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的主角是楊過與小龍女,但在“十六年後”的劇情部分,對劇情影響最大的角色其實是郭二小姐郭襄,甚至可以說他就是這階段故事的主角,而且你若是讀過原著的話,就一定會有一種錯覺,即“郭襄會成為下一部作品的主角”。
之所以讀者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金庸安排郭襄與少年張三丰有了諸多互動,並且在《倚天屠龍記》開篇之時,他又讓郭襄與張三丰重逢,甚至二人還一同在覺遠臨終前修鍊了一部分九陽神功,眼看着兩位後起之秀冉冉升起,然而《倚天屠龍記》正篇故事發生的時代,卻只剩張三丰一人,郭襄則早已不在人世。
後來的郭襄經歷了什麼?她這一代宗師,為何會突然暴斃?
一、中年早逝的郭襄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觀里,內力深厚的人通常都會比較長壽,比如《天龍八部》中的無崖子早已落得殘疾,卻憑藉一身內力強行續命,直至傳功虛竹才氣絕身亡。

(郭襄劇照)
又如那少林掃地僧,他甚至能做到將內力外放,形成無形的氣牆阻擋敵人的進攻,因此他一副風燭殘年的模樣卻還能吊打天龍四絕。
其實《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正篇故事發生的時代,他已經是超過百歲高齡的老者,卻依舊被視為武林至尊,正邪兩道的高手都不敢挑戰這位老者。
但正如前文所言,那峨眉派的祖師婆婆郭襄也是與張三丰同期出道的高手,甚至可以說她的武功底子以及習武的條件都是優於張三丰的,可她卻早已不在人世。

(張三丰劇照)
書中只借俞蓮舟之口提到了郭襄的經歷:“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且不知郭襄後來到底經歷了什麼,只知道內力深厚的她最終是怎麼死的都沒交代清楚。
二、看破紅塵的宗師
關於郭襄之死,最為主流的說法就是她痴戀楊過,卻求而不得,最後鬱鬱而終。
但這種說法明顯是站不住腳的,比如俞蓮舟說的那樣,她是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這才創立了峨眉派,當然,筆者並不認為郭襄真的做到大徹大悟了,因為後來她的徒兒就叫風陵師太,這“風陵”二字所指即是她當年與楊過初遇的風陵渡口,很明顯,郭襄心中始終還有楊過。
但很明顯,郭襄也僅僅只是記掛着楊過,他願意做出出家之舉,就是主動與這俗世劃清界限了,她也無心再找楊過。
那麼郭襄是因為父母戰死才大受打擊嗎?
似乎也不是。

(郭襄、楊過劇照)
關於郭靖夫婦之死,書中是在原著第三十八回中一筆帶過:“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等於說這段劇情是發生在《神鵰俠侶》結束後不久,此時的郭襄還是那個少女,最多不過二十多歲,等於在接受了父母戰死於襄陽的事實之後還在武林中晃蕩了十幾二十年,對於她而言,父母戰死,固然傷心,卻不及楊過在她心中的地位重要。
如此看來,無論是父母戰死還是找不到楊過,都不足以讓她傷心至死,後來的她一定還經歷了什麼變故。
但你如果結合滅絕師太的遺言來看,郭襄之死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三、滅絕師太的遺言
在筆者看來,郭襄之所以會突然暴斃,多半是因為她修鍊了一門邪功,筆者所指即是那《九陰真經》。
當然,《九陰真經》中的武功並不全是邪功,其中有一部分武功是黃裳自創的,而另一部分武功則是源自黃裳的敵人,諸如白蟒鞭法和九陰白骨爪之類的武功就屬於那些邪功。

(滅絕師太劇照)
張無忌後來得到《九陰真經》,作為一位武功絕頂的高手,他自然也有心窺探那秘籍中的精妙武學,而他簡單翻閱之後就得出了結論。
原著道:“張無忌隨手翻閱《九陰真經》,讀了幾頁,只覺文義深奧,一時難解,然決非陰毒邪辟的武學,說道:‘這經上所載武功,其實極是精深,依法修鍊,一二十年之後,相信成就非同小可,若是只求速成,學得一些皮毛,那就害人害己了。’”
從這裡不難看出,修鍊《九陰真經》是有一定風險的,當年的五絕高手們之所以能駕馭《九陰真經》中的武功,是因為他們早已有了一身神功,並且他們大多都沒學全,也不求速成。
而後來的郭襄則有可能是為了給父母報仇而急於求成,於是修鍊了其中那些較為陰毒的武功,你且看滅絕十天臨終時對周芷若說的這番話就懂了。
書中是借周芷若的視角來提及的這段回憶:“我拿回定海總門,靜靜批閱,依照師傅的遵命,學練九陰真經中速成可以致用的功夫。九陰白骨爪和白蟒鞭兩項武功,果然輕捷易練,只幾個月時間,這兩套武功便打得丐幫與武當派望風披靡。”

(九陰真經劇照)
滅絕師太如何會知曉《九陰真經》中的那些武功是可以速成的?自然是歷代掌門代代傳承下來的秘密,郭襄知道這秘密,多半是因為她當年就修鍊過其中的武功,只是她不知道,在急於求成的過程中,她已接近走火入魔,終有一日,她突然暴斃,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就是金庸故事的精彩之處,哪怕他未將一些情節完全寫明,讀者也可以通過書中的蛛絲馬跡找到合理的解釋,所謂嚴謹,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