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生花創作挑戰#
接“誇讚孩子,有訣竅(三十)”
——享家庭教育幸福(八十七)
三十是誇讚孩子自律。
第四,了解自律的人對自律的評價及名人對自律的感言。
自律的人,自然享受到自律的好處,他們是感言,值得一讀:
有人說:“自律,使人學會戰勝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人說:“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立,是持續公僕本色的基本條件。”
有人說:“自律,是一場與別人無關,自己對自己發動且針對自己的戰爭。”
有人說:“唯有自律、節制,獨立地思考和創造力,才是最大的自尊心。”
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松下幸之助說:“登峰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
曾國潘說:“自律,是摒棄懶、閑、奢。”
吳叔達說:“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
自律的人說自律,名人說自律,父母分享給孩子,孩子們會總結得出自律的作用,孩子們會明白自律的作用,要成為強者,要做一番事業,要想取得成功,要成為人上人,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很多倍的努力,必須自律嚴己。
第五,分享一些名人自律故事。
先講明代大學士徐溥自律習慣養成的故事。
徐溥,是個天資聰明的孩子,從小學習認真,不怕苦,不叫累。
徐溥小時候,他效仿古人,嚴格要求自己。他為了提醒自己不犯錯,養成規範自己言行的良好習慣。他找來兩個瓶子,放在自己的書桌上。另外用瓶子儲存一些黃豆,一些黑豆。
每晚臨睡覺前,反思自己當天的一言一行,如果講了一句善言或是做了一件善事,就往一個瓶子里裝一粒黃豆。如果講了什麼過失的話語或是做了什麼過失的事,就往另一個瓶子里投一粒黑豆。
徐溥心有善念,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個自律的人。
徐溥桌上裝黃豆的瓶子,瓶子里黃豆越來越多。裝黑豆的瓶子,瓶子里的黑豆就那麼幾粒。
徐溥就是這樣,為官多年,也一直保持律己這個良好習慣。
再講南宋末年許衡不吃無主人家的梨的故事。
許衡天資聰明,勤勉好學,喜歡動腦筋問問題,得到老師的誇讚和鼓勵。
因他家境貧寒,家裡的書讀完了,他想辦法去人家家借書抄再拿回來讀。
一次兵荒馬亂中,大家都在逃難。許衡和其他好多人一起走在外逃路上,天氣炎熱,口渴難耐。
他們一行人走過一個地方,發現路邊正好有棵梨樹,同行的其他人都去摘梨吃,許衡獨自坐在樹下一動也不動。
有同伴去問許衡:“你為什麼不摘梨來吃呢?”
許衡回答:“這又不是我自家的梨,怎麼能亂摘來吃呢?”
那個人笑許衡愚笨:“世道這樣混亂,你還去管這梨是誰的呢?先吃解渴重要!”
許衡很認真地說:“你們吃吧,我不吃。這梨雖然沒有主人,但我是我自己的主人啊。”
人們知道這件事後,紛紛誇讚許衡,說他是個能嚴格要求自己的人。鄉民還以此來引導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貪取的心理。
此後,每當果樹上的果實成熟,哪怕掉落在地上,鄰里的小孩兒從那經過,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自律的人有自信,自信的人有自由。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克制自己,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孩子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獲得人生永遠的自由。
當自律變成孩子的一種自然而然本能的習慣,孩子就會享受到自律的快樂。
自律,可以幫助孩子做孩子不想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
作為父母,誇讚孩子,引導孩子做自律的人,就等於給了孩子無限幸福的人生。
自律,是對自我靈魂的錘鍊。
自律,它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自愛,是一種自立,是一種自覺,是一種魅力,它會讓孩子品悟到平凡生活之美、日常工作之美、人際交往之美,自律,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願所有父母的複印件,都成為能享受自律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