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2023年09月04日09:26:09 育兒 1633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

父母需要順應孩子成長的感覺和節奏,在合適的時候予以管教。

作者 | 楓子

家庭教育諮詢師王琳分享過一個案例。

13歲的男孩,調皮搗蛋,不服管教,很令人頭疼。

父親李先生認為教育男孩不能心軟,於是每次對兒子非打即罵。

這天,兒子寫作業時又偷偷上網玩遊戲,李先生髮現後,直接把手機砸了,還打了兒子一巴掌。

沒想到這一次,兒子竟抬起手“回敬”了他。

李先生無比震驚。

他不懂,為什麼鄰居家10歲的男孩,父親一聲厲喝,他就立馬知錯改過。

而自己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兒子卻越管越叛逆。

王琳一針見血指出:管晚了。

兒子小的時候,李先生忙於工作,疏於管教。

現在兒子已經步入青春期,有了強烈的自尊意識,他還想着用權威去壓制,往往只能起反作用。

想起李玫瑾教授給父母們的建議:

孩子要趁早管教,這是立威。12歲以後,溝通方式則要改變,轉為示弱。

男孩性子野,不加嚴管,容易滋生各種惡習。

一味嚴管,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抗。

所以,最好的養育,一定分年齡段,分教育手段。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

超級育兒師》里有一個8歲男孩,脾氣很不好,動不動就大喊大叫,還喜歡動手打人。

但媽媽卻對他百般縱容。

漸漸地,兒子越來越不把媽媽放在眼裡。

他心情不好了,就以打媽媽為樂。

媽媽不過說他一句,他就怒火中燒,對媽媽一頓抓、掐、錘、踢、打,甚至,還拿棍子打媽媽。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媽媽的脖子上,後背,手上全是孩子的抓痕,痛得直掉眼淚,卻仍沒有一句責備。

始終是步步退讓,連連求饒。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媽媽說:“之前我哭,他會心疼我,現在我哭,他也無動於衷。”

“我很愛他,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喜歡打我。”

研究表明,受體內睾丸素的影響,很多男孩小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破壞性和攻擊性行為。

父母不管不教,任其發展,孩子爬到父母頭上作威作福就是早晚的事。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就曾告誡父母們:“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

教育學領域,孩子3-12歲被稱為“水泥期”,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性格形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想要培養一個有教養、懂規矩的男孩,父母一定要在12歲前嚴格管教,讓男孩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1. 孩子任性耍賴,說“不”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3歲之後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條件都是“試探性”的。

即他提出來的條件,有時候並不是他真的想要,只是試探一下父母的底線。

這時候父母一定要學會堅定地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哪怕他撒潑打滾,哭鬧不止。

不妥協,不遷就,孩子才能知道做事的分寸,不會再靠情緒化表達來解決問題。

2. 孩子沒有規矩,說“不”

很多家長慣着孩子,把不守規矩當作活潑可愛,把不講道理當作獨立自主。

卻不知,你由着3歲的他搶別人玩具,5歲的他,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

你慣着7歲的他說髒話罵人,9歲的他,只會越來越目中無人。

再往後,11歲、14歲、18歲……

他只會越來越無所顧忌,漠視規則。

父母可以縱容他,但別人不會由着他,社會更不會慣着他。

讓孩子知敬畏、守規矩,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3. 孩子習慣不好,說“不”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孩子習慣不好,一定不能慣。

比如:自私懶惰、愛玩遊戲、沉迷手機、拖拉磨蹭……

這些壞習慣,必須趁孩子還小,消滅在萌芽狀態。

趁早戒掉壞習慣,才能養成好習慣。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12歲以後,父母要多示弱

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多媽媽都有一個切身體會:

之前的教育方法,統統不管用了。

他們就像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一言不合就頂撞父母,大吼大叫,甚至離家出走。

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父母不再是孩子世界裡的天神,而是孩子走向獨立時需要推翻的權威。

