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嬰幼兒早期是否進行充足的爬行訓練,對其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有很大影響。爬行不好的孩子,成長中較容易出現走路愛摔跟頭、經常磕磕碰碰等問題。所以,家長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給孩子提供學爬的機會,努力鍛煉孩子爬的能力。
基礎爬行
讓孩子俯趴在床上或地墊上,媽媽或爸爸用一隻手抱着孩子的膝部,另一手環抱在他胸前,讓孩子雙手放在床上或地墊上支撐身體,然後慢慢鬆開放在孩子胸前的手,鼓勵孩子支撐自己,每日練習1~2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練習時間,一般每次3~5分鐘。
在孩子前方放一個玩具,引誘他爬過去取玩具,媽媽或爸爸可用手托住孩子腳掌,左右交替地彎曲其膝關節,助其向前爬行,重複2~3遍,每日1~2次。
此後,逐漸減少幫助,訓練嬰兒自己爬。剛爬時,寶寶很費力,腹部很難離開床面,可用一條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後提起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慢慢地,寶寶的四肢就會協調起來,每前進一點點,家長都要用語言或抱抱親親的方式表示鼓勵和獎賞。
寶寶爬的時候,放一些好聽的音樂,也可以同時和寶寶聊天、講故事,讓孩子感覺到爬是一件很輕鬆快樂的事兒。
花樣爬行
孩子都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家長也可以在教孩子學爬時親自為孩子示範如何爬行,也可以創造一些關於爬行的遊戲,增加嬰兒學爬的積極性。
利用遊戲增加爬的樂趣:比如,早晨起床時,讓寶寶從被子的這一頭爬到另一頭。每次爬的距離和時間都不要太長,一般20米左右即可。
轉向爬:先把有趣的玩具給孩子玩一會兒,然後當面把玩具藏在他的身後,引誘孩子轉向爬。
爬行小路:把一小塊地毯、泡沫地墊、麻質的擦腳墊、毛巾等東西排列起來,形成一條有趣的小路,讓孩子沿着“小路”爬,體會在不同質地的地面上爬行的感覺。
參加爬行比賽:帶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比如“寶寶爬行大賽”,讓孩子在與別的孩子一起遊戲時,感受爬行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既鍛煉孩子的爬行能力,又有了結交新朋友的機會。
注意事項
練習爬行的前提是手能支撐上身的重量,上下肢活動自如,能屈曲和伸直。
從訓練開始就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及手足的動作協調,即左手向前伸時屈曲左下肢。
在訓練中要做好安全保護,盡量不要在床上學爬行,以防跌落。
學習爬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孩子爬行的地面上不要有紐扣、硬幣、別針、玻璃球、豆粒、糖丸等小物品,避免孩子吞食入口。
每個孩子生長發育情況不同,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有的寶寶可能6、7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爬行探索。有的寶寶則可能到了本該爬的年齡,卻絲毫沒有爬的意向。對此,家長不要過於着急,平時可以引導寶寶做一些爬行練習或遊戲,然後靜待花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