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人之間,不過是各自悲喜。
作者:洞見yebo
在書中看過一個故事。
有隻兔子在林中奔跑,腹部不小心被荊棘劃傷,一下子就流血了。
痛苦之下,它齜牙咧嘴地呻吟着。
有幾個路過的動物聽到了,就走過來,一邊同情地望着,一邊安慰它。
看到自己這麼受重視,兔子內心非常享受。
為了吸引來更多的關注,它就放開嗓子,更加賣力地慘叫起來。
果然圍過來的動物越來越多,兔子更興奮了,甚至還把傷口扒開,主動展示給別的動物看。
結果由於沒及時處理,沒過一會,兔子就失血過多死掉了。
現實中有很多像兔子那樣的人,在遭遇傷痛後,到處吆喝賣慘,最終導致悲慘的結局。
作家傅菲說,把傷口一次次撕開給別人看,其實是對自己的折磨。
面對人生的種種不幸,懂得把傷痛藏起來,默默承擔,才能療愈自己,扭轉命運。
人生在世,永遠不要兜售自己的苦難。
1
自由撰稿人獨木舟,在書中記錄過年輕時的經歷。
多年前,她剛畢業初入職場。
那段時間工作壓力很大,碰巧家裡又出了點事情,她的心情非常低落。
有一天夜裡,她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很想找人說說心裡話。
她打開微信,給閨蜜發了一段長長的微信,傾訴工作上的不順,以及家裡的煩惱。
結果等了很久,閨蜜才淡淡地回復她說,剛在忙,別想太多,睡一覺就好了。
獨木舟一看,更加崩潰了。
她又給一個老同學打電話,但是對方聽了卻說,多大點事啊……
聽了這話,獨木舟非常難過,只好默默掛掉電話。
後來她總結道,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針不刺到別人身上,他們就不知道有多痛。
正如魯迅先生在《而已集》里寫的: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着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不過是各自悲喜,冷暖自知。
在你眼裡如天塌下一般的大事,在別人眼裡或許根本不值一提。
一味向別人訴苦,換來的只會是別人的敷衍與冷漠,同時也會加深自己的苦痛。
再大的傷痛,你都要學會獨自咽下。
在黑暗無助的時光里,不哭不鬧,暗自堅強,才是成年人該有的姿態。

2
知名領導力教練成琳,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去年她參與了公司的新項目,結果進展非常不順,她變得消極怠工,怨天尤人。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她就向以前關係很好的幾個同學大吐苦水:
“我真是太慘了,項目經理資源分配不均,同事專業度又不夠,項目不知道還要拖多久……”
同學們聽了她的話,開始時,還隨聲附和安慰幾句。
但見成琳越說越多,同學們卻都逐漸沉默下來。
成琳見狀,不滿地說,我這麼慘了,你們也不安慰安慰嗎?
這時,同學們都嘆了口氣,東一句西一句地說:
“其實,我前段時間被裁了,現在還不知道怎麼辦。”
“你這算好的了,我們公司都已經幾個月沒接到項目了。”
……
聽着同學們各自訴說的不幸,成琳不禁啞然,她這才明白:
原來每個人心裡其實都有自己的苦,你的苦,有時根本不算什麼。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渴望有人能懂我們的傷痛,幫我們撫平內心的褶皺,帶我們走出灰暗。
但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一顆心是不帶傷的,人人都自顧不暇,都有自己的苦難要背負。
所以季羨林先生在《悲喜自渡》中說:
“人間萬千光景,苦樂喜憂,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愛莫能助。”
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會有那麼一段難熬的時光,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己品嘗。
任何苦痛都不必到處哭訴,你我都要學會一邊受傷,一邊咬牙活下去。

3
豆瓣上有個熱門話題:為什麼人總是喜歡向別人訴苦?
底下有個高贊回答:因為我們總是想博取他人同情,總渴望被別人拯救。
但事實上,正如亦舒所言:“訴苦亦無用,許多事只得靠自己。”
總是到處訴說自己的不幸,難免會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妨礙了他人,也拖累了自己。
一個人的路終究要自己去走,所有的苦痛也只能自己背負,別人無能為力。
凡事學會自己扛,總有一天你會將經歷過的艱辛,釀成甘醇的酒。
克麗緹娜創始人陳武剛在創業時,有過一次破產經歷。
那段時間,因為經驗不足,他被一些渠道商欺騙,收了很多空頭支票,導致上百萬的貨款無法收回。
最後資金鏈斷裂,不僅賠得血本無歸,還負債纍纍。
可儘管遭遇重挫,他卻沒有變得灰心喪氣,每天出門時依然西裝革履,精神抖擻。
借錢時,他從不訴苦抱怨。
有人問他,為什麼破產了卻沒有聽到一句喪氣話。
他說,自己不願意逢人就吐苦水,賣慘再多,不如付出實際行動來自救。
憑藉默默努力,陳武剛的事業很快就緩過來,最後成功創建了自己的美容帝國。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講:
“我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遇到種種不如意之事,再多的傾訴,往往也於事無補。
與其向別人傾訴苦難,不如在沉默中獨自消化,在苦難中重塑自己。
當你撐過人生的苦海後,就會明白,自己才是最好的港灣。

4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寫道: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選擇。
苦難加身,指望他人只是徒勞,唯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拯救自己。
看過作家王慧玲的故事。
王慧玲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為了逃避母親的相親安排,中專一畢業,19歲的她,就跑去上海打工。
那段時間,她在飯店端過盤子,也賣過襪子,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但她卻沒有任何怨言,反而四處尋找機會。
25歲,王慧玲到一家日料店做服務員,為了脫穎而出,她用了兩年時間,拿下了日語一級證書。
憑藉著日語技能,她從日料店跳槽到一家日企的總務崗位。
在那裡,她又受到各種歧視和打壓。
但她依舊不動聲色,每天晚上都抽出時間看書,學英語,甚至開始嘗試寫作。
憑藉超出常人的努力,如今的她,不僅成為公司高管,還成功出版了第一本書《基層女性》。
面對生活的打擊,她從不賣慘叫苦,而是付諸行動,用雙手徹底改變了自身命運。
很認同一句話:
當一個人身處低谷時,與其向別人訴苦抱怨,不如做好自己的擺渡人。
沒有誰的命運是一帆風順,不遭受風雨洗禮的。
戒掉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主動改變自己,才能從容地接受命運的刁難。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少點傾訴,多些自渡,當你獨自穿越風雨,跨過荊棘,自然能迎來生活的轉機。

5
毛姆說: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星球孤獨的產物,因為我們都在經歷着,獨一無二的經歷。”
很多時候,你的情緒,別人無法感同身受;你的困難,別人沒法替你解決。
與其指望別人為你點亮一束光,不如自己提燈前行。
傷口再深,自己獨自舔舐;苦難再重,自己默默扛住。
別喊疼別叫苦,不動聲色地做自己的擺渡人,才是對人生最好的成全。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