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行為損害耳朵和聽力?又該如何避免?

2020年11月22日06:48:05 育兒 1257

耳科專家指出,全球5%的人口(約3.6億人)伴有聾度為殘疾的聽力損失,其中逾3200萬為兒童。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約有60%兒童的聽力損失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兒童聽力障礙的早發現和早干預至關重要!

保護寶寶聽力,從孕媽媽開始

遺傳是影響出生寶寶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強孕前檢查,特別是有耳聾或耳聾家族史的夫婦、曾生育過耳聾患兒的夫婦,應儘可能在孕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減少耳聾患兒的出生。

孕中很多因素也會影響胎兒的聽力,主要有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風疹、巨細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藥物(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高危孕婦(糖尿病、甲低等)。因此,孕期應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藥物,加強高危孕婦監測。

新生兒72小時內做聽力初篩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無創的,要求新生兒在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一般僅用5~10分鐘就可完成測試。0~3歲嬰幼兒,採用篩查型耳聲發射儀、聽覺行為觀察法或便攜式聽覺評估儀進行聽力篩查;3歲以上兒童除上述篩查外,推薦結合鼓室圖檢查,分別在4歲、5歲、6歲各進行一次篩查。

有哪些行為損害耳朵和聽力?又該如何避免? - 天天要聞

新生兒初篩不通過者,應在42天內做復篩;復篩不通過者,應及早(至少6個月內)去指定機構進行聽力診斷。臨床試驗表明:6個月內做聽力篩查,若發現問題,可及時進行干預,助於發展語言水平。過晚發現問題的孩子,語言能力將大大降低。

孩子聽力異常信號,千萬別忽略

如果孩子總是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看電視時把電視機的聲音開到特別大、周圍有異常響動時大家都有反應,唯獨孩子沒有動靜、孩子在接電話時習慣只用一側耳朵等, 出現以上種種應懷疑孩子可能存在聽力異常,應儘早診治。

有哪些行為損害耳朵和聽力?又該如何避免? - 天天要聞

生活中還有一些壞習慣、不良動作,可能損害兒童的耳朵和聽力。比如用棉棒挖耳勺掏耳屎,其實耳朵能自潔,無需特別清理;用力擤鼻或吸鼻會傷及耳朵,甚至發生耳痛、中耳積膿等。孩子老吸鼻涕還會增加患中耳炎的幾率,嚴重者可能並發腦膿腫,十分兇險。

植入人工耳蝸要趕在孩子3歲之前

人工耳蝸術後的康復效果受植入者年齡、病因、病程及術前聽覺語言水平等因素影響,不同個體的效果可能差異較大。一般無特殊疾病的兒童,最佳植入時機是3歲前,不影響孩子的正常認知學習,4歲~5歲期間是搶救時期,最佳時期不要晚超過6歲~7歲。

助聽器選配注意啥?

選配前要進行全面的聽力學檢查,確定適應證,根據兒童聽力損失的性質及程度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助聽器不可自行網上購買和隨意配戴,以免加重兒童的聽力損失。

生活中的這些行為傷及耳朵和聽力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 楊海弟開車時喜歡開窗戶 開快車時風噪聲可能會超過100分貝,這對聽力有很大的損傷。除此之外,大聲鳴笛、車內放大音量音樂,同樣也會傷害耳朵。建議開車時盡量閉上車窗。

常戴“入耳式耳機” 地鐵及公交車的背景噪聲達70分貝,在嘈雜環境下,人們會不自覺地提高耳機音量,損害聽力。建議選擇耳罩式耳機。建議:在嘈雜環境中,最好不要戴耳機聽音樂。

經常去夜店KTV酒吧等背景噪音通常可高達110分貝的場所,去這種場所要戴上防噪耳塞。建議盡量避免在嘈雜環境中呆得太久。

不良的生活習慣 有人擤鼻涕時,喜歡同時捏住兩側鼻子用力擤。殊不知這樣會使氣流衝浪般“衝進”中耳,從而使中耳內的器官“溺水”,導致聽力損害。

來源\聽力學與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出品\武漢市殘疾人聯合會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 天天要聞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那些自信大方、陽光樂觀、學習穩定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而那些總是膽小內向、情緒不穩的孩子,家庭氛圍多半不怎麼理想。孩子是什麼樣子,家庭往往早已寫下答案。一切教育,從家庭開始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墳的風水與家族興衰常被賦予神秘聯繫,民間流傳的“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便是典型例子。這句俗語表面指墳墓土壤顏色與財運的關聯,實則暗含古人自然觀察、五行學說與倫理觀念的多重交織。要探究其真實含義,需從民俗學、地理學及歷史背景等多維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 天天要聞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緒,宛如手中可調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緩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張等待繪製的畫卷,色彩與構圖皆由你決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劇情走向全憑你掌控。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人生猶如一場漫長且充滿未知的旅程,每個人都會在這條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難題。有些困境看似能繞開,實則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這七難,無論身份高低、財富多寡,終將一一面對。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聞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備受關注的天水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有了最新調查進展。據通報,事件起因是園方在部分面點製作過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而據警方介紹,如此荒誕之舉,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進一步擴大生源,增加收益”。鉛是公共健康領域最受關注的有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