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教師之窗
北大教授溫儒敏曾言:把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當作語文教學頭等大事!
要想學好語文,必然離不開閱讀。
但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多家庭都容易陷入以下誤區,導致教育效果不明顯。
閱讀只培養興趣不教方法
大多數家長只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看中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卻從不教孩子閱讀方法。
好比如,只要孩子喜歡看書、翻書,家長就當孩子對閱讀有興趣,卻忽略了閱讀的關鍵,那就是質量。
沒有方法的閱讀,看再多的書也是徒勞。
孩子喜歡閱讀是好事,但如果能結合有效的閱讀方法,那麼學習效果才能倍增。
再比如,識字量低的孩子,如果閱讀沒有方法,沒有科學合理的指導,閱讀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看不懂書中的內容,又怎麼能激起孩子閱讀的興趣呢?
所以說,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關鍵,但閱讀方法的掌握也很重要。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適合看什麼樣的書。
同時,教會孩子從拿到書的那一刻,應該如何去翻閱。
家長應知道,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要趁早,年齡段越低的孩子,學習時間越寬裕,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學習。
所以說,家長一定要趁早教會孩子科學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看心情
孩子小,自律性不高,更多時候做事喜歡跟着情緒走。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情況時有發生。
如果家長佛系,覺得閱讀只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孩子隨心就好,並沒有給孩子規定閱讀時間與次數。
孩子心情好,願意多看點,家長自然樂意,但如果孩子不願看,家長也不多加干預。
總之,閱讀這件事,主要看孩子心情。
過於隨意的家長,加上難以自律的孩子,必然難以培養優秀的孩子。
看心情閱讀,實則是閱讀興趣培養中最大的“坑”。
隨意的閱讀時間,在培養閱讀興趣時起不了多大效果。
閱讀,一定要有計劃。
什麼時間閱讀,閱讀怎樣的書籍,都應該有所要求。
家長要清楚孩子的閱讀偏好,為孩子選擇閱讀的體裁,同時,每天定時定量要求孩子去完成。
閱讀並不只是一種態度,更多是一種習慣培養。
培養孩子每天的閱讀習慣,根據孩子的成長去延伸更多的閱讀需求,才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最正確的姿勢。
“書看多了,自然就會了”
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看的書越多,代表閱讀的效率更高,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就培養到了。
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的確,絕大部分老師是說過,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在大量閱讀中去建立。
但是閱讀習慣與方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閱讀量,而忽略了閱讀習慣與方法培養,那麼讀再多的書,都只是徒用功。
家長要明白,閱讀量與閱讀習慣以及能力是不能劃等號的。
小學階段的孩子,如果少了家長或者老師的引導,閱讀時很難會自主去思考。
簡單來說,只懂得輸入,卻不會輸出。充其量只會翻書,而不是學會了閱讀。
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好比如在孩子閱讀前,先問孩子幾個有關書籍內容的問題,讓孩子帶着問題是閱讀。
有問題,就會有思考,孩子會更清楚自己想要看到的是什麼。
也可以在孩子閱讀完成後,問問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去表達自己的閱讀後的感想,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去鞏固理解書中的內容。
同時,如果可以,請陪同孩子一起閱讀,因為親子閱讀,與孩子討論書中的內容與思想,是促進孩子心智成長的重要捷徑。
最後,希望家長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時候,盡量避開以上誤區,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同時,不落下閱讀能力與方法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