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人翻身,從三次背叛開始

2024年10月31日02:00:21 育兒 4333

很認可作家李尚龍的一句話:

一個人要想從底層翻身,打破階層壁壘,一定要不停地背叛。

因為身處底層,你只能交往到最普通的人,接觸低層次的認知。

哪怕你有一些獨到的見識和想法,也會遭到他們的否定和打擊。

一直混在這樣的圈層中,久而久之,人生終會被釘死在底層。

想要翻身逆襲,突破階層,擁有更高層次的見識與眼界,離不開這三次背叛。

1

背叛原生的家庭

曾看過巴金的人生經歷。

巴金出生在一個四川封建家庭,從小深受父母疼愛。

可隨着年歲漸長,森嚴的家庭規矩,讓他越發感到窒息:

長輩是容不得絲毫頂撞的,女孩是不能讀書寫字的,婚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

終於在19歲那年,他偷偷乘着木船出逃至上海,見識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原來,年輕的男女可以自由戀愛,不必聽從父母之命;

世上不止有四書五經,還有科學、美術、哲學各種書籍。

於是在新思想的影響下,他徹底放開了自己:

與女學生蕭珊結為夫婦,參加遊行抵制政府,撰寫無政府主義小說……

正是巴金的大膽叛逃,這才讓他接觸新思想,並成為一代文豪。

在底層社會中,有不少人認為,對父母唯命是從就是孝。

然而盲目聽從長輩的行事邏輯,只會將你引入歧路。

只有走出上一輩的認知囚籠,你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豆瓣上看到《原生家庭》的一則書評,深受觸動。

樓主出生在農村,父母沒什麼文化,都是建築工人。

在他剛上初中的時候,父親就時常嘮叨他:

“能認字就行了,讀太多書沒什麼用,工地上那些大學生,還不是跟我一樣。”

此後每逢寒暑假,他就被要求跟在母親後面做小工:搬磚、提灰桶……

對此,父親還跟工友炫耀:我兒子14歲就能做工掙錢了。

樓主若是繼續聽從父親的話,就只能在工地混跡一輩子。

初三寒假時,工地上有位技術員告訴他:

“你爸比我累得多,而我的薪水卻比他高得多,就因為我比他懂更多的建築知識。”

最後,對方還送給了他幾本建築的專業書籍。

他一下子就被書中的知識所吸引,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樓主決定違背父親的意願,當即離開工地,開始拚命學習。

僅僅一個學期的努力,他便考入了省重點高中。

此後的十年間,他進入985高校,一路讀到了土木博士。

最終,樓主順利成為一名工程師,年薪幾十萬,徹底擺脫了貧窮的命運。

教育專家王金戰說,父母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孩子的天花板。

生在窮困的原生家庭中,人就無法接觸更有見解的觀點。

他們無法準確判斷,上大學時,專業是選熱愛,還是選熱門?

找工作時,是要前景,還是要穩定?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底層的原生家庭給不了你正確的方向。

想要跨越階層,你就得學會背叛父母的認知,自己親手開闢新的人生道路。

底層人翻身,從三次背叛開始 - 天天要聞

2

背叛過去的圈子

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曾提出一個概念:社會認同傾向。

簡單地說,就是人會不自覺地模仿周圍的人,來進行思考和行動。

一直處在低層次的圈子,到最後,你只會跟你周圍的人越來越像。

作家何之洲曾分享過一個朋友的經歷。

朋友從985高校畢業後,回老家縣城找了一份清閑的工作。

他的想法是,以此工作為跳板,然後利用閑暇時間考公。

可結果他一回去,就有不少老同學找他敘舊、喝酒。

礙於面子,他總會擱下學習任務,欣然赴約。

一來二往,很快他就與這些同學處成極為要好的朋友。

但那些同學有很多都沒上過大學,甚至有的初中就退學了。

他們整日無所事事,湊在一起就是吃喝玩樂。

白天打麻將三缺一,就拉他過來湊人數;晚上又拉着他一起喝啤酒、吃燒烤、K歌。

在這種紙醉金迷之中,漸漸地,他放棄了考公的想法,覺得現在的工作也不錯。

每次看到周邊一起玩耍的朋友,985畢業的他甚至還沾沾自喜,自恃成就最高。

直到一年,作家何之洲結婚,邀請他前往北京赴宴。

婚宴上坐滿了他大學時的朋友,他們各個年薪數十萬,混得風生水起。

這時他才幡然醒悟,短短几年間,他已經淪為最底層的人。

婚宴結束後,他果斷辭去老家的工作,在北京租了一間地下室。

白天他去付費自習室學習,晚上就回到住處繼續刷題啃難點。

期間有縣城的朋友聯繫他,他也以在忙為由,掛斷電話。

就這樣,僅僅半年他便考上了省城的公務員,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作家拾遺曾說:

某個城市,酗酒賭博的是一群人;某個鄉村,打架鬥毆的是一群人;某個區域,吃喝嫖賭的又是一群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跟誰在一起,就會成為誰。

身處劣質的圈層,不管你本性如何,最後都會被周圍人影響,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深淵。

所以一個人想要走得更遠,第一步就得背叛過去的圈子。

只有和更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變得更加優秀。

底層人翻身,從三次背叛開始 - 天天要聞

3

背叛曾經的自己

哲學家克里斯托弗·賈納韋說過一句話:成長的本質,就是自我背叛。

所謂自我背叛,就是對錯誤認知的自我否定。

不斷通過這種否定,人自然就能持續矯正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媒體人李筱懿曾約老朋友去看電影。

