中十分重要,我們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去感恩父母。
你越是感念父母的恩德,越是孝順父母,自己才會越來越順利,根扎得深的樹會長得很茂盛。所以我們有任何收穫的時候,要第一個想到孝敬父母。
悲田呵護眾生
悲田即慈悲福田又叫做貧窮福田,我們要升起慈悲心,去幫助那些貧困苦難的人。比如,國家有地震之類的災難,我們就要為那些災區的人做一點什麼。
真正的慈悲就是把一切眾生視為己出,就像佛菩薩救度世人,將一切眾生都看作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自己猶如慈父慈母般去呵護眾生,希望眾生能走出迷惘,回歸自我的本性,找到最終的歸宿。學佛修行,就要學習佛菩薩的慈悲,懂得“慈悲喜舍”,好好耕種自己的“悲田”。
人人都羨慕有福之人,也想成為有福之人。佛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注重因果的人,懂得天理循環,因果不虛。真正的福報,也有具體的“耕種”方式,只要方法正確,獲得福報就很簡單。世人只知道求福報,卻不懂得福必先種因、惜因,一個人的福報多少,全靠自己來修。心中敬畏因果,造惡作惡的事情一定不能做。只有這樣,多種善因,自然就會結善果,福報也就不請自來了。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真正懂得積累福報的,都懂得去調理內心,不會向外去求。
福者常行好事,福者常說善言,世界上所有的驚喜和好運,都是你積累的人品和善良。
一個人能走多遠,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眼光;一個事能做多大,靠的不是技巧,而是格局;一個人能做多久,靠的不是忽悠,而是真誠,做人做事沒有捷徑,只有厚德才能載物。
任何時候,人都要有善念,要靠自己的發心多做善事,將福氣布施一切眾生,無形之中,自己的福報也會更為增上,安樂不會有窮盡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