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前的這幾大癥狀了解到位,就能輕鬆應對出牙期!

嬰兒出牙有什麼癥狀?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無不適感,但長牙期間寶寶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異常表現:

1.啃、咬東西:這是由於牙齒萌出時,刺激牙齦充血、水腫,寶寶牙床發癢等不適感所致。此時期,可給寶寶清潔紗布,橡皮圓棒玩具或較硬食品,讓寶寶咬這些東西以解除牙床發癢的不適感。

2.口水增多:牙萌出時刺激三叉神經,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但由於小兒吞咽功能尚不完善,口底較淺,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生理性流涎”,隨着牙齒萌出和口底加深,流口水將逐漸消失。

3.萌出性血腫:乳牙萌出前,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一般無明顯的自覺癥狀,無需處理,隨着牙齒萌出而漸漸自愈。

4.煩躁不安,睡覺不安穩:牙齒萌出過程中寶寶可能表現出疼痛和不適,因此經常會哭鬧,比較煩躁,睡覺也不安穩,可能會半夜醒來。偶有體溫升高現象,有的甚至會導致發燒。

寶寶出牙,父母要做的事

1.寶寶開始出牙後,父母謹記不要給寶寶吃太甜的食物,這樣很容易誘發齲齒。

2.理論上說,寶寶出第一顆牙後就要注意清潔了。媽媽可以用紗布輕輕的擦拭寶寶口腔。

另外一個情況有必要提一下,有些寶媽會說寶寶出牙會有發燒的情況出現,這也不是每一個寶寶都會出現的。但是還是需要提高警惕。寶寶出乳牙的前一周會哭鬧不止,唾液增多,尤其喜歡咬東西,有的寶寶還伴有腹瀉,牙齦腫大等情況。父母隨時掌握寶寶的發燒程度,多留意,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即可。

寶寶出牙痛

寶寶到了出牙期,總會伴有一些不適的癥狀,口水直流、易怒易躁、食慾減退、喜歡咬堅硬的東西、用手摸牙齦等,今天給你推薦幾個小方法,緩解寶寶的焦躁。你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或沾濕的紗布,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還可以給娃一些可以咀嚼的東西,比如冷的毛巾、勺子、咬咬膠;大一些能吃塊狀食物的寶寶,可以給他咬咬堅硬的食物,比如:冷藏過的黃瓜或者胡蘿蔔、不加糖的磨牙餅乾等;注意要一直看着寶寶啃咬哦,以防哽咽的危險。另外,即時把口水擦乾淨,也會有幫助。

應對出牙期,聰明媽媽這樣做!

1、按摩寶寶牙床

出牙期的寶寶,牙床常常會有不適感,例如牙床發癢、牙齦紅腫等,這也會使寶寶十分痛苦。因此,寶媽可以洗乾淨手以後,用手指輕柔地按摩寶寶的牙床,緩解不適感。

但千萬要注意!如果寶寶的牙齦出現紅腫或是潰爛的情況,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隨意按摩,防止口腔進一步感染,加深寶寶的痛苦。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就醫,謹遵醫囑。

2、出牙期的哄娃神器——磨牙餅乾,牙膠

由於出牙會有不適感覺,一些寶寶會通過咬自己的手指、拳頭或其它物品來緩解不適。畢竟寶寶出牙期,最需要的就是磨牙啦!嬰兒乳牙的萌出大多在 4-10 個月間。寶寶出牙過程中會出現唾液量增加、喜歡咬硬東西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是乳牙在壓迫牙齦神經引起的,提示幼小的乳牙正努力克服牙齦覆蓋。所以這段時間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磨牙餅乾等輔助磨牙工具,幫助乳牙萌出,緩解寶寶的疼痛與不適。

3.乳牙萌出階段,家長們除了要關注寶寶磨牙,更重要的是幫寶寶做好口腔清潔,比如餵食後與睡前,一定要徹底將孩子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及奶垢清理乾淨。可用專用指套或紗布,蘸取適量淡鹽水,清潔牙齦。嬰幼兒時期是機體生長發育的初期階段,由於乳牙牙釉質層比較薄弱,鈣化程度較低,再加上口腔衛生難以維護,嬰幼兒較成年人更容易患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