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帶小孩的長輩來說,真的很方便,比如我們老人要辦點事、買點菜、配點葯,小孫子就可以在這裡託管一下。”
3月24日上午,社區居民張俊帶着16個月大的寶寶,來到了位於大寧國際商業廣場的社區寶寶屋,欣喜地表達了這樣的感受,“這裡環境很好,又有專門老師照看寶寶,就很貼心。”
記者了解到,大寧國際社區寶寶屋是全市首個設置在商圈內的寶寶屋,為在大寧國際商圈上班、逛街、購物或者到附近醫院看病就醫的家長們,提供綜合性托育服務。
隨着這處寶寶屋的亮相,在靜安區大寧路街道,目前已有三個社區寶寶屋開放,覆蓋商圈、園區和社區,旨在全方位為居民提供便利的“15分鐘托育圈”。
“服務範圍更多元”
全市首個商圈內社區寶寶屋亮相
上午10點,記者來到位於大寧國際商業廣場5座2樓的大寧國際社區寶寶屋,此時陸陸續續有家長將寶寶送來,“體驗”這裡的臨時托育服務。
在這個社區寶寶屋,溫馨、充滿童趣的活動區域很快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既有孩子們可以動手的玩具,也有孩子們可以蹦蹦跳跳的跳床等設施,一到三歲的寶寶都可以發現感興趣的活動區域。
“今天來看這個寶寶屋,覺得環境蠻舒服的,比如說很多逛街的媽媽,可以把孩子放在這玩,然後自己去逛街,還可以讓很多很忙的家長脫手讓孩子在這邊玩,然後他去忙自己的事情。”在石先生看來,社區寶寶屋在商圈內的開設,不僅能夠讓家長有放心託管孩子的場所,更能夠讓家長“緩口氣”,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據介紹,大寧國際社區寶寶屋每周一到周六開放,需要提前進行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是根據前一天小朋友預約的情況來進行安排的,如果是在5個小朋友以下,我們會配備一名教師、一名保育員。如果超過5個小朋友,我們會配備三個人在現場照看,分別是兩名教師、一名保育員,所有的教職員工都有教師資格證,保育員有育嬰證。”
大寧國際寶寶屋運營方負責人孫秋介紹說,這個社區寶寶屋最大的特色在於發展小朋友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根據場地的環境條件,讓小朋友可以在這裡有攀爬等肢體伸展的“大動作”,也可以發展小朋友如捏玩具以及四肢協調之類的“精細動作”,讓小朋友得到更綜合性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大寧路街道在社區調研的過程中,發現這一區域臨時托育的需求很大,這裡既有商務樓、商鋪、大賣場,又臨近第十人民醫院、市口腔醫院和區中醫院。為此,大寧路街道爭取區域化黨建單位大寧國際商業廣場的支持,以1元租金推動全市首家商圈寶寶屋建立,為在大寧國際商圈上班、逛街、購物或到周邊醫院看病就醫的家長提供綜合性托育服務。
與此同時,區教育局在商圈內“寧的書房”街道公益閱讀空間,為托育幼兒的家長們提供科學育兒教育服務和多樣性的文化體驗,商圈內開設的購物中心、電影院、咖啡館、遊樂場等都能為家長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
“因地制宜、靈活嵌入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只需對現有設施低成本改造,就能充分實現資源的共享利用,大大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的社會效益。”大寧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司靜介紹說,“街道通過黨建引領,整合轄區內各方資源和力量,希望共同為嬰幼兒照護提供多樣化的資源保障。我們發揮教育領域專業優勢,根據嬰幼兒發展中的個性需求,開出一批有特色的‘寶寶屋’,助力嬰幼兒早期發展,同時針對現代年輕父母育兒經驗不足、老年人以傳統經驗帶養孩子的特點,依託寶寶屋這一平台,融入科學育兒指導服務,提升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上班託管更安心”
黨建治立方推動全市首家園區寶寶屋運行
“現在把孩子接到園區,不僅有地方托育,還有專人看護了。工作也更安心。”在大寧德必易園上班的白領李女士,在園區黨群服務站社工的幫助下,將孩子臨時託管在了園區新開設的“寶寶屋”內看護,自己在辦公樓內上班。
記者了解到,位於彭江路上的大寧德必易園是以文創、電商、直播等新興產業為主的特色園區,是集產品設計包裝、營銷策劃、視頻製作、頭部培育等於一體的全市首批直播電商基地。考慮到電商直播從業者晚上和周末錯時工作的情況,為解決托育煩惱,大寧路街道“治立方”黨建善治體系高效運轉:園區黨群服務站召集兩新黨組織、樓務會在白領中開展需求調研,街道與區教育局整合德必易園人大代表單位資源,在社群中心最好的位置,以1元租金模式提供30平方米的場地,今年2月,全市首家嵌入式的園區寶寶屋建成。
據悉,街道前期已通過“靜·鄰一家”黨群服務站,整合提供包括媽咪小屋、白領餐廳、職工書屋、科學咖啡館、健身等在內的20項服務。同時,愛心媽咪小屋為哺乳期的媽媽提供方便、乾淨、舒適的私密房間,與寶寶屋一起解決了白領媽媽的後顧之憂。
“寶寶屋的出現,讓園區白領上班、帶娃兩不誤,她們在園區內工作更加安心,我們的企業就能更加安心,園區、企業和白領三方都受益。”大寧德必易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家門口的小確幸”
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寄娃”更便捷
除了設置在商圈、園區的社區寶寶屋之外,坐落於共和新路2301弄大寧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4樓的社區寶寶屋,也受到了許多居民的青睞。
據介紹
這個寶寶屋每周一到周日開放,讓一些社區居民可以足不出小區,就能隨時隨地“寄”娃,實現“家門口的小確幸”。同時,居民還可以在這裡體驗到街道積極聚焦全人群打造的高品質服務體系,誰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舒適區”。
社區寶寶屋所在的社區服務中心,設有兒童服務中心、社區食堂、老年日托、樂齡家園、退役軍人服務站、圖書閱覽、便民服務、心理諮詢等多種服務空間。託管寶寶後,社區居民可在樓內的社區食堂就餐、參加手作活動、理髮、享受康體指導,還可以跟老夥伴社交休閑,體會在大寧的幸福感。
近年來,大寧路街道通過黨建引領,不斷深化全要素治理、全人群服務模式,努力實現“四在大寧”:
即深化兒童友好社區示範點建設,讓兒童歡樂成長在大寧;打造特色創業型社區,讓白領創新創業在大寧;推動智慧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安享晚年在大寧;聚焦群眾反映突出的高頻問題,讓訴求有效解決在大寧。
記者了解到,為解決社區居民托育服務的後顧之憂,大寧路街道攜手區教育局,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創新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善治模式,依託轄區各園區商圈“靜·鄰一家”黨群服務站,全面推進寶寶屋進商場、進園區、進社區,滿足各類人員對於臨時托育的需求,感受大寧的高品質生活。
“寶寶屋的建設,聚焦的不僅僅是0到3歲的幼兒,而是全人群的全方位需求,我們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不斷創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大寧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司靜表示。
來源: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