他們所有的折騰、叛逆、暴躁,其實都是想打敗父母、為自己爭奪自主權。

此時,如果父母不轉變策略,還想和男孩一較高下,輸的往往是自己。

曾看過一位網友的分享。

15歲的男孩,正值青春叛逆期。

不僅瞞着父母染了花花綠綠的頭髮,打了耳釘,還經常逃課去網吧玩。

為此,父親沒少打他,父子倆一度鬧得很僵。

某天夜裡,他又趁着父母熟睡,偷偷溜出家門,和幾個同學去了網吧。

一直到凌晨5點,他起身去買飲料時,突然看見了在網吧門口徘徊的父親。

當時,父親沒有罵他,也沒有厲聲指責,而是帶他去吃了早點,還給他塞了些錢。

他這才知道,父親起夜發現他不在家後,立馬出門一個網吧一個網吧地找。

凌晨3點,父親這才在這家網吧看見他,本想直接衝上去把他帶走,卻又怕這樣做,他在朋友面前下不來台,於是選擇守在門口。

父親說:“我知道,是我和媽媽對不起你,為了掙錢沒有好好陪你,但是你還小,網吧這種地方人員複雜,我真的很擔心你的安全。”

他很受觸動,之後,他不僅不再逃課,戒了遊戲,還發奮努力,最後還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學。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男孩說:“父親都如此放低身段了,我再和他較勁,就太沒意思了。”

陪伴青春期的男孩,比起強硬的逼迫,柔和退讓顯得更有力量。

當然示弱並非軟弱、無底線,而是以尊重為前提的教育方式,是一種以柔克剛的養育智慧。

1. 用詢問代替命令的口吻

沒有一個人喜歡被強迫,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用商量的語氣把意見提出來。

感受到被尊重的孩子,自然會慢慢收起身上的刺,慢慢靠向你。

2. 用朋友代替家長的身份

放下家長的架子,少一點高高在上的說教,多一點“我理解你”的共情。

搭建在平等之上的親子關係,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和你溝通、親近。

3. 用放手代替強勢的教育

給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要當孩子的監工,要當孩子的幫手。

讓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學會自我負責,他才能儘快地成長起來。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最好的教育:

小時候給他扎針,長大後給他翅膀

教育學上,有一個“漏鬥法則”,說的是:

孩子年幼時,父母嚴管孩子,可以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地基,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而隨着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學着放手,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最終成為一個思想和人格獨立的人。

這種“先緊後松”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的人生路越走越寬廣。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立威,12歲後示弱 - 天天要聞

育兒專家金韻蓉,對兒子的教育就是如此。

兒子小的時候就懂得給他“扎針”:教他守規矩,養成好性格、好習慣。

有一回,兒子在餐桌上亂扔青菜,老公立馬把他帶出門“管教”了20分鐘才讓回桌。

兒子大一些了就給他翅膀:父母主動示弱和退出,引導兒子走向成長。

兒子15歲那年放假回來,和她說:我親過6個女孩。

金老師嚇得差點從凳子上摔下來。

但她沒有批評,沒有說教,而是選擇“親子對談”,把自己的想法和擔心和兒子說清楚。

兒子也告訴她:“放心,我知道,我又不是傻瓜,老師說了,我們現在還小,還不能負責任呢。”

很多人質疑金老師的管教方式,怎能如此放任孩子?

金老師卻表示:“我們選擇了一種讓自己寂寞,卻放手讓孩子成長的方式來愛他,而他,也因為心裡滿載父母的愛和信任,展翅高飛,成為今天如此優秀的年輕人。”

事實上,從小被嚴格管教過的孩子,長大之後,自己就能夠運用年幼時養成的良好品格約束自己,值得父母去“放手”。

她的兒子,10歲時就隻身一人到英國求學;

初三就開始利用課餘時間打工,高中畢業時,他用打工的積蓄,實現了歐洲游的夢想;

大學期間,他從服務生一路做到了首席調酒師

讀研究生時,他成為英國首相的新聞觀察員之一;

