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聰明:永遠不要啟蒙愚蠢

2024年03月06日22:02:35 育兒 6425
人生最大的聰明:永遠不要啟蒙愚蠢 - 天天要聞

作者:洞見·蘇墨

寧渡七月鬼,不惹三季人。

最近看到這樣一幅漫畫:

人生最大的聰明:永遠不要啟蒙愚蠢 - 天天要聞

一頭見多識廣的老牛指着河裡的東西,告訴同伴,那是一隻鱷魚。

同伴搖頭,認為那是一個木樁。

老牛便扔了塊石頭砸向鱷魚,示意同伴錯了。

然而,固執的同伴堅信那就是一塊木樁。

此時,老牛急了。

為了說服對方,它開始用樹枝戳、用水潑,最後甚至跳到了上面用腳跺。

結果,自己被吃掉了。

人生最大的聰明:永遠不要啟蒙愚蠢 - 天天要聞

故事令人捧腹之餘,更發人深省。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喜歡教育別人,遇到錯誤,總想糾正、教導對方。

殊不知,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無知又偏執的人,一味較真,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正如迪特里希·朋霍費爾所說:不要去試圖說服愚蠢,因為愚蠢不接受啟蒙。

跟蠢人爭對錯,豈不是比他還愚蠢?

01

作家三毛旅居沙漠的時候,她與鄰居罕地一家交情很好。

有天偶然得知,鄰居要把年僅十歲的女兒姑卡嫁出去,她大為震驚。

她好心勸說,這是不人道的,對一個女孩子來說非常殘忍。

鄰居卻認為,大家都是這樣,而且姑卡還可以早點生孩子。

三毛試圖糾正他們這種扭曲的觀念,怎知對方卻越來越反感,兩家差點因此反目。

著名心理學家艾里說:人們往往不願接受自身知識的局限,並常常為自己的無知辯護。

你永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固有認知。

所以,不要和蠢人爭辯,否則到最後你會搞不清楚到底是誰蠢。

美劇《老友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一次聚會中,考古學家羅斯和按摩師好友菲比聊天,他發現對方竟然不相信進化論。

羅斯便向菲比科普進化論,力圖讓對方明白:

“進化論已經是科學事實,就像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一樣。”

然而,任憑羅斯長篇大論、唇焦舌干。

菲比仍然堅持進化論是錯的,還反過來勸說羅斯思想要開放一點。

倔強的羅斯不惜跑回學校,抱來一箱科研報告和一堆2億多年前的化石向好友證實。

沒想到,菲比不僅沒有改變想法,還不耐煩地嘲諷他:

“你有時間跟一個按摩師爭論,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發幾篇論文!

那一刻,羅斯才恍悟,你永遠無法啟蒙一個認知低的人。

想起王爾德說過的一句話:和別人談論他不了解的東西,永遠是徒勞的。

一個人的認知半徑,決定了他對待事物的看法。

每個人只能看到與自身同樣多的東西,只能根據自己的認知去理解身邊的一切。

所以,當你妄圖去啟蒙低層次的人,只會是對牛彈琴、雞同鴨講。

一如郭德綱所說,你一個火箭專家跟一個種地的掰扯,火箭是不是靠點火柴上天的,就是愚蠢。

井底的青蛙,怎會相信天地無限。

三季的蚱蜢,怎會明白一年四季。

跟無知的人較勁,只會白費唇舌,強行啟蒙愚蠢,最終倒霉的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聰明:永遠不要啟蒙愚蠢 - 天天要聞

02

《獄中書簡》中,迪特里希·朋霍費爾有一句話令人醍醐灌頂:愚蠢比惡意更加危險。

因為惡意,你可以反擊,而對於愚蠢,你的抵抗和力量往往無濟於事。

強行啟蒙,很可能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

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理想國》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群人生活在一個山洞中,他們從出生就被鐵鏈子禁錮着,無法接觸到外面的事物。

