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刺小蝟的蛋》中,認識兒童認識發展規律

全身上下長滿了刺,這應該是大多數人對刺蝟的第一印象。談到刺蝟,筆者的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畫面是一顆蘋果扎在刺蝟的背上。

除此之外,竟沒有想過,刺蝟是胎生的,還是會下蛋的?

《刺小蝟的蛋》,主要描繪了一隻刺蝟在看到鴨媽媽孵蛋後,決定自己找一顆蛋孵,由此而開啟了孵蛋之旅。刺蝟拿着板栗中爬出來的毛毛蟲到處炫耀——這是它孵出的蛋,在讓人開懷大笑的同時,也讓人深受觸動。

簡單的故事,描述出了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的典型特徵——相對具體性。教育學家皮亞傑把人的認知發展過程分成了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在前運算階段中,認知具有相對具體性,兒童此時的思維專註於直覺狀態,依賴於外表,並顯得刻板,缺乏靈活性。

繪本中,刺小蝟看到還未剝皮的板栗,圓圓的外表長滿了刺,和睡着時蜷縮的刺蝟竟然如此相似,便認為這一定是刺蝟蛋。這是典型的前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知特徵——看事物只看表面特徵。

此外,兒童喜歡模仿的特徵也在這本繪本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刺小蝟看到鴨媽媽孵蛋後,自己也想孵蛋。結尾其他五隻刺蝟看到刺小蝟“孵的蛋”後,也開始孵蛋了,這正是兒童喜歡模仿的特徵所致。

整本繪本使用了濃郁厚重的油畫進行描繪,卻給人以一種撲面而來的清新感。大片的綠色、層疊交織,營造出樹林的茂密感,卻也不失生機。

主要內容:

刺小蝟看到鴨媽媽卧在兩顆蛋旁,問鴨媽媽在幹什麼?鴨媽媽說它在孵蛋呢,破殼後會有小鴨子從裡面出來。刺小蝟也想孵蛋,當它在一棵樹下發現了一顆圓圓的,外表被短短的綠色小刺包裹着的板栗時,便認為這是一枚刺蝟蛋。於是,它也像鴨媽媽那樣開始孵蛋了。五隻刺蝟看到後,好奇地問刺小蝟在幹嘛,刺小蝟說它在孵蛋呢,為它遮風避雨,躲避驕陽。第二天,突然颳起了大風,還下起了大雨,刺小蝟急忙地去看蛋窩上的蛋,發現不見了,於是到處尋找。終於,在一個被風吹落的樹枝下發現了那顆蛋,可是蛋已經被打壞了,刺小蝟難過地哭了,但還是仔細看了看,居然發現裡面一顆板栗的縫隙里爬出了一隻毛毛蟲。刺小蝟認為這是它孵出的蛋,向同伴炫耀後,其他五隻刺蝟也認為這真的是刺小蝟孵出來的蛋,也都各自找了五顆綠色的板栗來孵蛋。

繪本拓展:

1、進行一次刺蝟的科普之旅,了解刺蝟的特徵和生活習性。

刺蝟睡覺時會蜷縮成一團,像一個帶着刺的小圓球。

2、觀察板栗掛在樹上的樣子,討論一下為什麼刺蝟會認為這是它的蛋。

還未剝離的板栗最外層包裹着一層硬硬的刺,像刺蝟睡覺時蜷縮成一團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