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人與人之間,並無貴賤之分,皆享有平等的尊嚴與權利。
然而,在這平等的表象之下,個體與個體之間,卻存在着難以忽視的差距。
有人堅定信念勇往直前,有人卻在十字路口猶豫不決。
在無數次放棄與堅守的交鋒里,人生的差距悄然拉開。

好比喝茶,有的人追求純粹本味的享受,而有些人只是為了解渴,能喝出味道就行。
懷着不同的心態,即便是同一款茶,也會品出不一樣的含義。
經常能看到別人問起,一樣是白茶,為什麼有的只要幾十塊錢,而有些價格超過了四位數?
白茶價格受多方面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好茶的每一口滋味,都是對前期精心培育與用心投入的回報。
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左右着白茶的價格呢?其實,答案不外乎以下三點。

《2》
影響價格原因一:產量差異。
常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在相同的情境下,人或事物總是容易被區分出主次高低。
壽眉,正是深受刻板印象影響的茶葉,由於在市面上更加常見,且價格相對親民,總被認為是不值錢的低端茶。
即便是到了現在,大眾對白茶的了解逐漸加深,但還是有不少人一聽到壽眉,就對其嗤之以鼻:
“白茶嘛,要喝就選白毫銀針或者白牡丹,壽眉那種爛大街的茶,有什麼可喝的?”
可正是因為壽眉產量上的優勢,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認識白茶,平時常喝的茶也有了更多選擇。
價格最高的白毫銀針,只在春茶季的前7-10天進行採摘。

那一時期,高山茶園仍帶着一絲春寒,茶樹生長緩慢,發芽速度也相應減緩,從而限制了白毫銀針的產量。
緊隨其後的白牡丹,採摘時間大約持續半個月,雖然總量比白毫銀針多一些,但仍然無法與壽眉相比。
接下來,便來到了春壽眉的主場,在這段時間裡,充足的陽光和溫暖的氣候,激發了茶樹的生長活力。
甚至在採摘二級白牡丹的時候,就已經有幾棵茶樹因為生長迅速,提前長出了春壽眉的嫩葉。
到了秋天,除了少量定製的白牡丹,主要登場的還是秋壽眉,幾乎覆蓋了一整個秋茶季,茶葉在這段時間裡積攢了充足的內質。
對比之下,一年採摘兩回的壽眉,在產量方面優勢顯著,價格自然更加平易近人。
更何況,不同品類的白茶之間不存在高低之分,互相平等,只有同一類茶才能往下劃細分出等級差距。

《3》
影響價格原因二:品質差異。
產區和工藝,就像是白茶的身份標識,買茶前少不了注意這兩項內容。
長久以來,民間流傳着“高山雲霧出好茶”的說法,背後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
海拔較高的山區,氣溫偏低,水汽豐沛,土壤肥沃,光照時間短且柔和。
自然清新的環境,為茶樹提供了生長所需的各種養分。
而平地茶園的溫度較高,茶樹生長速度較快,導致茶葉內質積累有限,直接影響到基本風味的形成。
因而,即便平地茶園的產量更大,但茶葉的品質較為普通,在高山茶麵前競爭力不足,只能選擇低價銷售。

追求原汁原味體驗的白茶,產區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品質基礎,精簡工藝更是靈魂所在。
日光萎凋,是白茶最高級的一種加工方式,採摘完成後要及時將茶青薄攤薄晾在篩子上,並離地70厘米。
在適宜的環境溫度中,茶葉藉助柔和的陽光與微風,排出多餘的水分,去除部分苦澀物質。
而烘乾環節,同樣追求溫和與自然,以低溫慢烘的方式,將每一片茶葉烘透,確保含水量降至8.5%以下。
要做到以上所有細節,不僅對環境和時間有着嚴格要求,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那些幾十塊錢包郵的白茶,甚至還不夠優質白茶的茶青成本,在工藝方面必定更是偷工減料,可想而知真實品質有多低劣。

《4》
影響價格原因三:年份差異。
將新白茶存成老白茶,至少需要耐心等待三年的時間,待茶葉自然轉化。
為了內質反應能順利進行,保持茶葉品質的穩定與提升,日常的倉儲管理與維護顯得尤為重要。
在倉庫租金、專業設備、定期檢查等方面,每一項有着不小的開支。
畢竟,產區環境再優越、製作工藝再精細的茶葉,一旦在儲存過程中受潮變質,很難再有挽回改變的機會。
各種存茶成本擺在面前,老茶的定價不可能與新茶持平,甚至更低。
再加上老白茶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又有哪位茶掌柜願意將自家茶葉,輕易低價拋售呢?
品質優越的白茶,隨着年份的增加,價值愈發凸顯,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一分價錢一分貨,在某些直播間里標出的“撿漏價”老白茶,背後往往隱藏着做舊的問題。
採購一大批低廉的茶葉原料,將它們隨意堆在生產車間的地面上,甚至洒水加速渥堆發酵。
再加上暴晒、高溫烘烤等一系列摧殘手段,茶葉內部的養分大量流失,葉綠素受損分解,生成了茶紅素和茶褐素。
由此,這些劣質茶葉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成為咖啡色、紅褐色的外觀,盡顯蒼老。
與年份真實的老白茶相比,做舊茶看不出半分自然陳化的痕迹,依然差別明顯。
然而,以極低的價格就能買到“高年份”的噱頭,還是吸引了不少了解不深的茶友。
殊不知,這樣的做舊茶香氣淡、滋味薄,還散發著陣陣怪味,不僅不具備享受價值,對身體也毫無益處。
價格與年份雖然不能畫上等號,但優質老白茶的價格絕對不便宜,懷着僥倖心理買茶,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

《5》
好茶不便宜,但也不能只看價格買茶。
通過產區、工藝和儲存的逐一比對,才能有效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款茶。
品質優越的白茶,不只是自然的滋養,更蘊含著豐厚匠心。
而那些劣質茶品,即便價格再吸引人,也沒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優勢。
能真正喝懂、喝透,便能切身實際地感受到,白茶優劣之差有多明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