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2024年03月28日16:51:57 育兒 1653

植樹節,小都打算去逛個展。

什麼展應景呢?當然是成都市美術館正在舉辦的齊白石雙展。

展覽由《白雲深處作神仙——齊白石精品研究展》《天趣畫境:齊白石沉浸式數字光影藝術展》構成。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圖源/成都市美術館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前者主要包含了130多件原作真跡和80多件文獻材料,後者則用現代光影數字技術,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互動空間。

兩個展覽彼此呼應,互為補充,不論你抱着學習目的前來,還是只想湊個熱鬧,都能在現場找到屬於自己的完美空間。

比如小都就是帶着在畫中尋植物的目標來的,結果發現,白石老人真的好愛草木花卉啊,他在畫卷之中“種”下了好多好多的紫藤蘿、葫蘆、梅花、牡丹、竹子、扁豆……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啥也別說了,趕緊跟着小都一起來現場看看吧。

01/
種下一株垂“藤”
葫蘆、南瓜、葡萄、紫藤

下午4點,剛邁進展廳,小都就被“人從眾”模式驚呆了,湊到人群中一看,原來大家在圍觀齊白石的蝦

可見這次展覽相當給力,這還在第一部分,就交出了數幅以魚蝦為主題的畫作。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並且,用一個可以互動的小角落,生動、詳細地闡釋了齊白石畫蝦的臨摹期、寫生期、提煉期、成熟期、神化期、返璞期。

在這幾幅蝦的旁邊,白石老人則“種”下了幾株藤蔓植物,便是小都今天着重打卡的第一個點位。

依次出場的是葫蘆、南瓜、葡萄、扁豆,都是古人繪畫少有的凡俗農物,其中還包含一些高度重複的題材,比如《葫蘆》,就展出了兩幅以上。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葡萄也是,在現場,一幅《葡萄公雞》和一幅《葡萄》並排而立。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反覆畫一個題材,且在形態上都是垂藤,不會覺得雷同嗎?如果你有仔細觀展的話,會發現白石老人在題款里已經給出了回答。

他說:“畫藤以垂為佳,牽籬扶架最難大雅。余故不辭萬幅雷同。”同時,還在另一幅畫作上記錄了一個小故事。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原來,有這樣疑問的不只是今天的我們,早在齊白石的年代已經有人提出了同樣的疑問。齊白石回答:“藤不垂,絕無姿態,垂雖略同,變化無窮也。

這也是成都美術館值得表揚的地方,每個作品的展簽明明白白把題款和鈐印都標了出來,極大程度上拉進了我等普通觀眾與傳統書畫作品的距離。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此外,齊白石還尤其喜歡在畫紙上“種”紫藤蘿

光是展覽上就展出了好幾幅,有構圖稍顯簡潔的;有含苞待放的,顏色偏紫的;也有處於盛花期,顏色逐漸向粉紫色過渡的。

那麼,這些對藤的描摹,他又是怎麼習得的呢?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這便不得不提白石老人的“愛豆”——青藤老人徐渭(明代三才子之一)。齊白石在一幅紫藤的題款曾提到:“畫藤不似木本,惟青藤老人得之。”

其實,不僅是徐渭,1902年以後,齊白石開啟了五齣五歸的遊歷,期間尤受雪個(朱耷,1626—1705)、青藤(徐渭,1521-1593)、大滌子(石濤,1642-1708)等名家影響。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或許,你也聽過他對心中愛豆的那句極力推崇:“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


02/
筆下生“紅花墨葉”
朱竹、墨梅、牡丹、雁來紅

當然,僅僅是廣收博取也是萬萬不行。

展覽的一二章節之間,一棵由白石老人“種”下的墨梅引起了小都的注意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圖源/成都市美術館

1917年,齊白石為避難移居北京,由此開啟了為期十年的“衰年變法”。期間,與摯友陳師曾的相識相交,對其變法之路來講,無疑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在這幅《墨梅》之上陳師曾題跋“酒後嘗為盡情語,何須趨步尹和翁”,他規勸齊白石不要趨步他人,適時勇於變法。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可見,這株墨梅不僅是二人友誼的見證,更是記錄齊白石變法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自此,他融各家之特點,尤其是吳昌碩的筆意,並結合自身風格,悉心鑽研變法,最終開創了“紅花墨葉”大寫意畫法

這不巧了嗎,就連畫法的名字都與植樹節的如此搭。那麼,到底什麼是“紅花墨葉”呢?

來,你見過紅色的竹子嗎?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墨綠色桂花枝頭棲息着紅色的鳥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黑紅系列勾勒之下,明艷綻放的雞冠花、牡丹花、紅梅……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在這裡,有必要說明的是,“紅花墨葉”不是只某種特定的顏色,而指以濃重的墨、明艷的色、強烈的視覺張力與凝練的勾勒筆法為主要特點的繪畫風格。

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種鮮明的撞色與反差。對紅色的運用無疑是一種典型。齊白石曾說:“外邦顏色有西洋紅,其色奪燕脂,余最寶之。”

循着這種顏色,小都在展廳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植物——雁來紅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雁來紅,又稱老來紅,因秋天北雁南來葉子變紅而得名,楊萬里就寫過一首《雁來紅》:“開了原無雁,看來不是花。若為黃更紫? 乃借葉為葩。”

展覽展出的齊白石《八哥雁來紅》《雁來紅鵪》《蝗蟲雁來紅》,大膽使用了紅與黑,或紅與綠的撞色,形成了色彩上的強烈對比。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仔細觀察,即使都用紅色,白石老人筆下的這些雁來紅還會因季節、時間、天氣不同而顏色有所區別。

