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之前聽協和醫院婦產科馬醫生提到他接診一個孕婦,在孕12周去做B超的時候發現孩子是沒有腦袋的,後來只好無奈的流產。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飲食堅持十一個原則,不僅長胎不長肉,寶寶更聰明
原則一:多喝水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每天需要喝1700毫升的水,所以我們每天要時常補一下水,千萬不要渴了再喝,我媽媽喝水建議喝的是白開水或者偶爾是純牛奶,少喝各種飲料。
原則二:別只吃白米飯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血糖容易升高,特別容易出現妊娠期糖尿病,所以我們建議主食不要只吃白米飯,還建議吃一些粗糧,比如說各種芋頭,山藥,紅薯等等薯類食物,或者是紅米黑米糙米全穀類,還可以是紅豆,眉豆,赤小豆等豆類,這樣就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避免血糖升高。
原則三:綠葉蔬菜佔一半以上
每天的蔬菜建議吃一斤綠葉蔬菜是200~300克,綠葉蔬菜裡面還有豐富的鈣,能有助於補鈣,有一些綠葉蔬菜100克就有150毫克甚至是180毫克的鈣,吃綠葉蔬菜的時候用水焯一下再吃,每天蔬菜的種類要多樣化。
原則四:水果控制在半斤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水果盡量控制在半斤左右,因為水果果糖高,如果經常吃水果的話,可能容易血糖升高,而且在吃水果的時候盡量是少吃一些含糖量比較高的,熱量比較高的,比如說荔枝,龍眼或者是榴蓮等。
原則五:多吃魚,每周2~3次的海魚補充DHA
想要孩子聰明,DHA非常重要,所以建議媽媽在孕期的時候每周吃2~3次的海魚,而現在日本核污水排放之後,海魚不敢吃,也可以吃一些河魚或者是選擇一些海藻DHA來補充。
原則六:每周2~3次的動物肝臟,預防缺鐵性貧血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需要的鐵是增加的,很容易出現生理性缺鐵,所以建議媽媽在每周吃2~3次的肝臟或者是動物血,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
吃動物肝臟的時候可以跟蔬菜一起吃,蔬菜中的維生素C促進鐵的吸收。
原則七:每周2~3次的海帶紫菜等海產品
海帶,紫菜等海產品裡面含有豐富的碘,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吃鹽要吃碘鹽,而且還要注意吃些海帶紫菜來補碘,碘對於胎兒的神經發育非常重要!
原則八:少吃動物脂肪或者是油炸食物
要想長胎不長肉就要少攝入脂肪,因為脂肪的供能比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在懷孕的時候盡量不要吃肥肉,雞皮,豬皮等等,也不要吃油炸的食物,還有就是一些奶油蛋糕。
原則九:盡量少攝入糖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孕婦每天攝入糖不應該超過50克,最好是少於25克,因為糖對於孕媽媽的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會導致孕媽媽肥胖,或者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
原則十:少吃調味品,每天鹽最好少於五克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盡量少吃各種調料品,因為調料品裡面的鈉含量也比較高,每天的鹽控制在5克這樣子會更好一些,因為媽媽在孕期如果吃鹽太多可能會導致浮腫。
原則十一:每天喝奶
媽媽每天喝奶可以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和鈣,100毫升的奶裡面大概含有三克的優質蛋白質以及100毫克的鈣,而且脂肪熱量都不太高,所以媽媽喝奶就能夠長胎不長肉!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