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和你玩了!”
這在孩子的社交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不友好的,但是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遇到。
作為一個寶爸,還記得我小時候流傳的一段順口溜:
你不跟我玩,我跟火車玩,火車一冒煙,給你衝上天,天上有個賣鹽的,給你腌的鹹鹹的。
這其實是孩子在面對拒絕、冷落、孤立的時候,通過順口溜的形式給自己幼小的心靈一個安慰,也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編的。
“我不和你玩了!”這是很“傷娃”的一句話
本來玩得好好的,為什麼和我絕交!
有些涉世未深的小孩子,面對這句話會很傷心。
有些孩子會因此去極力討好別人。
作為孩子的家長,在知道自家孩子被人拒絕的時候,往往會生氣地說:“別人不跟你玩,你也別跟他玩。”
只不過,這種做法是帶着情緒的,是不理智的,也是不利於孩子的社交和心智發展的。
“我不和你玩了!”家長要教孩子正確處理
如何處理這種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要區別對待。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同樣的一句話,放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實意思完全不一樣。
同樣是“我不和你玩了!”這句話,在不同的情境下,那是截然不同的。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情況:
案例一: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遊戲,因為意見不合產生了一點小矛盾。然後,其中一個孩子生氣地說:“我不和你玩了!”
這種顯然不是絕交的意思,只是暫時性的,其實只是想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而已。
這是最常見的,也是為什麼很多小朋友不知道說多少次不跟玩,不到一分鐘又玩到一起了的原因。
案例二:
有個別的小朋友,喜歡把“我不和你玩了!”掛在嘴邊,幾乎成了口頭語了。
動不動就說“我不和你玩了!”
我們小區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經常聽到她對別的小朋友說這句話。
那天剛見面,她就對我女兒說:“我不和你玩了!”就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對於這種,其實是對方家長的教育問題了,那我們只能是:“你不和我們玩,我們去找其他小朋友玩了。”
案例三:
有些孩子比較“牛”,可能以前嘗到了甜頭,懂得通過“我不和你玩了!”這句話讓別人妥協,甚至讓別人討好自己。
所以,作為家長,在發現有人對孩子說“我不和你玩了!”的時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有些時候只是小矛盾,沒有到絕交的地步。這種情況下,可以告知孩子:你們可以先各玩各的,等想在一起玩的時候再一起玩。
- 有些時候,面對不友善的社交行為,可以直接拒絕。
- 有些時候,需要堅守自己的底線,沒必要去刻意討好別人。
孩子剛開始不懂,家長了解具體情境後,要針對性如實的告訴孩子,人家為什麼那麼說,你要怎麼辦。
孩子不僅年齡在慢慢長大,心智也要不斷成熟。“我不和你玩了!”在這件事情上,家長如果能夠教會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那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