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2022年06月29日13:38:08 佛學 1086

2022年6月27日,中國嘉德2022春拍進行到第三日。在晚間拍賣中,“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共呈現60餘件佛教藝術精品。其中,此專場估價最高的拍品是一尊14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備受矚目。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4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嵌銀嵌寶石)

高33.8cm

估價 RMB| 350萬-550萬

成交價 977.5萬元

2022-06-28 中國嘉德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

在拍賣現場,此標的從280萬元起拍,其間不斷有新買家的加入,經過十餘口競價迅速升至750萬元,而後繼續競價,最終以850萬元落槌,加傭金977.5萬元成交。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4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嵌銀嵌寶石)(局部)

大持金剛,梵文意為持金剛者,是印藏佛教中最被廣泛接受的本初佛。本尊造像比例勻稱,造型優美,形象生動傳神,面容身軀十分飽滿,飾物細節刻劃精緻,飾物上還猷有綠松石等寶石。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4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嵌銀嵌寶石)(局部)

14-15世紀,是佛教在西藏發展的鼎盛時期,來自印度、克什米爾和尼泊爾等地的高僧大德、手藝匠人在這一時期與西藏本地寺院進行頻繁地交流與合作,這一時期丹薩替造像珠寶鑲嵌裝飾風格的興起,才能讓我們今天有機會賞鑒幾百年前璀璨的滿飾瓔珞與鑲嵌的頂極造像藝術精品。

2022年6月27日,中國嘉德2022春拍進行到第三日。在晚間拍賣中,“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共呈現60餘件佛教藝術精品,即有明清宮廷佳作又有印度、尼泊爾、西藏等優質造像及繪畫。最終此專場總成交3668萬元,成交率為75%。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4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嵌銀嵌寶石)

高33.8cm

估價 RMB| 350萬-550萬

成交價 977.5萬元

2022-06-28 中國嘉德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

其中,此專場估價最高的拍品是一尊14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備受矚目。在拍賣現場,此標的從280萬元起拍,其間不斷有新買家的加入,經過十餘口競價迅速升至750萬元,而後繼續競價,最終以850萬元落槌,加傭金977.5萬元成交,領銜此專場。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明代 銅鎏金光明佛母(摩利支天)

高80cm

估價 RMB| 300萬-600萬

成交價 483萬元

2022-06-28 中國嘉德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

明代 銅鎏金光明佛母(摩利支天)從200萬元起拍,420萬元落槌,加傭金483萬元成交,位居專場第二。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4-15世紀 銅鎏金藥師佛

高33.8cm

估價 RMB| 260萬-360萬

成交價 322萬元

2022-06-28 中國嘉德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

14-15世紀 銅鎏金藥師佛以280萬元落槌,加傭金322萬元成交,位列專場第三名。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4-15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

高22.6cm

估價 RMB| 2萬-5萬

成交價 25.3萬元

2022-06-28 中國嘉德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

此外,本專場最大黑馬是14-15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在拍賣現場以25.3萬元成交,超出最低估價十倍。

此專場的其他高價拍品還有明 銅鎏金寶冠釋迦牟尼佛以150萬元起拍,210萬元落槌,241.5萬元成交。15-16世紀 合金銅蓮花生大師與二明妃150萬元落槌,加傭金172.5萬元成交。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明 銅鎏金寶冠釋迦牟尼佛 錘揲工藝鎏金背光及寶座

BUDDHA24.7cm;MANDORLA53.8×42.3×23cm

估價 RMB| 200萬-400萬

成交價 241.5萬元

2022-06-28 中國嘉德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5-16世紀 合金銅蓮花生大師與二明妃

高26.5cm

估價 RMB| 120萬-180萬

成交價 172.5萬元

2022-06-28 中國嘉德

Lot 3886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明永樂(宮廷)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

