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辣媽教室(ID:lamajiaoshi)
中國有句老話,叫“孩子在父母的心裡永遠長不大”。
但不能一直用這麼想法來教育孩子。否則,後果真的很嚴重。
01
過度依賴,缺乏獨立性
父母們總是抱怨孩子缺乏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實這個問題表面在孩子,根源卻在父母。孩子為什麼依賴性強?換個角度看,是父母剝奪孩子獨立的機會。
實際上,孩子從學會走路就開始渴望獨立,對世界充滿着好奇,希望獨自探索世界的奧秘。可父母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捆住了孩子的手腳,綁住了孩子的思想。
比如很多孩子在和父母一起的時候,總是依賴父母選擇他要的東西,自己不敢或不願意選擇。父母就不放心,總是幫着孩子做選擇,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這種依賴性。等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又犯愁,孩子這麼大了,什麼時候才能有獨立性?卻很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行為導致孩子這樣?
培養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獨立的去辦一件事,其實這樣孩子會很開心,在他小小的心裡會有種成就感。而且,時間久了,他會很喜歡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事事都向父母尋求幫助。
02
懦弱,經不起任何困難
有一次,看到一個小孩和爺爺下棋,下着下着就大哭起來。原來是爺爺贏了,他輸了。這時候爺爺是怎麼做的呢?這局不算咱們從來,然後,爺爺每次都故意輸給孫子。這時候孩子樂了,大人就以為:不就是玩嗎,只要孩子開心就行了。
身邊很多這樣的父母,孩子只要一哭鬧,他們就會繳械投降:要麼在遊戲中故意輸給孩子,要麼替孩子出頭去解決難題。在生活中,他們也非常寵愛孩子,喂飯穿衣,寫作業背書包,基本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大部分事情。
父母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生活順順利利,不讓孩子經歷挫折,不僅使孩子失去了動手的機會,也使得他們失去了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
父母需要勇於放開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他跌倒了,你不要匆匆忙忙跑過去扶他,而應當鼓勵他爬起來;他不會做的作業,不要直接告訴答案,而應該讓他自己多想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逐漸學會獨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你覺得孩子經受的挫折較少,還要有意識地去創造“受挫”機會。在家裡,讓他幫你洗菜掃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節假日,帶他去爬爬山。
03
為孩子將來的婚姻埋下禍根
看過因兩個雞蛋離婚的例子嗎?
某婚姻訪談節目,一離異女自爆,他和老公離婚導火索是兩個雞蛋,看起來非常離譜的理由,到底事實真相是什麼?
老公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上面有三個姐姐,打小就是家裡最受寵的一個,什麼事都是父母或者三個姐姐代勞。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她都處處遷就老公。比方說裝修房子,大家都很累,老公可以歇歇,或者喝口茶,但是看到對方閑着就開始嘮叨...諸如此類。
有一次,她做麵條的時候放了兩個雞蛋,做的時候老公說,那麼多麵條幹嘛還放雞蛋,能吃的了嗎?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老公盛飯把兩個雞蛋全盛到自己的碗里。兩個人的婚姻就這麼破裂了。
看似一件小事引發的離婚,其實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類似這樣的人,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根本不知道為人着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行事專橫,目中無人,無法與人和諧相處。這樣的人不僅婚姻困難,人際交往也是很大問題。
獨立+責任+承擔能力+成熟的思想=長大, 具備以上的條件才可以說明一個人從身體到心理都成熟了。
一個成熟的人要獨自面對很多的東西,不再像孩子時有很多事情由父母來承擔面對,要有責任感,更多的時候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獨自面對和承擔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