25歲,他已經成立了兩家公司。

對男孩兒時的嚴管,成就的是他們長大後飛翔的翅膀。

所以啊,管孩子要趁早,愛孩子要放手。

有句話說得特別有道理:

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和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在該嚴管的時候嚴管,為孩子的一生打好地基。

在該放手的時候捨得放手,讓孩子學會展翅高飛。

點個贊吧,與家長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女的情緒狀態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女的情緒狀態就知道了

有人家裡氛圍壓抑,兒女情緒消極低落;有人家裡溫馨和樂,兒女情緒積極向上。這不同的表現,透露着家庭深層差異。兒女的情緒狀態,是父母福氣的映照。古人云:“家和萬事興。”兒女情緒狀態好,家庭往往充滿生機,福氣也跟着來。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
汪小菲曬兒子生日照引發熱議正臉曝光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汪小菲曬兒子生日照引發熱議正臉曝光引發關注

2025年5月11日,一個不起眼的日子,卻因一張照片而成為社交媒體熱議的焦點。那天,汪小菲在朋友圈發出一組家庭合影,簡單的笑臉背後卻藏着一場關於隱私、爭議與家庭紛爭的激烈較量。照片中,一個小男孩的臉清晰可見——笑容天真,眼睛亮晶晶。有人說朋
一個女人有沒有福氣,別只看老公、孩子,而是要看臉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有沒有福氣,別只看老公、孩子,而是要看臉

大家好!我是楠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承蒙抬愛,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楠芝,點贊共勉。有多少女人是這樣的呢?一味的覺得自己的福氣就是老公,就是孩子,每天除了老公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其實一個女人有沒有福氣,你看一看她的臉就知道
媽媽回應健身達人“山阿”離世:跟抑鬱症鬥爭十多年,最終選擇離開 - 天天要聞

媽媽回應健身達人“山阿”離世:跟抑鬱症鬥爭十多年,最終選擇離開

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5月14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獲悉,健身達人“山阿”的媽媽通過社交賬號@山阿透露:“山阿跟抑鬱症鬥爭十多年,最終選擇了離開。”5月12日,“山阿”的母親發文,稱兒子已於2025年4月8日離世,生命停留在33歲。訃告中寫道:他(山阿)曾如一顆星,用溫柔明亮的大眼睛觀察這個世界,用善良和美感染身邊的親人...
提醒:危險,別買!“小哪吒”“小敖丙”被集體查處 - 天天要聞

提醒:危險,別買!“小哪吒”“小敖丙”被集體查處

走在商場、公園常常能看到孩子們手裡拿着哪吒、敖丙形象的氫氣球既可愛又吸睛這款以“小哪吒”為形象的卡通氣球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TA卻暗藏危機偶爾還會冒出“三昧真火”↓↓↓近日,北京房山警方查處77個卡通氣球這些氣球每個直徑半米左右被製作成吸引
“90後”健身博主山阿離世,年僅33歲!媽媽透露原因 - 天天要聞

“90後”健身博主山阿離世,年僅33歲!媽媽透露原因

5月12日,健身圈傳來噩耗,據山阿的母親發文得知,其兒子山阿已於4月8日離世,將生命停留在33歲。“山阿”媽媽在評論區留言稱:“希望可恨的抑鬱症遠離人類,最想看到每個人都健康快樂!”據悉,“山阿”出生於1992年,是一位健身達人,其賬號里全是有關健身的動態。5月14日,話題#90後健身博主山阿離世# 上了微博熱搜。在...
金龜子女兒回應蹭媽流量,多家公司名字跟母親有關 - 天天要聞

金龜子女兒回應蹭媽流量,多家公司名字跟母親有關

近期,金龜子女兒在直播中回懟了網友對於她“蹭媽媽流量”的言論:“我媽這麼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蹭嗎?那我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兒子蹭嗎?您多努努力,您的孩子也能蹭您的。”數據顯示,金龜子女兒1分鐘視頻報價15萬,其近30天共直播13場,總銷量為25萬-50萬,總銷售額為1000萬-2500萬。其賬號主頁商品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