高 15 cm

來源:雪月(TuyetNguyet, 1934-2020)及Stephen Markbreiter(1921-2014)舊藏


永樂款釋迦牟尼佛像考古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 羅文華


永宣造像是明代宮廷造像的代表之作,雖然時代跨越三個皇帝,即成祖時期(年號“永樂”,1403-1424年)、仁宗(年號“洪熙”,1424-1425年)和宣宗(年號“宣德”,1425-1435年),但研究者常將其稱為永宣時期,因為目前所見宮廷造像款多以“大明永樂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為主,沒有見到過仁宗的年號。這其中有仁宗在位不足一年不足有關,也可見得明初永樂、宣德兩個時期在宮廷藏傳佛教造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近十餘年來,永宣宮廷造像頗受推崇,以其造像工藝精湛、裝飾精緻入微,鎏金厚而色彩沉穩的特點,突顯皇家風度。隨着研究的進展,永宣造像的數量不斷增加,這對於我們進一步認識永宣宮廷造像的藝術風格、多元文化的影響有很大的裨益。此像即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此尊為釋迦牟尼佛,通高15厘米。佛螺發塗藍,臉泥金,是藏傳佛教造像的主要特徵,泥金剝落殆盡。寬額方臉,鼻樑直挺,眉間有突出的白毫小點,頸部有明顯的三道吉祥紋。佛肩寬厚背,後背內彎,脊椎線十分明顯,這是印度與喜馬拉雅地區造像的人體表現的傳統特徵。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衣褶與裙邊線條自然生動。右手施觸地印,左手施禪定印,表現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菩提樹下成道的形象,主要流行於西藏中部地區。佛全趺趺坐於仰覆蓮台上,上下蓮瓣排列整齊,蓮瓣飽滿瘦長,線條富有彈性,瓣尖捲起,是永宣造像的主要特徵。台座上前面有從左至右書“大明永樂年施”款,證明了它的宮廷皇家來源。黃銅封底由清晰的八個垛口加固,銅板正中陰線刻十字交杵圖案,作為經過加持的證明,表面尚有朱漆的殘餘,這是一種供養的方式,在尼泊爾非常流行,元朝傳入中國,主要見於元代宮廷與西藏的造像中。明代宮廷造像也採用了同樣的供養方式,應當也是繼承了尼泊爾的傳統的結果。造像整體金色完整明亮,造型規整精緻,代表了明代宮廷造像的水平。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這件藏品最早是由“Artsof Art”雜誌的創始人Tuyet Nguyet(中文名:雪月,1934-2020年)以及Stephen Markbreiter(1921-2014年)伉儷收藏。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此像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尺寸堪堪15厘米,這是永樂造像中的小型造像。永宣造像中,多數造像的通高尺寸在23-25厘米之間。但也不盡然,在公私藏品中,較此尺寸小的造像數量亦復不少。以Speelman的藏品為例,通高尺寸在18-21厘米之間的例子並不少見,屬於中型造像[1]。而此尊的尺寸更小,應屬最小型作品。雖然尺寸較小,但精工細作的水平絲毫不減。問題是,這種最小型作品的功能與大小型造像有什麼不同嗎?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根據現存文物資料來看,這種小像很可能出自蓮花曼荼羅中的主尊,如布達拉宮珍寶館所藏大威德金剛曼荼羅中的主尊,尺寸與此相當(圖1-2);但是明宮廷製作的開花曼荼羅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尊的情況沒有實例可以證明,這種情況在此尊造像上,似乎可能性較小。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明永樂大威德金剛曼荼羅,布達拉宮


另有一條史料給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答案。根據明代重要史料《西天佛子源流錄》的記載,明代永樂至景泰時期的四朝高僧班丹札釋(1377-1452年)曾經用銀、銅鎏金、檀香造了多種造像,永樂三年(1405),朱棣詔請他進京。在南京覲見時,頗得朱棣青睞,當時命令“按經依法,教令各工製造壇場諸法儀像、鈴杵供器。”[2]由此可以看出,永樂時期,宮廷造像得到了外來高僧的指導,而壇場諸法儀像就意味着為立體曼荼羅的成員造小型銅造像,此尊或許就是其中一尊亦未可知。需要澄清的是,不像此前有人所傳說的那樣,明代宮廷有所謂的造佛處,而是“各工”,實際上跟清代宮廷一樣,由各個不同的作坊分工合作完成所有的法器製作。如果這點成立,此類小像應當是明代宮廷立體造像中的一尊,而且是按照曼荼羅的結構,與其他眷屬一併鑄造,只是現存散落,無法復原而已。此類造像值得各位藏家的密切關注。


注釋:

[1]蘇富比,《Visions of Enlighten: The SpeelmenCollection of Important Early Ming Buddhist Bronzes》2006年10月。

[2]張潤平、蘇航、羅炤編著:《西天佛子源流錄:文獻與初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頁248-249.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 3900

西藏17-18世紀

合金銅米拉日巴像(嵌金銀、局部鎏金)

13cm. high.