不承想看了一半才發現,這是一部爛片,於是她果斷拉起朋友離場。

朋友大為驚訝,調侃道:這可不符合你的勤儉作風。

她則笑着回道:“以前確實覺得不看完挺浪費票錢的。

後來我仔細想了想,繼續看下去既要遭受爛片的折磨,還浪費了時間,不如趁早離場。”

想起了網上的一句話:

聰明人和愚蠢人的區別就是,聰明人同樣的錯誤只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樣的錯誤犯多次,甚至是屢教不改。

只有敢於背叛自己的人,才能升級認知,迎來命運的轉機。

曾在新聞中看過蔬菜供應商何林的經歷。

何進是南方一名土生土長的庄稼人,初中畢業就跟着老父親下地做農活。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承包更多的土地,種更多的水稻,才能致富。

於是十多年前,土地流轉政策一放開,他就掏出血本承包了上千畝土地。

但當地屬於丘陵地區,田地並不規整,很難用大型機器作業。

何進就起早貪黑,開着自己的小型拖拉機干農活。

結果因為稻穀價格太低,累死累活一整年,他只得勉強維持一家老小生活。

有一年,村裡來了一位扶貧助農的技術員,他發現當地蔬菜價格十分昂貴。

得知何進是種糧大戶,他就主動建議何進改種蔬菜。

何進充滿疑惑:我祖祖輩輩都種水稻賺錢,種蔬菜能行嗎?

他雖然一口否決了提議,但還是萌生了種菜的想法。

於是他就開始四處查詢資料,還外出實地考察,這才發現:蔬菜種植前景非常可觀。

很快他便改種多品類蔬菜,並一步步摸索種植模式、銷售方式。

短短兩年時間,何進就成為當地最大的蔬菜供應商,賺得盆滿缽滿。

後來談及自己的轉型,他感慨道:

哪怕是老農民,只要敢扔掉老想法,老思維,老見識,日子也一定不會差。

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話,我能夠成功,大概是因為我會專門琢磨如何否定自己。

這種否定,看似是對自我的背叛,實際上卻是刮骨療毒。

雖使人疼痛難忍,它卻能修正己身。

背叛過去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才能吸納進新的思想和機會。

當你敢於一次次推翻舊我,自然就能涅槃重生,重塑新我。

作家劉永兵曾說:

當你整天圍着底層圈子轉,接收着人云亦云的那幾個觀點和認知。你憑什麼認為現在的你,能夠比過去的你,擁有更好的生活?

底層圈子裡布滿了平庸的人,充斥着低維的認知。

當你與他們糾纏不清,就是在默許對方拉低你的智商,腐蝕你的思維。

你只有及時劃清界限,狠心背叛他們,才有機會找到向上的路。

從現在開始,學會不斷升級認知,你終能突破圈層,遇見更高階的自己。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子女出息,早有預兆”:有前途的人,大多有這3個特質 - 天天要聞

“子女出息,早有預兆”:有前途的人,大多有這3個特質

年少立志,未來可期,子女是否有出息,從平時的一些表現便能看出。只要多加留意、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端倪,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一些細微之處往往暗藏乾坤。子女若有出息,其實早有預兆,有前途的人,大多具備特定的特質。01:自律性強自律是出息
人這輩子3次大劫渡完後,上天會加倍補償你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3次大劫渡完後,上天會加倍補償你

人生長路,布滿荊棘,劫難如影隨形,而我們大多時候只能獨自在苦樂交織中踽踽前行。世間紛擾繁雜,煩惱無盡,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在自設的牢籠中苦苦掙扎。
人過55歲,如果你還有八九十歲的父母,要守住這三條規矩 - 天天要聞

人過55歲,如果你還有八九十歲的父母,要守住這三條規矩

文/飛魚人過五十五歲後,如果你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幫忙,那麼自己真的是要多賺一點錢,賺錢第一要點,勤快看望關愛監督第二。你的父母才能過上比較好的晚年生活。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他們也能夠跟你一起出錢出力,自然這個家族是會很和睦的。
廣州一村夫妻最高可獲20萬獎勵: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村夫妻最高可獲20萬獎勵: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

近日,廣州南嶺村首創疊加惠民獎補。以婚育獎補為例,如果初婚夫妻雙方均為南嶺聯社戶籍股東成員,此前只享受聯社最高4萬元獎勵、生育三胞胎一次性補貼6萬元的福利,合計10萬元。新惠民政策實施後,可以同時享受村社兩級獎補,婚育補貼金額將分別翻倍至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合計20萬元。(來源:@廣州日報)更多...
警惕兒童被誤鎖車內,十幾分鐘溫度可升至40-50℃ - 天天要聞

警惕兒童被誤鎖車內,十幾分鐘溫度可升至40-50℃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 石夢竹)近日發生多起家長大意將孩子鎖在車內的險情。據安徽蚌埠消防救援部門接到的報警信息,在蚌埠禹會區一公園北門附近,一名2歲幼童不慎被鎖在了車內,當天午後氣溫高達34℃。消防員破窗後,迅速打開車門將孩子抱出。由於車內高溫悶熱,幼童的衣物已被汗水浸透,還出現了中暑癥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