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魏太太與魏先生周末的早上突然吵起來,聲音很大,左鄰右舍都出來勸說。魏先生坐在沙發上抽着煙不說話,魏太太則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而孩子更是嚇得躲在王奶奶懷裡不敢吱聲。為了平息夫妻紛爭,王太太帶着孩子圖圖先到她家,我則帶着魏太太回了我家,先生留着勸說魏先生。
經過魏太太的一番講述才知道,夫妻二人吵架是因為兒子圖圖尿床。“這孩子都已經6歲了,還是會尿床,他爸怪我我晚上不叫孩子。他不是人嗎?他就不能叫一叫嗎?今天早上還動手打了孩子,說是要讓圖圖長記性。真不知道他怎麼當爹的。”
“別生氣,孩子尿床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病理性的,都能夠改變的。你倆就是太着急了,吵一架倆人是把矛盾吐了出來,可是把圖圖給嚇着了,多不合適。”看着魏太太還是氣鼓鼓,我趕緊安慰她。
小孩尿床的5個因素
生活中很多父母發現孩子5/6歲,或者更大一點還在尿床,就覺得這是不對的,甚至為了糾正孩子打一頓。其實父母不必緊張, 孩子並沒有什麼大的生理問題。小孩兒尿床一般與5個因素有關:
1、年齡因素
2歲以下的兒童不論白天還是晚上經常會尿褲子,或者玩的很嗨的時候隨地小便,這與大人教多少次沒有關係,而是與孩子的神經調節能力,發育不完善有關。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寶貝,父母覺得他們尿床再正常不過,可是稍大一些,就覺得是錯誤的。
事實上,對於5歲以內,甚至5-7歲階段的孩子,白天他們是可以控制排尿的,但到了晚上就會尿床,依然是與身體、神經發育因素有關。
tips:若5歲以上,出現一周2次以上,並且持續3個月以上的情況,可能是遺尿症,可以帶寶貝去檢查一下。到時候再對症下藥。
2、膀胱容量
一般人在膀胱中儲存尿液後,膀胱會發出信息給大腦,大腦再把我們叫醒起來上廁所。但對於膀胱容量比較小的孩子來說,本身就儲存不了多少尿液,若不能及時醒來,就會尿床。
3、心理因素
我見過一個小女孩兒,8歲的時候還在尿床,她的媽媽有一天帶她找到我,說出這件事情的時候女孩非常難為情。
支開孩子後,我問媽媽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情責怪過孩子,媽媽表示會在尿床的時候罵孩子。當孩子特別在意尿床這件事情的時候,會形成一種壓力,尿床的可能性也會相對增大。
4、生活習慣
在睡覺前喝水,半夜就會有起夜的習慣,我想這一點很多成人都深有體會。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如果睡覺前給兒童喝水或者牛奶之類,再加上熟睡醒不過來,尿床無可避免。
5、遺傳因素
有研究顯示,如果父母小時候有尿床的習慣,那麼孩子有70%遺傳的可能性。所以啊,當孩子尿床的時候,別嫌棄,畢竟有70%的因素來自父母。
正確對待孩子尿床問題
當孩子出現尿床問題時,請爸爸媽媽不要像魏先生那樣打孩子,也不要像那位8歲小女孩媽媽去罵孩子,對寶貝們造成的影響,是大人無法估量的。有研究稱,尿床是兒童第三大心理創傷時間,傷害程度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
當發現孩子尿床時,父母可以做以下三步。
首先,表示理解,保護孩子自尊心。
其實孩子是有羞恥心的,尤其是年齡在5歲以上的,當他們發現自己尿床後,第一反應會害怕,或者想辦法藏起“證據”,這個時候爸媽的態度,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關鍵。
用同理心告訴娃:“尿床也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在你的年齡這事很正常,爸爸(媽媽)在你這麼大的時候也會這樣子,沒關係的。”當寶貝聽到這樣的話時,他們會放鬆緊張的心理,自尊心也得到保護。
其次,可在特定時段給予孩子提醒。
有一次與一位做幼師的朋友聊天,提起小朋友是否有尿床的現象後,她說對於一些有尿床習慣的寶貝,會在1個小時左右叫醒,讓孩子進行小便。
這是一個防止孩子尿床的好辦法,爸媽可以定一個鬧鈴,根據寶貝的年齡段,差不多1-2個小時之間叫醒一次。當寶貝能夠自行控制排尿的時候,就可以不用那麼麻煩了。
最後,睡前養成好的作息習慣
睡覺前的作息習慣對於改善寶貝尿床很重要,有兩個習慣建議父母參考:
1、晚上不要玩太晚
晚上別讓孩子玩太晚,不然會越玩越興奮,越興奮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到時候就會睡得越沉。即便已經能夠自行控制排尿,但因為身體太累,不能及時清醒,也會發生尿床的情況;
2、不要喝太多水
這一點上文有提到,若是晚上喝太多水,排尿的次數就會增多,可能0.5個小時到1個小時就需要如廁一次,小朋友很困起不來,就會發生尿床的情況。
因此,一定要幫助寶貝養成良好的睡前習慣,睡前2小時,盡量不喝水。有了好的習慣,尿床的問題會大大改善,也就不用擔心尿床的問題啦!
有一次跟表妹聊天,她說現在一提到尿床,想到就是兒時睡得正香,結果猛地被打醒,醒來後看到媽媽怒氣沖沖地看着自己。那一刻除了疼痛,羞愧,更多的是恐懼。
表妹的這種體驗,我想很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大人總覺得孩子尿床,多打幾次就有記性了,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於兒童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傷害。
碎碎念:
尿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正常,也羞愧的事情,作為爸媽應該幫助他們平穩渡過。當你在責怪孩子的時候,別忘了自己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將心比心嘛!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