來源:雪月(TuyetNguyet, 1934-2020)及Stephen Markbreiter(1921-2014)舊藏


此尊米拉日巴,頭頂捲曲長發,自然披肩,自在坐姿坐于山羊皮上,羊皮下是象徵岩洞的方型山石座,身穿露右肩居士常服,斜披嵌金表現的禪思帶。整尊造像採用合金銅鑄造,山羊皮坐墊採用了鎏金工藝,常服上的嵌金銀紋飾極具創意,以陰刻連密小點表現花瓣輪廓和花脈,以錯銀圓點表花瓣,以錯金小點表花芯,花兒朵朵布滿衣服周身。領口邊緣以兩道錯金線表示衣緣,線中飾一排錯銀小圓點,衣緣則是在兩道黑色中間飾錯銀大圓點,通身非常華麗,氣派非凡。同類工藝手法的花紋,我們可以參考美國費城博物館的一尊17-18世紀錯金銀合金銅雕像的金剛薩埵像之胸前衣飾花紋1;故宮博物院藏一尊十一面觀音立像2的裙裝;以及羅布林卡藏一尊毗盧巴像身後裙上的花紋[3];這幾尊裙身上的嵌刻花紋,採用的以虛線圈圍花瓣的技法風格均與嘉德本場這件拍品幾乎一致,而後兩件,一件是西藏進獻給清宮的佛像,一件是羅布林卡行宮藏品,可見這種裝飾手法,應是當時高端定製佛像的一種流行做法。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3900米拉日巴像局部與參閱1-3局部對比圖


本尊造像,並沒有右手攏於耳際的米拉日巴標誌性動作,而是呈自在舒坐姿,且衣服松垮垂落,充分展示了一個瑜伽修行者放鬆自若的姿態與神情。類似姿態的米拉日巴造像,可參考邦瀚斯紐約2017年3月14日,拍品3220,同樣是舒坐姿右手自然置膝形象。以此尊細膩的雕鑄工藝和如此豪華不計成本的金銀裝飾,顯然這是一尊規格相當高的造像製品,很有可能歸屬當時大寺院的高階僧侶或西藏貴族。在流通領域中,如此件一般豪華的米拉日巴造像,非常之罕見,其藝術價值與投資價值均不可限量。


參閱: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西藏-傳統與變革》(TIBET TRADITION & CHANGE), 1997年10月-1998年1月同名展覽圖錄,美國阿爾伯克基博物館出版(The Albuquerque Museum),1997年,100頁,圖50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圖像與風格-故宮藏傳佛教造像》,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下冊,286頁,圖116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羅布林卡珍藏文物輯選》,尼瑪旦增主編,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28-29頁。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 3851

西藏17-18世紀

銅鎏金嵌寶石供案

44.8x70.3x37.6 cm


此供案由三部分組成:頂層桌面,底層可摺疊三面桌腳面,以及連接兩部分的條框。


1、桌面呈倒梯型立方體,頂面四邊以簡約鏤空花紋裝飾,桌面的四個側面淺浮雕里外雙層蓮花瓣,每朵蓮瓣中央有淺刻線條,邊緣處做鎏金處理,帶有十世紀前早期克什米爾造像的風格,瓣尖有浪花紋裝飾,無論供案上所供何物,遠觀都恰似供於仰蓮花座之上。


2、上下兩部分的連接條框部分,正面中央,是嵌寶石十字金剛杵金剛杵兩邊和兩個側面桌腳各開中式花窗,共計浮雕四條側面形象的四方游龍,龍口大張,活靈活現。四個邊角折角處,亦是裝飾有嵌在繁密蓮花枝葉中的十字杵,巧妙地每面各有一半。


3、最下方是供案主要圖案集中處,且三面的主圖案四周,均以矩形嵌松石連珠圈圍成一圈。正面所雕圖案中央是鳥面人身鷹足的大鵬金翅鳥,雙手帶雙翅大展似欲高飛,頭頂羽毛刻畫清晰,且有日月為飾。大鵬鳥兩側是人身蛇尾二龍女,呈菩薩裝扮,頸後各有九蛇伸出覆於二人頭頂。與大鵬鳥翅膀與二臂同在一般,此二人擁有蛇尾的同時雙足俱全,二人各有一條腿伸向中央的大鵬鳥,正巧被大鵬鳥的雙足抓住腳踝。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在大面積鎏金的圖案中,二龍尾巧妙地未做鎏金處理,透出潤澤的銅本色,與整件器物未鎏金的邊邊框框處形成完美的呼應,同時更突顯畫面的立體感。大鵬鳥正下方的忿怒頭像,是藏傳佛教中常常出現的支巴扎形象,也是藏族最重要的護法神之一。二龍尾的外側,分別有一個立於兩個小蓮台之上的摩羯魚,口吐珠寶鏈,鏈尾端墜嵌寶石摩尼寶珠,魚尾向上翻卷開花,似枝葉濃密的藤蔓填滿了畫面的空隙處。