一直以來,這個密閉的空間,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

直到一天,其中的一個囚徒意外掙脫了鐵鏈,跑了出去。

他發現外面的天地是那麼的廣闊,天是藍的,雲是白的,連花兒都是香的。

他激動地跑回洞穴,告訴同伴外面的美好,想帶大家一起到外面的世界去。

結果沒有一個人相信,大家反而認為他要害他們,合夥兒把他殺掉了。

你跟蠢人講道理,換來的很可能不是感激,而是仇恨和危險。

明朝末年,南方一個富庶的小村莊。

一天村裡來了一位博學多識的學者,他敏銳察覺到了當地氣候反常,認為當地大概率會迎來一場大旱。

便通知村裡,讓村民們抓緊做好貯糧準備。

村民們聞言皆哈哈大笑,認為這個人是個騙子

無奈之下,學者提醒他們,即使不信,未雨綢繆也是好的。

結果無知的村民們竟然把他關了起來。

後來當地果然大旱,村子裡的人活不下去,都逃走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卻不自知。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那些認知低的人,不僅思維狹隘,而且性格也往往偏激。

你越糾正,他越覺得自己是對的;你幫他太多,他反而覺得你不懷好意。

你的一腔熱忱,轉眼就成了揮向自己的刀。

對於這種人,放棄你的好意,及時遠離,才是上上策。

正如莫言所說,懂得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慾望,不要隨便給別人忠告和勸告,聰明的人不需要,愚蠢的人聽不進。

管好自己,不強渡他人,是自保之道,更是明智之舉。

人生最大的聰明:永遠不要啟蒙愚蠢 - 天天要聞

03

猶太人把人分為三種:

第一種,聰明的人,他們從這個世界中的一切來學習;

第二種,普通的人,他們從自己的經驗教訓中學習;

第三種,愚蠢的人,他們認為自己不需要學習。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蠢人的認知里,他們自認為掌握着真理,擁有一切問題的答案,而且是最完美的。

所以,教育他們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這種人,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不爭不辯、默默遠離。

哪怕當他們說1+1=4,你只要告訴他,你說得都對。

1936年,著名畫家張大千在英國伯靈頓舉辦個人畫展。

在參觀者盛情邀請之下,他現場作畫。

收筆時,只見他端起茶杯含了一口茶,噗一聲把水噴到了畫紙上,原本呆板的牡丹登時變得明艷生動起來。

這時,一個英國畫家站出來,大笑道:原來中國畫家畫畫靠噴口水!

大家轉頭看向張大千,卻見他笑而不語。

事後,很多人不解,問他:您明明用的是中國水墨畫技法中的潑墨法,為什麼不解釋呢?

張大千笑道:跟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有什麼可爭辯的呢!

寧與明智之士激辯真理,勿與愚昧之輩道長論短。

司馬懿說: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更愚蠢?人生難免會與愚蠢為伍,要學會適時低頭。

低頭,不是懦弱,而是一份深諳孰輕孰重的成熟與清醒。

與其在爭執中白白浪費時間,不如把精力放到更值得的事情上。

很多時候,避開愚蠢,就是絕頂聰明。

人生最大的聰明:永遠不要啟蒙愚蠢 - 天天要聞

特別認可國學大師曾仕強的一句話:寧渡七月鬼,不惹三季人。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莫過於,不與無知的人爭對錯,不跟杠精講道理。

認知不同,微笑作罷;頻道不同,轉身就好。

有時候,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亦是一種智慧。

最後,把喜歡的一個小故事,送給大家。

一年輕人請教大師:怎樣說服一個愚蠢的人?

