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借郭襄傳人之口提到了郭靖一家的結局,郭靖夫婦戰死,他們的小兒子郭破虜也沒能倖免,但郭芙及其丈夫耶律齊的去向卻未寫明。
這不免讓人揣測,莫不是耶律齊帶着郭芙一同背叛了郭靖夫婦,投靠了蒙古?

(耶律齊、郭芙劇照)
或許這說法只算是猜對了一半,因為耶律齊是可能叛逃了,而郭芙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們二人的結局是分道揚鑣,而這一切,在書中都有據可循。
一、分道揚鑣的夫婦
其實筆者一開始是不認同“耶律齊背叛郭靖”這種說法的,道理很簡單,就因為耶律齊在書中並未展現出任何卑劣的一面,他向來是謙謙君子的模樣,並且不是宋青書或者岳不群那種虛偽之人,他當真是英雄少年。
比如《神鵰俠侶》末尾的那次襄陽大戰中,耶律齊就表現得格外英勇。
當他被困於敵陣之中,楊過前去救他時,他們二人有這麼一段對話:“耶律齊喘了口氣,說道:‘楊兄弟,多謝你相救,只是我尚有部屬被圍,義不能獨生,我要跟他們死在一起。’楊過心念一動,道:‘你也去搶一面大旗來罷。’跟着取出火折一晃,將旗子點燃了。耶律齊道:‘妙計!’縱馬上前,奪了一桿大旗,便在楊過的火旗上引着了。兩人縱聲大呼,揮動火旗,又攻了進去。”

(郭芙、耶律齊劇照)
你看,這哪裡像是會背叛岳父的人?他都已經算是死過一次了。
不過也正因為他付出了太多,若是沒能換來足夠的尊重,他的心態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答案不言而喻。
而後來的郭芙就極有可能會做出背叛耶律齊的舉動,以至於耶律齊墮落黑化。
二、一場變故
後來的耶律齊與郭芙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就不得不提到金庸在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的一段設定了。
當年郭靖夫婦為了“倚天屠龍計劃”是四處尋找西方精金,可他們沒有熔鑄刀劍的材料,該怎麼辦?
他們自己要守衛襄陽,不便脫身,於是便讓耶律齊和郭芙前去尋找材料,接着丐幫和明教便有了一次火拚。
書中是借波斯三使與謝遜的對話提到了這段往事:“這是中土明教的聖火令,前任姓石的教主不肖,失落於丐幫之手,今由我等取回。自來見聖火令如見教主,謝遜還不聽令?”
丐幫與明教向來沒有矛盾,丐幫為何要搶那聖火令?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因為郭靖夫婦委託耶律齊去搶那令牌。
可誰能料到,此行對於耶律齊而言卻是有去無回。
當然,那只是郭芙看到的“現實”。

(郭芙劇照)
儘管丐幫人多勢眾,卻敵不過明教之中高手如雲,耶律齊被那些明教的法王、使者圍攻,自然是無暇顧及郭芙,於是他只把幾塊聖火令交給郭芙,讓郭芙與兄弟們先走,自己則留下來墊後。
這也符合他一貫的為人,他就是這麼一個樂意捨己為人的英雄人物。
哪怕郭芙心中有再多不舍,也只能以大局為重,就這樣,她帶着聖火令趕回了襄陽,她只知齊哥多半是難逃一死,剛到襄陽,就已哭暈過去。
過了些時日,郭芙依舊沒等到耶律齊歸來的消息,郭靖一家多半也知道他多半是回不來了。
恰逢此時楊過前來襄陽將玄鐵劍、君子劍、淑女劍送給郭靖夫婦,幫郭靖夫婦解決了,熔鑄刀劍缺少材料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楊過贈劍”的這段劇情一定是發生在《神鵰俠侶》結束之後,因為在《神鵰俠侶》正篇故事中,直至最後一回,也不曾提到楊過將佩劍送給郭靖一家的細節。
而楊過見郭芙失了丈夫,也難免心痛不已,便主動做起媒來。
“芙妹,你我過去雖曾有諸多矛盾,如今卻早已煙消雲散,我實不忍心看你終日鬱鬱寡歡,若你不嫌棄,我倒有一良人可介紹與你。”楊過主動道。

(楊過、郭芙劇照)
其實楊過說出這番話時,又如何不是五味雜陳?畢竟他心中一直有郭芙,只是他也不忍郭芙終日活在痛苦,中,只能忍痛割愛,若看着郭芙又嫁給另一個男人,其實對於他而言,也同樣是心痛欲絕的一件事。
“楊大哥,我是齊哥的人,如今他生死未卜,我豈能另嫁他人……”
“耶律兄是我兄弟,但也要接受事實,他怕是回不來了,你年紀尚輕,又無子嗣,何不給郭伯伯留個外孫?”
在楊過一番勸說下,郭芙終於還是聽了楊過的建議,而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是那萬獸山莊史家兄弟中的史叔剛。
後來那丐幫的幫主史火龍,正是她與史叔剛的孩子。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耶律齊後來竟活着回來了。
三、黑化的耶律齊
距離搶奪聖火令一事已過去兩年,當年耶律齊被明教群魔圍困,確實是奄奄一息,他被打落山崖,卻大難不死,反而因那山崖底部的寒潭而練就了一身絕世神功。
可當他興沖沖的趕回襄陽,見到郭芙的時候,卻發現她的懷中抱着一個孩子。
“齊哥,你……”郭芙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可她也不知道該如何向耶律齊解釋。
而耶律齊也同樣不知所措,他只覺自己遭遇了背叛,於是他憤然離去,從此苦練他在那山谷之中悟出的其妙武功,他那武功蘊含陰寒之力,於是他便為其起名玄冥神掌。

(史火龍劇照)
而他遭遇了郭芙的“背叛”之後,也選擇出家為道,畢竟他本就是周伯通的弟子,有一般道派弟子身份,從此他便以“百損道人”自居。
至於楊過,他也無顏面對耶律齊,畢竟郭芙嫁給史叔剛是他一手促成的。
只是後世丐幫之人卻只知耶律幫主是在與明教的大戰中戰死,所以依舊以“耶律幫主”尊稱耶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