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導致大人孩子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諸如:空心病、消沉焦慮等等。
大人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加以改善,但孩子的依賴的父母,我國十七歲以下的孩子一旦出現了心理問題,作為家長如果不疏導就會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
所以,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價值觀,擁有陽光的心理狀態勢在必行,已經成為每一個媽媽爸爸的責任和義務。
這就需要我們家長本身就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個正確的三觀,別再把成績當成衡量孩子是否好或者壞的唯一標準。
我們也拒絕把孩子當成一頭為了一根胡蘿蔔努力的毛驢,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奮力地奔跑。
作為父母,我們為什麼不了解一下孩子的特點,根據孩子的特長特點幫助孩子建立人生自信。而不是一天盯着成績,考得好一家人長舒一口氣,考得不好就成天愁眉苦臉。
長期以往,孩子會變得無欲無求,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面努力了。更感受不到愉悅感和成就感,慢慢和身邊人脫離了關係,開始無法與這個世界相處。為了防止孩子出現以上的心理問題,我們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家永遠是接納孩子的唯一所在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首先要內心強大,你要像樹一樣給孩子支撐的感覺,無論孩子遇到了什麼問題,父母永遠接納自己接受自己,你的無條件的支持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最好的禮物。
二、不要掉入控制的陷阱
現代的父母對於孩子更多地擁有一種掌控的慾望,美其名曰我為你好,所以我你的卧室安上了攝像頭;所以我要約束你;所以,你必須要聽我的。你的控制慾望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了滿足,但也失去了孩子對你的依賴和愛。這是父母帶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放手,學會放手,給孩子充分體會生活的機會。尤其是當孩子進入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的階段,我們要學會克制自己的焦慮和壓力。
三、樹立家庭邊界感
一個家庭要想幸福,得從樹立家庭邊界感開始。不要以為孩子小就沒有壓力和痛苦,要了解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和心理狀態。所以,我要學會給孩子空間和尊重,要提高孩子的心理韌性。教他學會和壓力相處。至於邊界感就是從尊重對方開始的。
四、幫助孩子獨立起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受益的禮物。給他們獨立的機會,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獨立的孩子未來內心才堅定,才不會遇到困難的時候感覺到無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