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為何這麼貴?看完老茶客總結的6點,多年疑惑終於解開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最近幾年,充分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力量,一晃就一年,來不及細想。

而轉眼,已到了春未盡,夏初臨的日子——五月。

五月,註定不凡。

相信茶友們都收到了提醒,今年的春茶預計在五月中下旬便會陸續發貨。

雖說好茶不怕晚,但也不妨礙我們對它的期待。

從採摘到製作,再到我們的茶桌上,融入水中起起落落,隨後抿一口茶湯,感受它的魅力。

豈不樂哉?

也有不少茶友們等着心急,想儘快喝上今年的好茶。

這不,才五月的開始,我便收到了一位茶友的留言:“今年的白毫銀針,什麼時候能發啊?我平時都喝牡丹壽眉,想着馬上過生日了,喝點沒喝過的高山茶勉勵一下自己;再者就是價格方面銀針也比牡丹壽眉差距太大了吧,我就好奇銀針它貴在哪裡?”

好好好,將時間告知茶友而後,便在此詳細回答這位茶友的第二個問題吧。

白毫銀針的價格,為什麼比其他白茶都要貴呢?

它的緣由值得我們細論。

《2》

原因一:養分價值豐富。

白毫銀針和其它白茶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它的原料是在新梢上採下肥壯的單芽。

顆顆嫩芽,飽滿十足。

白毫銀針的茶芽,作為茶樹的精華集中所在,體內蘊含著不少的養分物質。

擁有豐富的氨基酸、茶多酚、黃酮類等營養物質;且它的“活性酶”甚至高於其它茶葉的一倍,其藥用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所含的茶氨酸,比起其它白茶來說,可謂是不可勝數。

茶氨酸物質既能為白毫銀針帶來獨特風味,同時補充了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類物質。

光是第一個原因,就不枉被稱為“白茶之王”。

原因二:採摘難度不易。

白毫銀針的選料,絕對可以稱得上“苛刻”二字。

在福鼎當地,有着一個志同道合的規定“十不採”。

比如天氣不好,不採;空心芽、茶芽發育不足,不採;蟲傷芽、遭受破壞的茶芽,不採......

零零總總彙集下來,便組成“十不採”。

為了採到符合標準的肥壯芽頭,幾乎是尋尋覓覓邊采邊挑選,耗費了很多的時間。

實屬不易啊。

採茶的成本高,那自然在市場售價方面要比帶芽,帶葉片,帶茶梗一齊採下的白牡丹和壽眉要高出不少。

原因三:採茶限定時間。

白毫銀針的採摘周期非常短。

每年春茶季,採摘白毫銀針的時間從開始到結束,往多了說,也不過十來天。

算一算時間,它的“花期”太短暫了。

所以,當迎來白毫銀針的適采期間時,茶農們便是手疾眼快。

發動全家老小,齊刷刷上茶園裡採茶去。

摘采時,更是恨不得有着三頭六臂,能多采點。

毫不誇張地在與時間賽跑。

如果遇上茶芽發育不密,一棵茶樹只有少部分芽頭達到肥壯標準,而其餘的茶芽才剛剛開始萌發,彼時,採下之後就更費成本了。

原因四:採摘過程中的人力耗費。

眾所周知,白毫銀針,取的是芽頭。

採茶時,因為茶樹的發芽方向不一,所以在採取白毫銀針時,僅限人工手采。

否則,隨意“一刀切”,攔腰折成兩截是不可能達到制茶要求的。

如果是那些人工種植的茶園,定期修剪的茶樹,摘采相對容易一些,但如果是摘採的拋荒、荒野銀針,茶樹沒有修剪,長勢較高的呢?

舉荒野銀針為例,分布零散,藏在深山,路程頗遠,並且還時常與雜草灌木共生一處,想想就覺得費勁了。

不入茶山,怎知春寒。

茶山上的氣溫低,茶農們需要忍受風寒,長時間彎腰伸出手逐顆采芽。

采一萬顆芽,就意味着茶農至少要伸出一萬次手。

哪怕天氣明媚,從早採到晚,一名熟練的採茶工一天採下的茶芽,製成成品後不足半斤的情況,也見怪不怪了。

從而導致採摘銀針的效益低,人工成本卻高。

結合近年來的採茶工情況,採摘的人工支出是佔據白毫銀針製作成本的一大部分啊。

原因五:制茶難度大。

白毫銀針的制茶難點在於:徹底烘乾,徹底烘透。

簡簡單單八個字,操作也能如此簡單嗎?

白毫銀針的茶芽構造有些類似竹筍一般,從外到內,由5-7層緊實包裹在一起。

從而制茶烘乾時,操作難度如下:

將表層烘乾,但內芯沒幹透,含有水汽,導致做出來的銀針放不久,容易受潮變味,越存茶味越薄。

或者好不容易將內層干透了,但表面卻已經烘焦。

兩難之下,要想做到恰如其分,剛好能烘到位,非常考驗制茶師傅的技術。

聽過這樣一句話:“入行做白茶沒有超過5年,不敢隨便挑戰製作白毫銀針”。

所以,才需要有經驗的專業制茶師,操刀加持。

否則花了高價請人采白毫銀針,也是徒勞的。

而請技術精湛的制茶師加工,工價要求自然更高。

算下來,不同制茶工藝水準的白茶,成本不同,定價差距自然有別。

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了。

六、茶湯濃郁稠滑。

一分錢一分貨。

都知道白毫銀針貴,那就一定有它貴的道理。

在一眾白茶里,唯有白毫銀針,才能實現極致醇柔細滑的湯感。

湯水入口剎那,能嘗出鮮明的豐盈膠質感。

內質豐沛,湯如瓊漿。

難得,實屬難得。

雖然說,高品質的高山壽眉,茶湯照樣醇厚,但白毫銀針的“淳”與壽眉的“醇”,是不一樣的。

銀針的“淳”,是需要你在嘗茶湯時,反覆去啜,小口去品,用舌頭去推一推湯水。

茶湯又香又鮮,湯中毫香盈然,連回味也是清爽不已!

比起綠茶,白毫銀針支持後期的陳化久存,在歲月的沉澱下,變成了老銀針。

而湯水的稠滑感必然再提升一個層次。

《3》

茶待知音,人待同頻。

看過一部紀錄片,名為《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影片中提到:“茶是一種人生態度,按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是人類面對自然的態度,也是面對內心的態度。”

一片茶葉有多麼美好,多喝便會懂。

寫到這,本文也就快要結尾了。

想着找出一泡2023年的白毫銀針來,再一次感受它的風味。

喝點好茶,犒勞自己。

在茶的道行里,在安靜的修行中,升起一股深入且持久的能量。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