比如,《八哥雁來紅》他畫的是日夕歸棲一對禽,傍晚時分的雁來紅,明顯用墨就要稍微淡些。

當然,白石老人如此鍾愛雁來紅,不僅因為它是秋色之下的一抹明艷的紅色,還因為它寓意美好,用它來象徵祝賀之意再好不過


03/
工蟲花卉與花好年豐
松樹、菊花、壽桃、芋苗

正是在雁來紅的旁邊,幾隻“蟲子”吸引了小都,它們被畫在畫紙之上,卻又留下了大片的空白。和前面的作品相比,陳列在展櫃之中的它們,顯得有些孤獨。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而畫面中缺失的那一半,本應該是某種花卉。在中國繪畫史上,以工筆畫草蟲歷來都是傳統。

白石老人曾言要“為萬蟲寫照”,他剛開始學畫時,尤擅“細筆草蟲”,後來隨着變法的深入,形成了工寫相濟的全新風格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工筆和寫意,本是兩種不同的技法,齊白石說:“既要工,又要寫,最難把握。”

他的工蟲花卉常以工筆繪蟲,再用粗筆為花草寫意,兩種截然不同的畫法被高度統一在一起,發生了奇妙的視覺效果,讓小都想起了攝影上的大光圈。

而剛剛那幾隻落單的蟲子,便是白石老人先畫好的工蟲主體,準備之後在補花草景色的未完成之作。此處雖是空白,卻也令人產生無限遐想,白石老人會在這些蟲子的旁邊“種”下怎樣的草木花卉呢?

繼續探索,我們又看到了柚子、菊花、芋苗、松樹,這些恬淡可愛的日常田間植物。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記得之前我們曾在打卡廣匯美術館時,就發現了白石老人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吉祥語“諧音梗”大師。

而在這次的展覽中,他也“種”下了桃樹,以喻多壽“種”下松樹,並將之與龜、石同置於一畫中,以喻三壽……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同樣,在本次展覽的明星展品、一級文物《四季山水屏》中,他還“種”下的芭蕉垂柳蓮荷翠竹……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圖源/成都市美術館

就這麼,雅與俗,中國繪畫的藝術精神與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沿着他筆下的草木花卉生長起來,日漸枝繁葉茂。

● ● ●

以上,便是小都植樹節打卡《白雲深處作神仙——齊白石精品研究展》收集到的草木花卉。

而若想身臨其境感受這些場景,不妨再去逛逛《天趣畫境:齊白石沉浸式數字光影藝術展》

尤其不可錯過展覽講述“五齣五歸”的部分,一襲從上空流淌下來的巨型畫卷展示了齊白石的遠遊之路,在光影變幻中盡顯山河之壯麗。

白石老人,在畫里「種」下花草樹木 - 天天要聞

再往前,則是“一花一世界”展廳,靜候稍許,白石老人的畫作將出現在環抱四周的畫屏之上,紫藤花落、紅梅牡丹,都彷彿有了生命。


● ● ●


編輯丨牙尖兒

未標註圖源丨牙尖兒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培養優秀男孩的妙招(25):帶男孩看父母如何“流汗”掙錢 - 天天要聞

培養優秀男孩的妙招(25):帶男孩看父母如何“流汗”掙錢

現在好多青少年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想要啥,跟父母一說,錢就輕鬆到手了。可他們有沒有想過,這些錢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好多青少年壓根兒不清楚,或者壓根兒就沒認真琢磨過這個問題。就說劉明吧,他今年13歲,剛上初一。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 天天要聞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生活老師是學生校園生活的溫暖陪伴者。今(23)日,上游新聞“陽光心橋”聯合重慶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沁一心理走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用一場公益講座,為該校的生活老師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心理健康課,共同守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周紫薇在為生活老師們上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 天天要聞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5月23日,董明珠與孟羽童同框直播,回應了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的問題。董明珠稱:“羽童其實還是讓我挺感動的,格力有明確規定離開以後再回來是不可能的。”董明珠表示孟羽童還要出去讀一年書,回來再說,並邀請孟羽童隨時回來參與直播,稱孟羽童對格力有感情,就是“孩子太小,太年輕”。此外,董明珠還談起了和孟羽童重新...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 天天要聞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文/婷媽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摔了一跤,全家立刻圍上去噓寒問暖;班級競選失敗,家長轉頭就向老師“討說法”。 現在的孩子,在成長路上幾乎沒遇過什麼坎坷,一路“順風順水”。可仔細想....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 天天要聞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市民王先生家最近剛添了小寶寶。產婦和孩子還沒出院,王先生就在“隨申辦市民雲”移動端收到了一條消息,提醒可以給寶寶參加本市城鄉居民醫保了。他通過“隨申辦”頁面引導,勾選“確認參保”並選擇家庭共濟組網功能,動動手指就完成了新生兒的居保參保流程。第二天,他收到消息推送,顯示新生兒居保賬戶已開通。“這幾天一...
寧波一幼兒園被曝捆綁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實處理 - 天天要聞

寧波一幼兒園被曝捆綁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實處理

極目新聞記者 張奇近日,有網友在社交網站發帖反映,浙江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有教師使用工具長期捆綁一孩童,家長查看監控後發現此事。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東城園區(圖源:園方公眾號)5月23日,寧波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被舉報的是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東城園區,寧波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相關...
@新手爸媽,這件事“零跑動”了!上海醫保推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 - 天天要聞

@新手爸媽,這件事“零跑動”了!上海醫保推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

在上海,剛出生的寶寶,也可“即刻”參保,父母還不用為此“來回跑動”。記者今從上海醫保局獲悉,上海醫保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新生兒父母僅需在手機通過“隨申辦”操作,即可為孩子完成本市城鄉居保參保,全程“零跑動”。該“免申辦”事項上線應用至今,本市已有881名新生兒成功建賬。市民王先生家最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