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訓(P.E.T.)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於40多年前創立,是美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父母訓練教程,向父母傳授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並循序漸進地提出建議,以解決家庭衝突,讓每個人在衝突中都贏。
這本備受推崇的家教經典,是世界上第一套經過深入實踐與研究、廣受讚譽,並經受驗證的父母培訓教程,經過幾十年的使用。
為人父母者要學會大度
一個普世的觀點是:
我向來是對事不對人,但作者提出反對意見,哪有對事不對人的呢?
對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你是一個計較的人,你會發現自己簡直難以容忍孩子N多行為,不允許他洗完澡後穿着濕噠噠的拖鞋滿屋走,不允許他把書本衣服亂扔,不允許他在家蹦蹦跳跳……
但是,你對別的孩子就不會如此苛刻。
那麼孩子會怎麼理解?
父母只是嫌棄我罷了。
而且,某一天你心情大好,或者,當你學了一兩堂育兒課後,覺得要好好對待孩子時,又開始接納原來不接納的行為。
這時候孩子就會困惑,我的父母怎麼一會這樣一會那樣?我怎麼做才是對的?
但是,為了保證我們的始終如一,成為父母后,就要學會成為一個接納度高的人,大度的人。
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說的就是這類人,他們毫無稜角,什麼都能接受,通潤圓滑不失溫度,實在讓人喜歡。
這類父母,也是孩子最愛的父母。
練技也是養心
戈登博士說父母是需要訓練的,其實何止父母,生而為人,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都需要訓練。
最終的歸宿是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你接納自己嗎?
很多時候我們說話都是無意識的,我只注意到了身體的暴力,沒有注意到更隱蔽的暴力,那就是語言。
而當你刻意練習用理解與接納的語言去擁抱這個世界,有一天你會自己自己真的能夠接納了。
P.E.T.首先要求父母做真實的人,而不神。
是的,我們也是可以犯錯誤的,我們無需時時刻刻接納孩子,但是我們需要訓練。
P.E.T.接着指出了父母在口頭回應孩子的時候的十二種方式,或者稱為十二塊石頭:命令、通知、警告、規勸、說服、建議、評價、歸類、解釋、調查、分散注意力甚至是讚揚和安慰。
沒有輸家的解決方案
這個世界上在親子關係中不是只有父母贏,孩子輸,或者是孩子贏,父母輸這兩種可能,還有一種叫做雙贏的局面。
沒有輸家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全天下父母,甚至全世界人民都想要掌握的絕世本領,原來做父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其實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是基於尊重並且理解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給予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剛開始會很難很難,因為你要拋棄你前半生的已經植入的固有的教養思維,重新建立起一套需要漫長改變和歷練的新系統。
讓孩子自由成長,不代替他們思維,不盲目預估他們的未來。
寫在最後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說:
世上的人,大多不會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而且,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願傾聽別人說話。
願我們為人父母,首先學會積極傾聽,才會思考,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才會有個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