兩側的桌腳板,各雕猛龍一條,兩條龍雕刻工藝極為精湛,身上龍鱗片片可見,最為有趣的是龍頭的整體造型和頭部朝向,兩條龍身體盤曲,遠觀其整體外型與十字金剛杵非常相似,而龍頭均是朝向正面板的方向的,這在表現中國龍的藝術品中是非常罕見的。兩個龍角中間還飾有小蓮台托着的日月圖案。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整件作品中共計雕有六條龍,每條龍的龍脊、龍尾與龍頭部分均做鎏金處理,且每條龍均四爪各握一個鎏金摩尼寶珠。龍身後的背景,以綿密的翻卷浪花填滿,亦有部分浪花的邊角處有鎏金,二側桌腳面大部銅本色中部分鎏金,大幅提升了整體畫面的立體感。同理,在正面桌腳面大面積鎏金的畫面中,保留了小部分不鎏金的銅本色(二龍尾部,小龍手中的寶珠等),都令整器更具立體感與藝術性。


供桌以錘揲工藝打造,細膩的雕工,二位龍女精緻甜美的面容,風格獨特的蓮花瓣,以及無盡的想象力與創作力,我們推測此件明顯帶有尼泊爾造像風格的作品,大概率是西藏的尼泊爾工坊的作品;另外,此件供桌裝飾規格與藝術性如此之高,且細節之處所蘊含的宗教意義,應為西藏貴族或寺院高層級神職人員所用器物,在一些佛事活動中,通常這類供桌被置於活佛寶座的右邊,高度稍低於寶座,以便於活佛取用供桌上的凈瓶、法器或茶具。


參閱: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西藏佛教祭儀藝術,藏族寺廟祭祀用品和禮儀陳設手冊》(Buddhist Ritual Art of Tibet, A Handbook on Ceremonial Objects andRitual Furnishings in the Tibetan Temple), 邁克爾·漢斯(Michael Henss),斯圖加特Arnoldsche藝術出版社,2020年,354-355頁,圖473-475。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寶藏-中國西藏歷史文物》,《寶藏》編委會主編,朝華出版社,2015年,146頁。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 3910

西藏18世紀

棉布礦物顏料蓮花生、馬頭明王、獅面佛母唐卡一組三幅

73 x 46cm.each


這是一組品相相當完美的18世紀西藏唐卡作品,畫風與裝裱風格完全一致,可以判定為同一系列作品。三幅唐卡均以深藍色為背景底色,三位主尊中馬頭明王與獅面佛母均身呈紅色,蓮花生大師身着紅色、橙黃色衣氅,暖、冷色調對比度明顯,卻又完美和諧的相融。蓮花生主尊這一幅,按照畫面上以金粉書寫的銘文來看,左右兩頂角分別描繪了嘉村寧波1(銘文‘ja’tshonpa,藏文音譯:Jatson Nyingpo,1585-1656)和達香巴努登多傑2(銘文:rtag sham pa,藏文音譯:Taksham Nüden Dorje,1655-1708),嘉村寧波和努登多傑,均是寧瑪派著名伏藏師,努登多傑還是嘉村寧波弟子-頓都多傑(Düddul Dorje,1615-1672)的弟子。而主尊為獅面佛母這一幅,主尊頭頂上方描繪的上師形象,銘文為naMkha,此人應為南喀吉美3(Namkha Jikme),著名伏藏師,嘉村寧波的弟子。所以綜合來看,這三幅唐卡,是嘉村寧波伏藏傳承唐卡。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蓮花生唐卡局部,嘉村寧波(左)與達香巴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獅面佛母唐卡局部 南喀吉美


