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有一句名言:
“同情他人,是對自己的一種殘忍。”
人這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你同情了身邊的人,就會讓潛意識陷入他人的漩渦;
你憐憫了親近之人,就要在不知不覺中背負他人的命運。
世間萬象,皆有各自的運行法則,不要隨意去共情他人的悲喜,也不要輕易同情他人的苦難。
否則,消耗的就是自己。

1、沒有原則的幫忙,只會引火上身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借錢給手頭拮据的朋友,不僅不打借條,還在對方還款困難時主動寬限期限,結果對方心安理得地拖延,甚至最後翻臉不認賬;
幫工作能力差的同事完成任務,熬夜加班幫他修改方案、整理數據,結果他在領導面前邀功,把你辛苦的成果據為己有;
為創業的親戚出謀劃策,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結果創業失敗後,親戚埋怨你出的主意不好。
像這樣總是毫無原則地幫助別人的人,懷着“我不幫他他就沒辦法了”的想法,試圖去拯救別人於困境。
結果成了“濫好人”,別人不但不感恩,自己反而惹上一身麻煩。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東郭先生和狼這個故事。
東郭先生在狼被獵人追殺時,把狼藏進自己裝書的口袋裡,騙過了獵人。
狼脫險後,卻露出了兇狠的本性,要吃掉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說:“我救了你,你怎麼能恩將仇報呢?”
狼卻惡狠狠地回答:
“你救我不過是想顯示你的仁慈,現在我餓了,你就該成為我的食物。”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和後果。
無原則的幫助,只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損耗自己的生活。
哪怕這個人是你的好友、親戚,甚至是關係親密的人。
正如古人所言:
“升米恩,斗米仇。”
有些人幫不得,幫了就會引火燒身。
我們能做的最好的選擇,就是堅守原則,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過好自己的生活。

2、隨便介入別人的因果,只會消耗自己
聽過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受助者惡意”。
即隨便介入別人的因果,對方不一定會領情,反而會讓自己從內心深處生出惡意。
電視劇《安家》里,就有這樣一段故事。
房似錦為了幫助客戶買到心儀的房子,四處奔波找房源,還幫忙砍價。
而此時,她得知同事朱閃閃一直業績不佳,生活上也有些拮据。
她便主動把自己的客戶資源分給朱閃閃一些,還耐心地教她銷售技巧。
後來,朱閃閃憑藉房似錦給的資源開了單,卻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對房似錦的幫助隻字不提。
當房似錦自己遇到困難,急需朱閃閃幫忙跟進一個客戶時,朱閃閃卻以各種理由推脫。
你看,這個世界上,不是誰都懂飲水思源。
就像《烏合之眾》中說到的:
“群體總是對強權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善行感動!
在他們看來,仁慈善良只不過是軟弱可欺的代名詞。”
有些人,你越同情他,他就越依賴,主動性越差。
這個時候,介入他、干預他,其實等於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除非他主動向你尋求幫助,那就是機緣到了。
否則,不要妄做一個操控者。
適度關心是情誼,而過度的介入就成了消耗。
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如何,他本人才有決定權。
他選擇的路、他經歷的事,對他來說就是有意義的。
你不能強行改變他人的因果軌跡,否則你就要承受自己的損耗。

3、背負他人的命運,只會壓垮自己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
朋友遭遇事業挫折,你跟着一起焦慮,結果自己工作也無法專註;
家人面臨生活困境,你跟着一起發愁,結果自己的生活節奏也被打亂;
陌生人遇到倒霉事,你跟着一起唉聲嘆氣,結果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
為什麼會這樣?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命運共擔”。
是指:
當一個人過度承擔他人的命運,試圖為他人解決問題,就容易讓自己不堪重負。
對別人的命運事事插手,只會擾亂自己的節奏,讓自己陷入泥潭。
知乎上有位網友的分享,曾引發許多人的共鳴:
這位網友總是把別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
家人、朋友一句求助,都能讓他放下手頭的事情,全力以赴——
家人經濟困難,他即便自己捉襟見肘,也會借錢幫忙;
朋友事業受挫,他即便工作繁忙,也會熬夜幫朋友修改簡歷、出謀劃策。
有一次,他的表弟創業失敗,欠下巨額債務,找他求助。
為了幫表弟渡過難關,他不僅拿出自己的積蓄,還四處借錢,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可最終,表弟的生意依然沒有起色,而他自己也陷入了經濟危機,甚至差點失去家庭。
他這才明白,原來背負別人的命運,是對自己的一種壓榨。
弘一法師曾說:
“凡是負能量的事物都不要去回應,回應只會讓你與之糾纏,最終受其損耗。”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能量場是相互影響的。
有些人就像黑洞,靠近他們只會讓你精神疲憊。
即使你再有力量,也會被逐漸消耗殆盡。

人生最大的內耗,就是背負他人的命運。
生活這場旅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跡,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選擇。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視角,去干涉他人的決定。
輕易同情他人,往往是一種無形的負擔。
關注自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
餘生,不干預他人的選擇,不同情他人的遭遇,不操控他人的命運。
守護好自己,莫讓他人的情緒牽絆,方能避開紛擾,活得從容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