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香氣、湯水,春白茶和秋白茶的4點區別,手把手教你怎麼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朱熹在《春日》中寫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地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生機勃勃,是萬物生長的季節。

在春茶季里,我們總會聽到一句話——明前茶,貴如金。

意思是,清明節氣前採摘的茶葉,很鮮很嫩,產量稀有,稀如黃金。

但在許多老茶客心中,秋白茶才是無法代替的存在。

萬事都有兩面性。

在外界看來秋茶的香氣、滋味、外形以及營養價值,遠比不上春茶。

然而,在白茶中,秋茶真的比不上春茶嗎?

許多人會用“春水秋香”來形容茶,意思是說春茶的湯水口感比較好,而秋茶的茶香更吸引人,但這是形容鐵觀音的,並不適用於白茶。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經常拿春白茶與秋白茶對比。

那你真的知道他們之間的區別嗎?

《2》

一、物候的區別

春茶季一般開始於每年的3月中下旬,持續四十幾天。

在這段時間裡茶樹要經歷不同的溫度變化,從乍暖還寒的初春,到萬物復蘇的清明,再到春陽明媚的穀雨。

按照採摘的先後順序,分別是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

在立夏前幾天,太姥山上基本上就看不到人採茶了,整個春茶季也就正式宣告結束了。

而秋白茶的採摘時間,一般就是從立秋到寒露。

但是近幾年,立秋時節的氣溫依舊居高不下。

尤其是在南方,秋老虎來勢洶洶,如同夏日一般,根本沒有秋高氣爽的感覺。

所以,近幾年秋白茶的開採,一般會選擇在立秋後半個月,白露前的那段時間。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這時天氣逐漸轉涼,正合適。

秋茶季溫度一天比一天涼快,到了寒露節氣時期,已是深秋。

此時臨近冬天,氣溫低,茶樹的葉綠素含量豐富,它們緩慢地生長發育芽頭和葉片。

長出來的品相,不像是壽眉,妥妥的是一芽一、二葉的白牡丹。

眾所周知,秋牡丹是極為難得的。

如果能收藏一批,定會羨煞眾人。

《3》

二、外觀的區別

想要一眼判斷一款白茶是春茶還是秋茶,其實很容易。

春白茶的個頭更為小巧精緻。

由於白毫銀針是白茶樹一年當中,最先生長發育的,芽頭飽滿緊實,白毫密布,一旗一槍。

接下來採摘的白牡丹,一芽一、二葉,葉片細長瘦窄,芽頭秀挺,像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隨後是春壽眉,一芽三、四葉,隨着時間的推移天氣漸漸熱了,葉片變得寬而圓,芽頭也變瘦了一些。

春白茶的顏色是以綠白二色為主,白毫濃密,芽頭明顯,葉片嬌嫩,茶梗也很細。

在這種對比之下,秋白茶就顯的有些“粗枝大葉”。

尤其是秋壽眉,大多數的芽頭,都是細而瘦短的,其葉片更為搶眼,芽頭在其中就顯得更加嬌小不起眼了。

秋白茶的顏色則是以綠色為主的五彩色,有土黃色、灰綠色、銀灰色、磚紅色等。

如果你喜歡芽頭多的白茶,那肯定是首選春白茶了。

《4》

三、香氣的區別

春白茶泡出來的香氣,是清雅的毫香、花香,草藥香。

更加清瑩、柔和,帶有春天燦爛的草木芬芳氣息。

幾乎包含了所有春花和春草的香氣,野草、蘆葦、狗尾巴草、茉莉花、晚香玉、緬因花、水石榕、七里香、柑橘花、鴛鴦藤、白花蛇舌草……

清新雅緻,更符合春白茶的身份特點。

秋白茶的香氣則是以甜花香和草藥香為主。

更加簡單直白,張揚奔放。

秋天的氣候比較乾燥,雨水少,陽光多。

如此一來,便積累了更多香型物質,甜花香和草藥香交織融合,像一團濃厚的香霧盤旋在我們身邊。

另外,秋壽眉壓餅以後,有更大的概率陳化出棗香。

《5》

四、湯水的區別

春白茶的湯水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鮮”。

不管是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春壽眉,芽頭和葉背上都覆蓋著濃密的白毫。

這些白毫中,蘊含了豐富的茶氨酸,讓茶湯喝起來更加鮮爽淳和。

春白茶中還有大量的葉綠素、茶多酚等,整體就是給人一種清郁難言的風格。

秋白茶的湯水則是更加有“醇感”。

湯水喝起來稠而滑,滿滿的膠質感,沉甸甸的,會更加符合老茶客的喝茶喜好。

例如,拿2023年的有機春壽眉和2023年有機秋壽眉來對比。

有機春壽眉,湯水中的鮮度很強,彷彿是煮鮮筍的湯水,那股子鮮與活泛。

有機秋壽眉,湯水是潤滑的,稠糯的,有野草的氣息在茶湯里浮沉。

兩款喝起兩者各有各的風采與滋味。

《6》

春白茶“鮮爽”,秋白茶“醇厚”。

春白茶與秋白茶,就像是白茶中的一對姐妹花。

兩姐妹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熠熠生輝,綻放獨屬於自己光彩。

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春白茶與秋白茶,各有各的美好,就像春天與秋天,都有熱愛它們的人。

不衝突,也不對立,享受便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