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為何不把黃蓉和華箏都娶了?金庸寫完《倚天》,才說出答案

有人說武俠故事就是如今某些網絡爽文的雛形,這倒不假,二者最大的相似之處就在於主角總有近乎無敵的主角光環,這裡的光環不僅僅指他們的實力,也包括他們的桃花運,甚至可以說那份桃花運才是絕大多數人羨慕他們的地方。

金庸筆下的各位主角身邊就從不缺美人相伴,比如《鹿鼎記》中的韋爵爺,他先後娶了七位夫人,着實讓人羨慕,他是渣,但渣得坦蕩,又如《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最終他雖是沒能娶到王語嫣,卻有木婉清、鍾靈以及曉蕾相伴,當了皇帝的他且不知還會娶多少嬪妃。

(華箏、郭靖劇照)

說來奇怪,《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原本也有機會享受齊人之福,可他為何沒將華箏和黃蓉都給娶了?

一、郭靖與黃蓉

郭靖的夫人只有一個,即黃蓉,其實順着《射鵰英雄傳》原著讀下來就會知道,在郭靖心中,黃蓉是獨一檔的存在。

當年他身邊的華箏固然也是容貌極美的女子,可郭靖卻並沒有對她表現出太多的喜愛之情,要說喜歡,也僅僅只是小孩子之間對玩伴的好感罷了,他對黃蓉卻不同。

黃蓉第一次以女裝見他時,他是瞪得兩個眼珠子都要跳出眼眶了。

(郭靖、黃蓉劇照)

你且看原著描述:“船尾一個女子持槳蕩舟,長發披肩,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色細帶,白雪映照下燦然生光。郭靖見這少女一身裝束猶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盪近,只見那女子方當韶齡,不過十五六歲年紀,肌膚勝雪,嬌美無比,笑面迎人,容色絕麗。郭靖只覺耀眼生花,不敢再看,轉開了頭,緩緩退開幾步。”

無需言語,郭靖的眼神已經說明了一切,自那一刻起,他就被黃蓉深深的迷住了。

以至於後來的他會背棄與華箏的誓言,鐵了心要與黃蓉在一起,甚至還說了一番看起來非常渣的話。

你且看郭黃二人的對話:“我答允過娶她的,但我要先陪你一百年、兩百年,她如肯等,就等一百年、兩百年好了。唉,蓉兒,我死也離不開你,只好對她不住了……兩百年之後,她變成個白髮皺麵皮的老太婆,我自然不能娶她了。

(華箏劇照)

男人的嘴,騙人的鬼,看樣子郭靖也不例外,在自己心愛的人面前,總是會說些漂亮話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郭靖其實並沒有那麼渣,因為他心中始終是有華箏的。

二、放不下的華箏

當華箏主動放棄郭靖時,郭靖也還是有些不舍的。

比如郭靖看到華箏留下的訣別信,他也難免想起那個深愛着他的蒙古女子。

你說他真是對黃蓉沒有半點好感嗎?絕不可能,甚至郭靖也曾對華箏做出過承諾。

書中是這麼寫的:“華箏妹子這頭親事是我親口答允,言而無信,何以為人?縱然黃島主今日要殺我,蓉兒恨我一世,那也顧不得了。當下昂然說道:‘黃島主,六位恩師,拖雷安答和哲別、博爾忽兩位師父,郭靖並非無信無義之輩,我須得和華箏妹子結親。’他這話用漢語和蒙古語分別說了一遍,無一人不是大出意料之外。”

無論是出於責任擔當,還是對華箏的好感,他都完全有理由娶華箏。

(黃蓉、郭靖劇照)

又比如這段,郭靖見她為自己戴孝:“郭靖一呆,驚道:‘妹子,你給誰帶孝?’ 華箏公主喜極而涕,哭出聲來,叫道:‘給你帶啊,原來你沒死。’ 郭靖心道:‘她與我雖未結親,卻已待我如若丈夫。’心中也甚感動,一時間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兩人在晚風中相對而立,雙雙竟似痴了。”

即便那是感動,也是帶着愛意的。

所以即便後來郭靖身邊有了黃蓉,再把華箏也一併娶了,也不會有讀者詬病什麼。

但金庸沒這麼安排,自然是有他的深意,而當《倚天屠龍記》問世之後,筆者才看穿了金庸的用意。

三、金庸筆下的循環

郭靖與華箏的愛情與《倚天屠龍記》有什麼關係?

其實早在《射鵰英雄傳》,金庸就完全有可能已經想好了三部曲的布局,而這一切,也可以從三部曲的劇情前後呼應看出來。

比如《射鵰英雄傳》中,郭嘯天為了掩護楊鐵心一家逃跑而被斬斷了一條右臂,而到了《神鵰俠侶》中,郭芙卻又在盛怒之下斬斷了楊過的一條右臂,算是讓楊家還了郭家一條手臂。

又如楊康之死雖然是咎由自取,但他也確實是因為黃蓉軟蝟甲上的蛇毒而死,算是黃蓉欠楊康一條命,後來楊過雖然沒有刻意報復郭靖一家,但那小妮子郭襄卻深深的愛上楊過,被楊過耽誤了一生。

再有楊康殺了歐陽鋒的兒子歐陽克,後來歐陽鋒卻收了楊康之子楊過為義子。

當年楊康是毀了秦南琴的清白,才生下了楊過,這份罪孽卻報應在了他兒子楊過身上,楊過之妻被那全真道人甄志丙欺辱。

所以三部曲的劇情都講究因果循環,再看郭靖和華箏的愛情,他原本與華箏有了婚約,卻因種種機緣巧合,最終拋棄了華箏,與黃蓉走到了一起。

這是中原男子欠了蒙古女子一份情,而這情債最終卻是由張無忌來替他還了。

(張無忌、趙敏劇照)

張無忌原本與中原女子周芷若有了婚約,奈何蒙古女子趙敏的插足,強行從周芷若身邊搶走了張無忌,最終張無忌是帶着趙敏前往大漠隱居。

你看,三部曲的故事始於大漠,歸於大漠,郭靖欠下的情債,張無忌替他還了,故事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這便解釋了為何郭靖當初沒將華箏一併娶了,只能說金庸是在下一盤大棋,跳出故事的框架來看,一切就十分通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