伏藏,是指蓮花生大師為後世弟子之福運而埋藏起來的自己的秘密教義及其密典,主要是經書,但也有雕像和法器。蓮花生大師將各種教義傳授給他的弟子,並把那些從他和益西措傑,及其他佛教大德的徹悟思想中產生的教義埋藏下來,以使後世信徒挖掘。在16世紀後,這類被稱為伏藏的經典在西藏大量出現。所以伏藏師傳承的唐卡,通常都以蓮花生大師畫像做為系列首幅。這一組三幅寧瑪派嘉村寧波伏藏師傳承唐卡,人物刻畫清晰生動,畫工精細,最重要的是三幅唐卡背面均有高僧手印與心咒加持,更顯殊勝。是18世紀傳世唐卡中題材罕見、畫工和品相堪稱完美的繪畫精品之作。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 3903

西藏16世紀

銅鎏金甘帝巴像

8.9 cm.high.

著錄:

1.曾於1997年10月18日-1998年1月18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博 物館舉辦的“西藏:傳統與變革”展覽中展出,見該展覽圖錄《西藏: 傳統與變革》(TIBET TRADITION & CHANGE), 美國阿爾伯克基博物館出 版(The Albuquerque Museum),1997年,26頁,圖13。

2.《西藏藝術》(Art of Tibet),Robert E Fisher, Thames and Hudson 出版,1997年,63頁,圖41。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著錄(1)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著錄(2)


這尊充滿活力的瑜伽士造像,描繪的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甘帝巴。甘帝巴(Ghantapa)原名慧藏祥,又稱作直布巴、岡塔帕巴等。他蒙金剛亥母授記,成為一名精通五明、學問淵博、善於征破外道的人學者,後即四處遊方,宣弘佛法。據傳其手中金剛杵為其親子所化,金剛鈴則是一瓶甜酒所化,甘帝巴以此二者為武器,降下大水,幾乎淹沒對其有惡念的國王,甘帝巴也因此被稱作“持鈴者”。


此尊造像中,其雙腿以一种放松的瑜伽姿勢坐在羚羊皮上,其下是一個簡單的禪墊。左手拿着金剛鈴,右手拿着金剛杵,似正在進行施法的儀式。下身圍短裙,身形瘦削,裝飾着交叉聖帶、手鐲和臂釧。頭髮被塗成黑色,盤成螺旋狀的髮髻上面裝飾着珠寶,髻前是一個小骷髏冠,這清楚地表明了他瑜伽士的密宗屬性。人物身體呈現極為生動的扭轉姿態,與大多中規中矩的佛教造像不同,瑜伽士或大成就者造像通常更為鮮活,也更具個體表現力,我們在很多大成就者繪畫作品中都可見到各種誇張姿態的成就者像,但在雕塑作品中將大幅度的扭轉姿態做到如此自然生動,可見當時的藝術家對肌肉與力度的把握之精準,令觀者嘆為觀止,


本尊曾出現在RobertE Fisher著,1997年出版的《西藏藝術》中,將這一尊認定為甘帝巴;而在同年出版的《西藏-傳統與變革》一書中,此尊定名為“密宗瑜伽士”(Tantric Yogi)。紐約魯賓美術館館藏一幅西藏19世紀描繪甘帝巴的唐卡1,手中所持法器與本尊同;喜馬拉雅藝術品名錄網站(Himalayanart.org)收錄了一尊帶銘文的甘帝巴像2,所持法器和其他一些圖像元素與本尊基本一至,故此尊雖無銘文,依據其雙手的法器和姿態,我們仍可推測其身份大概率真是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的甘帝巴。


參閱: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神聖的瘋狂-密宗成就者肖像》(Holy Madness-Portraits of Tantric Siddhas),Rob Linrothe 編著,紐約魯賓美術博物館出版,2006年,211頁,圖錄11。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喜馬拉雅藝術品名錄網站(Himalayanart.org),編號2274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 3937

西藏15世紀

銅鎏金勝樂金剛

29 cm.high.

