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的嬰兒會假哭?會假哭的娃更聰明?知道原因後你可能會心疼

你知道嗎?寶寶6個月大就會“騙人”了。

英國朴茨茅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雷迪研究發現,6個月大至3歲間的嬰幼兒,採用的欺騙方法高達7種,並且嬰兒在很早就會發現,假哭與裝笑能夠吸引大人的注意。

換句話說,寶寶最早在6個月大時,就可以通過“假哭”,來“欺騙”大人了。

研究還發現,在開始哭泣和哭泣之後,嬰兒幾乎都會不開心,但當母親走近時,嬰兒的情緒會明顯好轉,當母親轉身離開再次返回的時候,嬰兒臉上會再次露出笑容。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假哭”其實是嬰兒博取監護者關注的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情感回應。

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寶寶在“假哭”,那麼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對寶寶有所忽略?除了滿足寶寶的生理需求外,我們還要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愛假哭的寶寶,可能更聰明

很多寶媽在帶娃時,只要寶寶一哭,就會感到心煩意亂,覺得不管孩子真哭還是假哭,都是一件糟糕至極的壞事。

其實,寶寶愛假哭,反而是種聰明的表現,寶媽大可不必太心煩。

1.寶寶愛假哭表達能力更強

對嬰兒來說,哭本來就是最基本的表達方式,餓了、困了、累了、不舒服了,寶寶都會哭。

而在這種假哭的過程中,寶寶的表達能力會得到增強,有助於他們的情緒發展,使親子關係更親密,長大後也更聰明。

2.寶寶愛假哭觀察能力更強

有些家長可能會發現,寶寶假哭也是有技巧的。

開始的時候,寶寶可能只是單純地“乾嚎”,希望用哭的聲音吸取大人注意,隨着“經驗豐富”,寶寶會假哭一會,停一下,偷偷關注爸爸媽媽有沒有反應,然後決定自己要不要繼續假哭。

而這種技巧的進步,說明寶寶的觀察能力在穩步提高,他們不僅會通過假哭表達自己,還會藉此觀察爸爸媽媽的實際反應,來作出更有效的應對。

3.寶寶愛假哭人際交往能力更強

寶寶通過假哭吸引大人的關注,實際上是表達能力強的體現,而這樣的能力,會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佔據優勢,交際能力更強。

如何分辨寶寶真哭還是假哭?

只要寶寶一哭,有些寶媽就會束手無策,根本分不清是真哭還是假哭。

其實,我們通過觀察寶寶的實際表現,完全可以進行有效辨別。

比如有的寶寶哭一會,然後停下來,偷偷看看有沒有人搭理自己,接着再繼續哭,這自然屬於百分百的假哭。

還有的寶寶,則是會一直嚎啕大哭,眼淚也流個不停,即便媽媽小心安慰,寶寶也是不見好轉,寶寶這時很可能就是在真哭。

對此,我們應該判斷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實際需求?比如是不是餓了、拉了、困了、渴了等等,這些問題都可能導致孩子的哭泣。

寶寶1歲後假哭,家長要適當干涉

雖然寶寶愛假哭是種聰明的外在表現,但當寶寶來到1歲,產生自我意識後,我們要對其假哭的行為適當干涉,否則等寶寶長大後,可能會習慣於以哭鬧來“威脅”,以哭鬧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當1歲後的寶寶假哭時,首先,我們要淡化他的這種行為。

比如寶寶假哭,只是為了博取父母的關注,或者是“無理取鬧”,並沒有實質性的需求,我們可以適當忽略。

如果寶寶發現假哭的方法不奏效,就會慢慢改掉這種假哭的習慣,認識到父母已經識破了他的小把戲,這條路行不通。

其次,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關愛,滿足他們的正常需求。

寶寶喜歡假哭,更多情況下還是想獲得父母的陪伴,很可能是“缺愛”的表現。

如果平時確實陪孩子比較少,我們在忙碌之餘,應該滿足他們的正常情感需求,儘可能抽時間多陪陪孩子,在與孩子相處的親子時光中,讓他們感到被關愛、呵護,久而久之,寶寶自然也就不會通過假哭來博取關注了。

結語:

寶寶的假哭,看起來像在與我們“鬥智斗勇”,但實際上,是其情感需求的一種外在表現。

我們在養娃過程中,要接受他們的這種“無理取鬧”,並盡量給予更多關愛和陪伴,否則寶寶本來的“假哭”,很可能會變成“真哭”。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假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