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談方琳:初三研究世界難題,兩次受邀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2020年的今天,世界在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變化着,科技上一次又一次的跨越,5G時代的來臨……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先進技術,同時也面臨著一道又一道的難題。這些難題的解決者一定是“天選之子”,但卻不一定是專家學者。

前不久,中國一位年僅十五歲的高一少女就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關注,許多科學家也都表示對他能力的認可。這個小女孩是憑藉什麼征服了世界呢?

一、十幾歲的後浪,是如何掀起滔天水花的?

談方琳在初三的時候參加了一個世界級的課題研究,課題的名稱為“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當時,這個課題的難度令同時期與她一起參加的人們困惑不已,但談方琳卻能夠憑藉自己出色的能力在研究大展拳腳,最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參加了上海舉辦的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經歷了這次獲獎,談方琳正式在科學界引起了轟動,甚至有很多中科院的學者想要與她合作交流。

但對於談方琳來說,目前的研究成果還遠遠不夠,在得獎之後,她依舊進行着更加深入地研究,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新的研究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和嘗試之後,她終於發現了其中最有價值的問題。這項成果引起了美國的一位教授的注意,而這位教授曾經也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談方琳便是從中得到啟發。

後來也正因為這樣研究成果,談方琳收到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邀請。在論壇上,她作為年紀最小的受邀者,顯得格外矚目,但從她自信大方的談吐中有表現出與這個年齡不相符的氣質。

作為後浪的她,明顯超過了許多前浪,當如此奔騰的她,推力來自於哪裡呢?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談方琳能夠取得這些傲人的成績,她的父母功不可沒。父母給予她的良好教育和成長環境是她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談方琳的父母都是教師,在教育這方面頗有一番自己的心得。

她的父親是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名特聘教授,在數學方面頗有建樹,這樣看來,從小便耳濡目染的談方琳能在後來表現出如此驚人的數學天賦便不足為奇了。

高學歷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也絕不止是督促孩子學習,他們相比較中國普通家庭的父母來說,會更加重視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引導。首先,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更有利於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直面一些挫折,就像談方琳一樣在面對世界難題時,她不會選擇退縮,而是一關又一關地去突破它。

她的父母給予談方琳極大的主動權,引導她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一來,在面對問題時,往往能都讓她從心底里主動地去解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平常心面對成敗。

談方琳身上有一些非常值得人深思的特質。她在面對自己曾崇拜的科學家的讚譽以及媒體的誇讚時,並未顯露出一絲驕傲,反而就同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做着自己喜歡的事,繼續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埋頭苦幹。

在她這個年紀里能夠不被一時的成功喜悅佔據內心是一件很難得的事。這也得益於她的母親一直以來對她的諄諄教導,從小就被母親叮囑不要被名利所困的談方琳其實根本不在乎這些浮華的東西。

她的出眾天賦,若是後天沒有得到挖掘與培養,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世界矚目,所有的成就都不是輕而易舉得來的,但最難得是在取得成就之後,依舊低調做事的品質。

這,才是真正未來可期的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