來源:歐洲私人收藏,1968年從倫敦購自Bharany


此尊雕像刻畫的是勝樂金剛擁抱明妃金剛亥母雙身像,象徵著密宗佛教信仰中智慧與慈悲的結合。勝樂金剛是11世紀以後在喜馬拉雅地區密宗佛教中最受歡迎的神祗之一。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父主尊有四面十二臂,每一面代表一種獨特的佛陀智慧。他以右展英勇姿站立,主手分持金剛鈴、杵在胸前交叉擁抱配偶。他剩下的十隻手持有各種其他法器,包括手鼓、鉞刀、骷髏杖等。明妃金剛亥母右腿纏繞在佛父腰後,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持鉞刀。二主尊都裝飾着複雜的珠寶瓔珞,父尊頸間還掛着人頭鬘,垂至雙腿之間。原底座已經丟失,勝樂金剛原本應該被腳踩印度教神黑暗天(Kalaratri)和派拉瓦(Bhairava)上面,象徵著佛教教義的敵人被打敗。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 3884

康熙

紫檀木雕漆金旃檀

33.3 cm.high


旃檀佛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釋迦牟尼像的立像形式,據《阿含經》記載,世尊成道後,應帝釋天之請,上忉利天宮為母親演說佛法,人間的優慎王思念他,就聘請工匠並請目犍連主持,用牛頭旃檀木雕造了高達五尺的釋迦牟尼佛立像,世尊從天界返回人間後,親自為旃檀像開光。這一尊也是據《佛說旃檀樹經》和《正法念處經》述及的最早一尊旃檀像。這也使旃檀佛的基本型制逐漸固定下來,以檀木雕造佛像的傳統即源自於此。


此尊紫檀木雕旃檀佛,雙腿直立,赤足立於圓型覆蓮底座上。右手半舉結無畏印,左手掌心向外施與願印,這是旃檀佛的典型手印。佛頭束高髻,髻前有圓形珠寶為飾,身着圓領通肩式寬大袈裟,袈裟厚重,袈裟衣紋有古雅的陰線刻紋飾,衣褶在胸前分布如U字形,腿上衣褶如水波紋,極為奇特,所謂曹衣出水即謂此。這是旃檀立像最主要的圖像學特徵。下承圓型覆蓮座,蓮瓣尖端刻有康熙朝造像特有的卷草紋。年代久遠,包漿自然醇厚,整像顏色偏向深棕色,顯現出木質造像的獨特的光澤和神韻,從造像的面部特徵及特別制式蓮花瓣,此像應為康熙朝造像無疑。同類的紫檀釋迦牟尼佛立像我們可以參考故宮博物院藏一尊高達1.35米的旃檀佛木雕像1。


參閱: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故宮博物院藏紫檀木雕旃檀佛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Lot 3876

西藏15-16世紀

鐵鋄金銀骷髏棒

44.3 cm.


這種罕見的金剛乘佛教儀式器具,梵文kapala danda,即骷髏棒,是眾多神靈右手“方法”所持器物,如閻王、怖畏金剛和屍陀林主等。它象徵著業力的“死亡”、終止或萬象皆空,並用來恐嚇惡魔,降伏“三界”中一切的邪惡精怪。其用途參考中國嘉德2017年春季拍賣會3344號拍品,揮舞着骷髏棒的外修閻魔天。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嘉德2017年春季拍賣會,Lot 3344


此件骷髏棒,設計規格很高,鑄造質量尤為出眾,在主軸四面,交替飾以閃亮的鋄金、鋄銀色螺旋紋飾,在西藏社會,這是最高層級人物才能使用的精緻法器。


骷髏棒的細節和工藝規格與永樂時期的帝王禮器一致,可對比一件明永樂骷髏棒1,見W. Zwalf,《佛教,藝術與信仰》(Buddhism Art and Faith),倫敦大英博物館出版社,210頁,圖307,和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件永樂骷髏棒2,可參考傑夫瓦特(Jeff Watt)《定義永樂》(Defining Yongle),紐約,2005年,頁74,圖27。另外1997年11月19日佳士得阿姆斯特丹“重要佛教及印度教藝術”專場,曾有一件15世紀鐵鋄金銀骷髏棒,外觀形制與裝飾規格與嘉德本場這一件幾無二致。


佛教藝術的魅力,是很多信佛的人信仰的 - 天天要聞


15世紀時,西藏鑄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位於西藏東部的德格的作坊,即以出眾的鋄金銀技術而聞名,這種技術是將很薄的金銀薄片輕輕錘打到粗糙的鐵上。故推測如此精美的鐵鋄金銀藝術品,有可能出自藏東。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聞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經過壁立千仞、地無水草、山崖陡峭的鐵門關後,玄奘的小隊進入位於今天阿富汗東北部的吐火羅國。此地有阿姆河從東向西穿越整片區域,所以小麥豐饒、穀物充沛。這裡曾是漢代張騫來過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臘文化的交匯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