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這裡是林小傾,今天分享一個有趣的帶娃故事~
01
有個小女孩兒希希,她剛上一年級,每天啊只想痛痛快快地玩兒。
這不,有一天,她就自動忽略了寫作業這回事兒。
媽媽一點也沒催她,只問她需要不需要做呢?不需要就陪她上街玩兒去吧。
希希和媽媽就這樣上街逛了一晚上,臨睡前希希有些不安:媽媽,我作業還沒寫呢。
媽媽說: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寫不寫自己做主,不想寫就不寫咯。我們來講個故事睡覺吧。
第二天,希希去上學,老師居然沒批評她,只溫和地告訴她,沒寫作業的小朋友,得去做點事情哦:
給小賣部老奶奶打掃小店;
給門衛大爺打掃傳達室;
給學校操場上的垃圾撿了;
把垃圾桶里的可回收瓶罐挑出來裝好。
02
這位希希小朋友長大後表示:這個上午,成了她永遠的“痛”,從那天以後,再也不敢不寫作業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感嘆:哇,這是什麼神仙老師,就這一招就治好了小朋友不想寫作業的梗!
故事還沒完呢,主角不是老師,是媽媽啦。
希希當天回去就向媽媽表示出了她的疑惑,不是說我的作業我做主嗎,為什麼老師讓我干那麼多活?可累人了。
媽媽先溫柔地抱了抱累壞了的希希,然後對她說:
寫作業確實是我們自己的事,希希有選擇寫和不寫的權利,但批改作業和教你學習是老師的事,你不寫作業的話那就影響老師的工作啦,也影響你們之間的合作關係了,是不是就得承擔相應的後果呀?
希希似懂非懂地說,好像是的。
直到長大後,希希才慢慢發現,原來這個坑,是媽媽提前挖好的,那根本就不是老師的操作。
原來那天,媽媽主動聯繫了老師,讓老師不要批評希希,讓她去做點事就好。
門衛大爺和小店奶奶也是媽媽提前打點好的,讓他們別心疼,儘管讓孩子做。
安排的這些幹活地點,都在教學樓外圍,不會被同學發現和譏笑,保護好了希希的自尊心。
看似小小的一個“作業懲罰”,滿滿的都是“套路”啊。
03
這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暖心分享,來自希希(化名)本人。
媽媽對希希的影響,用一句“她成長得非常好”,都不足以形容她那高明的教養方法。
看完這個故事,我首先想到的是,這不是尹建莉老師提倡的有心無痕的教育理念嗎?
用心地安排好一切,但不要讓孩子有所察覺,讓她承擔“自然後果”,這恐怕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方法了吧。
“相信孩子是一棵禾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對他最有好處。”——尹建莉
孩子有一種天然的對抗心理,越是讓他做的事,他越不願意做。
特別是到了8、9歲,以及青春期,表現得更明顯。
只要學會了這個方法,並耐心地把它運用到帶娃的方方面面去,一定能減少親子間的摩擦與分歧。
增加親子關係的同時,還能起到不錯的教養效果呢。
我就試過很多項目啦,比如說怎麼培養閱讀興趣?
不是直接讓他讀,而是靠有心無痕地誘惑,等他上鉤後,再用一用“飢餓法”。
想看個夠啊,偏不讓你看盡興,久而久之,娃就對閱讀欲罷不能啦。
不信?你可以試試吖~
面對孩子時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時如何“無痕”,那麼就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介紹:
林小傾,在職媽媽,早起主義者,堅持4:00起床2年+,正在通過早起、閱讀、寫作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