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你生的,可我為什麼要跟爸爸的姓一樣不和你一樣呢?”
家中有孩子的人,聽到孩子問出這種問題的時候,腦子都會陷入一片空白,只能笑着說,因為這是流傳下來的。
2016年,我國實行了二孩政策,鼓勵家庭生更多的孩子,在這股生育熱潮中,二胎家庭逐漸增多,而其中一部分家庭選擇讓二胎隨母姓,以實現所謂的“公平”。
這種新穎的做法迅速成為一種潮流,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爭議,那麼,隨母姓到底值不值得提倡?它背後又隱藏着哪些弊端呢?
其實,除了我國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隨父姓,也有些許國家是跟隨母親姓的,但在我國,有一些傳統的家庭中,有重男輕女的現象。
這是因為女兒未來嫁出去後,孩子的姓氏也會發生變化,而生了兒子後,兒子的孩子會跟隨自己的姓氏,也象徵著香火的得以延續。
但在很久以前母系社會的時候,由於母係為尊,很多族群都是跟隨母來定的,而我們再看“姓”這個字,由一個女和生組成,可以看出在曾經女性的血親關係為整個族的核心。
幾乎都帶了一個“女”字旁
但之後,氏的產生,導致部落逐漸分化,逐漸也形成了父系社會,氏的成立也是為了區別父親所生的子女。
氏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後,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但中華上下五千年後的今天,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轉變,尤其是年輕一代女性對此有了新的看法。
她們覺得子女只能隨父姓,不能隨母姓是一種強迫性的存在,基於此,有女性提出二胎三胎可以隨母姓的主張。
尤其是在一些獨生女家庭中,這種做法也逐漸被接受。
獨生女一旦嫁人,在傳統觀念里就等於把香火傳給了別的家庭,自家沒有男丁延續香火,難免會感到丟祖上的面子。
如果二胎能隨母姓,就有了情感寄託,所以有些家庭在女兒嫁出去前就會問男方是否願意第二胎隨母姓。
這個看似對雙方都互利的方案背後,卻隱藏着一系列複雜的挑戰,也從中有這麼四大弊端暴露了出來。
第一就是孩子隨母姓可能會引起男方及其家庭的不快,如果孩子隨母姓,讓男方家庭認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從而引發家庭不滿和矛盾,最終,可能會導致兩個快要結婚的孩子最終走向分手。
第二就是可能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不同的姓氏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身份認同的困擾。
而家中長輩可能會在一定偏袒於自己姓氏的那個孩子,讓隨母姓的孩子從小就感到不公平,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情感。
第三是可能會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困擾,例如,不管是孩子們在一個學校里,還是孩子不在一個學校,求學時,可能會被同學誤認為你是同母異父的孩子。
還有就是家長會當父親去開會的時候,孩子和自己的姓氏不對,不僅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還會讓孩子從小就有了自卑感。
就算是長大了兄弟姐妹也理解隨母姓一方的意願,但即使進入了社會,不同姓氏的兄弟姐妹可能還會遇到一些不便。
第四則是孩子隨母姓可能會給婚姻關係帶來額外的壓力,夫妻雙方需要不斷地協調和處理由此產生的各種家庭問題,如果處理不當,這些問題可能會逐漸積累。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這些潛在的風險和弊端可能會在十年內逐漸顯現,嚴重時有可能會導致婚姻的破裂。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應當在子女出生前就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規劃,就算真的有了孩子隨母姓的情況發生。
作為父母的,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言行表達對每個孩子的愛和尊重,來減少孩子因姓氏差異導致的心理隔閡。
可以通過定期的家庭會議、親子活動和情感交流等方式,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和理解,這樣,即便子女們擁有不同的姓氏,也能在相互尊重和關愛的氛圍中共同成長。
在浙江,早就興起了這樣的新婚——兩頭婚,什麼是兩頭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
這不禁讓人疑惑,既然你不娶你不嫁,那還算結婚嗎?
其實,他們所謂的兩頭婚,是成家,但並不是說女方嫁出去,男方娶回來,而是選擇婚後各住各家。
孩子他們會選擇剩餘兩個,一胎還是保持隨父姓,並且隨父姓的孩子要男方及家庭主養,而二胎則隨母姓,並且由女方及家庭主養。
而且這兩個孩子沒有外婆外公的一說,叫雙方的長輩都是爺爺奶奶,引起很多人的不理解。
有人認為,這種家庭的基本倫理已經亂了,孩子小的時候看似都很好,但長大後就會發現很多弊端了...
參考信源及鏈接
光明網,《隨母姓與隨父姓的比例:子女隨母姓情形有所增加》,2021.2.8,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26755686172852749/
人民日報,《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2020.12.20,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8257490094424583/
環球網,《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這種婚姻讓網友吵翻》,2020.12.21,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850562161262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