答道:不爭、不辯。

年輕人質疑:我不贊同你的觀點。

大師微笑:是的,你說得對。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護士太缺了:醫護比不到1∶1.2 |國際護士節 - 天天要聞

護士太缺了:醫護比不到1∶1.2 |國際護士節

2024年5月11日,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醫院碧海院區舉行護士宣誓儀式。視覺中國 | 圖患者看見的時候,他們噓寒問暖,關注病情細微變化,記下密密麻麻的護理記錄;患者看不見的時候,他們要與藥房核對藥品,清點耗材,白天黑夜,總是身影匆匆。他們是護士。為紀念“近代護理創始人”南丁格爾,1912年開始,國際護士理事會...
謝謝你,媽媽,是你教會我...... - 天天要聞

謝謝你,媽媽,是你教會我......

“母親”那個曾與你心跳同頻的人將愛融化進柴米油鹽的照拂間將牽掛流轉於眸光淚影里在歲月的長河中她們用細膩關懷呵護我們慢慢長大勾勒出我們成長的篇章每一頁都充滿詩意每一頁都銘記深情今天,是第111個母親節11位山大同學以愛為筆滿訴對母親的柔情愛意讓我們跟隨他們一起回憶過去的那些日子裡“
母親節,你收到禮物了嗎?是笑顏如花,還是淚流滿面? - 天天要聞

母親節,你收到禮物了嗎?是笑顏如花,還是淚流滿面?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常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母親節慶祝方式。有的母親收到了孩子精心準備的禮物,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有的母親則可能因為孩子的冷漠而感到失落。小明媽媽就感嘆:“我生的兒子就是個白眼狼,從小到大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今日食譜「蒜蓉烤南瓜」寶寶輔食 - 天天要聞

今日食譜「蒜蓉烤南瓜」寶寶輔食

專註分享輔食餐單的微信公眾號“寶寶營養輔食對話框處回復“餐單”即可獲取各月齡190天的輔食餐單姐妹們,你們是不是每次給孩子吃南瓜,都能被娃拒絕的失去信心?這種普通的蒸南瓜,沒什麼味道,孩子大了自然不愛吃!今天給你們分享的,應該是貝貝南瓜的天花板級別的做法了!
“媽媽,請收下這份禮物” - 天天要聞

“媽媽,請收下這份禮物”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一個向母親表達謝意的節日。在虹口區各街道內,陽光之家學員在志願者帶領下動手製作禮物,向母親及女性長輩們表達感恩之心。“老師,我的書籤搭配這種花好看嗎?”在四川北路街道陽光之家,學員們在志願者指導下嘗試手作乾花書籤。
母親節:盤點8個令人秒破防的母愛瞬間!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盤點8個令人秒破防的母愛瞬間!

一考場外,一位身穿環衛服的母親手裡緊緊握着一瓶礦泉水在等待兒子出考場,當她看到兒子走出考場時,趕緊把一瓶水遞給兒子,兒子見到媽媽,淚水奪眶而出,媽媽一邊欣慰地笑着,一邊也淚流滿面。母愛是最平凡的,也是最普通的。
【關愛“一老一小”】齊心護“未”!馬關讓校園成為孩子茁壯成長的搖籃 - 天天要聞

【關愛“一老一小”】齊心護“未”!馬關讓校園成為孩子茁壯成長的搖籃

近年來,馬關縣在學校管理中,不斷加強兒童的教育保障和關愛保護,優先保障寄宿、營養需求,強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特別是保障好留守兒童的就學和生活需求,使校園成為孩子茁壯成長的搖籃。走進馬關縣仁和鎮第一幼兒園,“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三列字映入眼帘。校園內有寬闊平坦的運動場,孩子...
帶着“失智母親”去教書 他用行動為孩子們上“愛的教育” - 天天要聞

帶着“失智母親”去教書 他用行動為孩子們上“愛的教育”

今年45歲的孫元金是山東濟南一所中學的地理老師,他除了教書育人,每天還帶着年過七旬的母親一起上班。由於母親身患阿爾茨海默病無人照料,孫元金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與學校商討後,便開始帶着母親一起上班。  校園裡多了位“保潔奶奶” 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山東師範大學大學城實驗學校的校園裡,經常會看到一個勞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