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空間】擔心批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試試這個小方法吧

2020年11月16日21:36:07 育兒 1273

周末難得跟朋友聚在一起,都是寶媽,話題自然離不開育兒。

朋友是位很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好媽媽,她說自己最近看新聞挺鬱悶的,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跳樓,弄得自己現在都不敢批評孩子了。說大了,孩子“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你還揪心孩子別做出過激反應;不說吧,看着熊孩子就來氣,心裡憋着一團火,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發。

01

就批評孩子這件事,怎麼拿捏度,藝術性其實還挺高的。畢竟批評是親子間充滿敵意的一種溝通形式,家長高高在上,事關孩子本身的價值。雖然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會遣詞造句,會很小心,也會很克制,但有時說出來的話還是會傷害到孩子。

“如果你平時能少看點手機,你會考得更好,超過某某。”(孩子會很委屈,我已經很努力,你們還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

“我知道你很喜歡畫畫,可是你在古箏上已經花了8年時間,還拿了不少獎,放棄太可惜。”(孩子會很憤怒,總是讓我按照你們的喜好做事情……)

當我們說出上面這些話時,其實背後隱藏的含義是“不夠好”,傳遞出來的信息是對孩子的不喜歡,孩子聽後通常都會不高興或者跳腳。我們可以對孩子的行為表達自己的失望和不高興,或對孩子說“不”,但僅是針對孩子的行為或選擇,而不是孩子自身。比如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還拒絕道歉,我們可以說“媽媽對你打人不道歉這種行為很失望,很不高興”,但“我不喜歡你這樣的孩子”的說法,就會讓孩子陷入情緒混亂狀態,孩子會產生“媽媽不愛我了,我不是好孩子”的疑慮。

02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好,希望孩子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也許一些孩子在“鞭策”下能達到,但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受損,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被接納的,內心會發展出憎恨自己的感覺,這對孩子來說特別糟糕。有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會出現抑鬱、自殘、自殺的行為,很多都跟孩子總是受到家長無情的批評和貶低有關。

糾正孩子是我們教養子女很重要也很必要的一環。但糾正的原則是對事不對人。比如孩子因為沒有準備好,考試成績很差,我們不妨這樣糾正他:

A承擔後果。“我們之前說好的,考不好,只能周末看手機,其他時間用來學習。”

B幫孩子找原因。我們可以先聽孩子說,“你平時作業做得都挺好的,內容掌握不錯,這次沒考好是什麼原因啊?需要媽媽幫忙嗎?”

【心育空間】擔心批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試試這個小方法吧 - 天天要聞

C對孩子的學習狀態表示失望。“我知道你要再努力一些,會考得更好。如果你想考好點,就要更努力一些。分數是你自己的,下次要不要更努力,你自己決定。”

我們也可以不管孩子,表現出不在意孩子的分數,但不要給孩子漠不關心的感覺。跟平常一樣監督孩子的家庭作業,孩子自己就會努力爭上遊。比較傷害孩子的說法就是“我就知道你會考不好,平時看手機玩遊戲……”這樣說,不但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缺陷,破罐子破摔。

03

怎樣批評孩子才不會讓孩子受傷害,有一個小方法,就是聽聽你會對自己怎麼說。比如針對自己工作上的小失誤,你是會用嚴厲和批判的態度說自己“能力不行,真是個笨蛋”,還是用溫和的態度給自己解圍“忙了一天,再好的廚子也會打碗”?批評孩子也一樣,設身處地地想想,把要說給孩子的話先說給自己聽,預演一下,看看自己會有何感想。假如自己都感到很傷自尊心,那就換一種方式,用更柔軟的語言,更輕鬆的語調。

這樣的做法需要我們家長有一定的耐心,多加訓練。剛開始會感覺有點麻煩,等熟悉後就能做到揮灑自如。這對我們家長來說是個挑戰,為了保護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心育空間】擔心批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試試這個小方法吧 - 天天要聞

本文作者:李芬芬

《心理月刊》雜誌編輯總監

資深親子編輯,兩個娃的媽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有什麼育兒經驗和心得;或者你個人有着怎樣的成長故事;或者你最近看了什麼育兒書籍,也可以把拆書筆記發給我們。歡迎圖文並茂。有心理學理論支持的文章更受歡迎。字數800字以上,1000字左右最好。文稿一經錄用,稿酬從優。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心育媽媽“媽媽幫”,歡迎你的加入~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着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着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