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禁忌:“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是啥意思?

2023年01月15日20:40:07 育兒 7665

引言

歲月如梭。轉眼間,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五日了。

中國有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也就是說:明天是磨豆腐的日子。在古代,只要到了明天,家家戶戶都會磨豆腐了。

當然,在有些地區,明天還是“糊窗戶”的日子,一些農家都會找一些粉紅的紙張,將自家的窗戶重新糊上一遍,用以迎接新年的到來。

在古代的農村,臘月二十五日還是有一些忌諱的。所謂的“忌諱”,也就是指人們不應該做某種事情或者說某種話。儘管“忌諱”都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但在古代的民間,人們還是篤信某種“忌諱”的。

那麼,臘月二十五日會有什麼忌諱呢?

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臘月二十五禁忌:“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是啥意思? - 天天要聞

臘月二十五日的禁忌:“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

在古代的民間,人們有這種說法------一旦到了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切記:千萬別動別人的牆根,否則,自己就會遭殃了。

那麼,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玉皇大帝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天地的主宰,在民間,人們稱玉皇大帝為“天公”或者“老天爺”。

道教中稱,玉皇大帝為各界之領袖,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無論是神、仙、佛、聖里的事情,還是人間、地府里的事情,都在玉皇大帝的掌管之下,玉皇大帝妙相莊嚴,法身無上,不但能夠統御諸天,而且,還能夠統領萬聖。即便是人間的太上皇,也要畏懼玉皇大帝幾分。

一般來說,玉皇大帝嗜睡,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當中,他基本上都在天宮中睡覺,但到了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便是玉皇大帝下界的日子,臘月二十五日一大早,玉皇大帝便會從睡夢中醒來,在眾神的陪同下來到人間,用以查察人間之善惡,並確定來年之禍福。據此,人們在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里的起居、言語都要盡量謹慎,爭取自己有好的表現,用以博取玉皇大帝的歡心,從而使來年時,讓玉皇大帝降福於自己。

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挖牆腳都是對房屋的一種破壞,因為一旦將牆的下半部挖掉,就會導致牆的整體失衡,從而導致房屋坍塌。因此,人們是忌諱挖牆腳的。

古人稱,與人為善。無論與誰交往,都應該拿出善心,堅決不能夠對別人惡語相向,更不能去挖別人的牆腳,如果自己將別人家的“牆根土”挖掉了,就有可能導致別人的房屋倒塌,從而給別人是財產或者生命安全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如果自己在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挖掉了別人的“牆根土”,而正好被下界巡查的玉皇大帝看到了,玉皇大帝就會對自己做出最嚴厲的懲罰,甚至會讓自己永世不得翻身。

基於此,臘月二十五日便有了一種禁忌,這種忌諱就是:“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

那麼,這種忌諱有沒有道理呢?

臘月二十五禁忌:“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是啥意思? - 天天要聞

民俗學家的說法

一位民俗學家指出,玉皇大帝是道教杜撰出來的“神”,事實上,玉皇大帝是不存在的,在玉皇大帝不存在的情況下,也就不存在臘月二十五會有玉皇大帝下界一說了。

但是,儘管世界上沒有玉皇大帝,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將來,別人的“牆根土”都是不能隨便挖的,因為挖了別人的“牆根土”,無異於加害別人,不但失德,而且違法。基於此,“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的忌諱還是有道理的。

臘月二十五禁忌:“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是啥意思? - 天天要聞

老胡觀點

在我國的民間,存在有許多“忌諱”,縱觀諸多“忌諱”,老胡認為:大部分“忌諱”都是沒有什麼道理的。不過,“臘月二十五,不挖別人牆根土”這種忌諱,卻是有道理的。畢竟,挖掉別人的“牆根土”是對別人的加害,是一種被人詬病的行為,因此,這種忌諱還是應該有的。

大家以為呢?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