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必需品,那麼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說過:“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相信自己是被愛着的。”

前面發過一一篇現在大學生現狀的頭條,收到很多父母的共鳴。

更過的是對孩子的嫌棄和抱怨,心有多不甘,失落就有多大,感覺孩子對我們沒有了意義。

其實不是的,今天重申一下,孩子對我們有多重要,只是我們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不能怪孩子。

所以我們還是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可以去修正,不可以放棄。

讀一下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亞瑟·喬拉米卡利在其與凱瑟琳·柯茜共同撰寫的著作《共情的力量》中的故事吧!

其中講述了他弟弟大衛因吸毒被通緝,後潛逃到外地走投無路時,因沒能及時走出情感低潮而選擇自殺的往事。

他幾近崩潰後,沉痛反思:“大衛很少跟我說他愛我的——這是一個我應該抓住的線索嗎?相反,當我弟弟最需要我的時候,當他需要聽到這句‘我也愛你’的時候,我卻僵住了……我正處於氣憤和不信任之中,因為以前聽到他太多次不算數的保證,因為大衛的毒癮已經把他的生活和我的生活都攪得一團糟,因為我為這種長久的痛心而深感厭倦,所以沒能跟他說出他最需要的那句話。

我沒能讓我自己跟他說:‘我也愛你。’……大衛為什麼就放棄了呢?我肯定大衛喪失希望是因為他感覺到跟他所有愛的人失去了連接……

他以為他的這些關係都被徹底切斷而不可恢復,這對他就像一個人沒有了氧氣,呼吸不暢。

大衛在自殺之前很久就開始慢慢凋亡了。他做的所有嘗試都走向死胡同,他所有的求助哭喊都沒有被聽到、沒有被回應。

他被毒癮逼到了一個死角,又深感羞愧、恐懼、內疚和悲痛,他覺得真的沒有了出路。”

讀過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地想到了去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相處方式。

雖然你感覺和孩子關係存在問題,感到失望但一定讓孩子相信,他同時正被你愛着。

人們之間的相處是因為彼此忍耐、相互包容才更和諧,母子之間亦是如此。

多想想一直以來你從孩子那收穫的快樂,成長是彼此的陪伴,一路的成長就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他即使有很多缺點,你仍然愛她。

因為如果他感受不到我們的愛,便再感受不到更多的愛,有了愛,就會成為照亮他生命的光,指引他走下去。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後悔。

孩子在我們身邊永遠是孩子,他在外面他會裝成大人,然後慢慢長成大人。

所以忽然間你會感覺其他問題都變得微不足道了,都是成長路上的磨難,是必經之路!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共情,相信孩子們會發光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