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溜溜的大眼睛、粉嘟嘟的小嘴巴、可愛的公主裙……你一定見過這樣 “萌萌噠”的娃娃玩偶。這種只有手掌大小的娃娃,從制模到妝發,都是純手工打造。在合肥,就有一位“娃圈”達人,她用靈巧的雙手,打造了一個充滿趣味的童話世界。

“娃圈”達人段小燕。
一次嘗試踏入“娃圈”
段小燕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把孩子們送去學校,她便開始和另一群娃娃們相處。在合肥市政務區的一個小區里,記者見到了小燕和她的娃娃們。
“這種小一點的娃娃是軟陶製作的,叫 OB11娃;這種大一點的叫小布。”在小燕家裡的操作台上,擺放着各種各樣的原料、配件和工具。
記者了解到,“OB11”實際上是日本一家公司的一種產品類型,是一種不帶娃頭、關節可動的樹脂娃娃身體,“娃圈”名詞叫做素體。其中 OB 字母是這家公司名稱的縮寫,11 是指素體部分11厘米高的尺寸。
小燕向記者介紹,一般來說,製作一個 OB11 娃,主要是製作娃娃的頭部。頭部主要是由軟陶捏製成型,再放進烤箱烤制,讓軟陶定型。再用專用的顏料上妝,再貼上頭髮。頭髮也是根據娃娃頭型大小,用紗布、羊毛等純手工製作。頭部完成後,就能插在素體上,再給娃娃穿上衣服和鞋。
“剛開始,自己摸索着做了一個,現在看來好醜啊。”小燕笑着回憶,做了三四個之後,才慢慢找到感覺,就給我女兒捏了一個,“大家看到都說還挺像的,當時心裡特別開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慢慢的,小燕的技術越來越好,做出來的娃娃也越來越精緻。“我就試着把娃娃放到網上去賣,結果真的賣出去了。”小燕還記得,第一個賣出去的娃娃賣了100元。“這給了我很大信心,而且我自己還蠻喜歡做這些手工的,所以就決定繼續做下去。”
小娃娃催生“產業鏈”
接觸手工娃娃時間久了,段小燕製作娃娃的技能也在不斷提高,對“娃圈”的了解也慢慢加深。
“孩子們上學後,我白天的時間就主要做娃娃。”以前,她捏好一個頭部的模型需要兩天時間,現在只需要半個小時。“而且現在可以做得很細緻,包括舌頭、牙齒,甚至嘴唇上的紋理都可以做出來。”
除了做 OB11 娃,段小燕慢慢還接觸到了 “小布”娃娃。這是一個誕生於美國的卡通玩偶,相比於 OB11 的迷你,小布娃娃有近 30 厘米高。“一般來說,大家是買盒娃來改妝。”小燕介紹說,小布一般買來時是妝容髮型比較完整的玩偶,由ABS樹脂做成,但玩家一般喜歡對其進行改妝。
就像很多女孩喜歡嘗試不同造型一樣,很多人買了小布後,也喜歡把其打扮成不同的造型。因此誕生了“壯士”(給娃娃改造化妝的人)、 “太太”(娃娃作者的尊稱)等眾多角色,還有很多只有圈內才能聽懂的“行話”。小燕告訴記者,給小布娃娃改妝,收費能達到上千元,有些圈內知名的“壯士”,甚至收費上萬。
除了改妝,玩家中還細分出更多產業。“比如只做頭髮、衣服,甚至還有隻做眼睛的。”玩家可以買到各種配件,自己進行DIY,然後做出不同的造型拍照。小小的娃娃甚至還有“周邊”,房子、傢具、玩具、動物、植物等,只要現實生活中有的,都能被做成周邊,成為娃娃的“生活場景”。
“做娃娃是我的愛好,這些娃娃都是我親手捏出來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是一種精神寄託。”小燕說,全職媽媽應該儘可能去維持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僅能賺些零花錢,更能讓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做娃娃很考驗耐心,但只要堅持下來,就能收穫更多的美好。”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實習生 潘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