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不是書獃子,他們才是

孩子莫名莫名其妙哭泣

前幾天晚上,本來我還想跟孩子說句話,不是九點多的時候上床前她卻在哭泣,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因為我在屋裡看電影,也沒留意。

第二天專門問了一下她媽媽,原來昨天家裡長輩來家裡,因為孩子們在寫作業,所以長輩直接以責怪的口吻說,是個書獃子。

我反覆又再確認了一次,因為我沒有經歷現場那個語境,到底是責怪的口吻還是調侃的口吻?當我得到是責怪的口吻之後,我基本也能猜到了為什麼,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估計他為什麼哭,我能猜出來。

對於長輩,我沒什麼可說的,因為人活了一輩子,語言模式已經固定了,因為我見到的絕大多數的長輩都是在誇孩子努力學習,極少數會諷刺責怪,但是因為身份問題,不便多說。

可是孩子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可沒經歷過這些,甚至我覺得以後當他走入職場或者當他遇到更加真正兇險的情況的時候,可能各種惡言穢語會越來越多,一個人。要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鼓勵,讚美,同樣也要能分得清楚。

別人如惡語相向的時候。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對方是什麼,對於小學生來說,我認為並不早。

因為一個小學生在他學習階段,這種學習的自信,如果沒有得到正向反饋,沒有得到積極鼓勵表揚,可能以後會是出問題的誘導因素。各位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是個學霸,學習成績優秀,常常為了學習,甚至連飯都忘了吃。而這個時候,別人對他冷嘲熱諷,甚至是說書獃子,你該怎麼辦呢?

我是不太相信一個動腦子的人,能被算作是書獃子。

因為平時的說話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只要一個人是不斷的在探索追問,那他的大腦就是在積極思維的模式。

最讓我鬱悶的,是經常有時候跟孩子對話,他會反問我無數個為什麼,有時候我還能接招十幾次,有時候我也會被問得啞口無言,但是這個過程,我覺得是積極表揚的。

因為孩子的這個狀態是一直保持着的,所以我會不斷的表揚他,不斷的誇他,讓他一直堅持下去,我想到了去年七八月的時候,就算是晚上看到滿天的星星,我也是被追問了十幾個為什麼?

我專門在朋友圈翻到當天我的紀錄:

也許你覺得小學生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可是當你把這種方式用在你自己身上的時候,就能發揮威力。

當我們這些在職場中的人遇到了迷茫,遇到了困惑,遇到了無力解決的情況的時候,為什麼不這樣問問呢?

能力來自於面對困難或者面對問題有足夠多的方法或者積極思維想方法的過程

因為每當我遇到疑難困惑的時候,我也會採用這樣的方法對待自己,比如

  • 我現在遇到的這個困惑,問有沒有辦法解決?

  • 我遇到的這個問題,除了這種方法,還有沒有更多的方法解決?

  • 我遇到的這個困難能不能別人解決?

  • 我遇到的這個困難,有沒有別人解決?

  • 我遇到的這個困難,本行業的人解決不了其它行業的方法,能不能抄襲借鑒?

  • 我遇到的這個困難,如果我解決了,我能不能舉一反三賺更多的錢?

  • 我遇到的這次困難,如果我解決了,我的解決方法能不能賣給別人賺錢?

所以以前人們說跌倒了,爬起來。如果按照這種方法,就算我們跌倒了,在你爬起來之前也要想辦法,不能讓這次白跌倒了

除了這種積極思維,孩子還有很多優點

比如這次畫畫在省級的比賽獲得了獎,我也問了幾個家長,這種獎也不是多容易就能得到的。

因為很多家長說到春芽杯的獎是很難拿到的。

再加上平時學校的成績和學習狀態,這不就是學霸么

說學霸是書獃子,一個小學生做到這樣的程度,如果不表揚,反而譏諷,這不是搞笑嗎?

我認為的書獃子是什麼?

每個人也許定義不一樣,但我認為以下的狀態也許才是我目前心中的書獃子

  • 比如拿別人的經驗分自己的所處環境和所處時間進行學習。

  • 比如連續在某一件問題或在某一件事情上不斷出錯犯錯,而自己毫無察覺。

  • 比如把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全部認為是別人要做的,每天詛咒,抱怨,發牢騷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

  • 比如拿過去的經驗在一個完全不適合的環境中去測試,因為分不清時間,環境都變化了。

  • 比如不知道怎麼去學習新的東西,新的知識。

  • 比如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

  • 比如只考慮自己,而從不考慮別人。

我說的都是過去我的某種狀態,並沒有指桑罵槐,別多想,我從來不是陰陽怪調的那種人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孩子還小,還沒有建立內心的防火牆系統,無法自己面對別人對的惡語攻擊,而我幫他拆解,這篇文章我也會講給他聽,堅定信念,樹立自信,同時能分清楚,誰到底才是生活的書獃子

我是華哥, 10多年創業經驗,職場老持續輸出原創職業觀點,經驗,答疑解惑分享記錄每日成長,思考,創業,賺錢項目,期待明天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