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有一個顏值非常高的寶寶,但是並不是每個爸爸媽媽都能如願以償的。
電視劇中經常看到失散多年的親人通過胎記之類的符號,重歸團圓。可現實生活中如果大片胎記長在寶寶的身上甚至是臉上的時候,就非常讓家人苦惱了。
很多小寶寶出生的時候,身上會帶有胎記,不過偏偏有些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有時候胎記總是往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去長胎記。
而這個胎記可能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還容易讓孩子備受嘲笑,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不良影響。
關於胎記,你了解嗎?
醫學上對胎記的解釋:皮膚組織在發育時,出現了異常增生所致。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約有80%的新生兒會出現胎記。有些寶寶是出生時就有,也有一些寶寶是在出生後幾個月才出現的。
比如腰部或者是臀部等等都會有指甲蓋大小的胎記。有些胎記隨着時間推移會慢慢消失,不過有些胎記會伴隨着寶寶一生,甚至還會出現不斷長大的情況。
醫學上對此沒有定論,但普遍都將胎記歸結為以下兩點原因:
其一,胎記是由大量色素沉澱引起的。
其二,還有部分胎記,是由血管聚集或血管畸形形成的。
除此之外,胎記形成的原因還與人類基因和環境污染有關,基因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在下一代和下一代之間傳播,它通過複製將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遺傳優勢和隱性遺傳可能導致一些人由於遺傳而有胎記。
胎記的分類
鮮紅斑痣
這種胎記在寶寶的臉部,還有頭上非常容易出現,表現則為紅色的斑點,大小也不一。通常這種斑塊的形狀也沒有規則,甚至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胎記的面積也會慢慢的變大,這種胎記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及時處理的話,很有可能會伴隨終生。
青色胎記
也被稱為“蒙古斑”,這是新生兒身上最常見的一種胎記。70%的孩子出生時,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攜帶這種胎記,大部分長在屁股上,當然還有一些孩子會長在背上。
它是由黑色素沉澱引起的,不過隨着孩子長大,黑色素會逐步被吸收,胎記也會逐漸消失。
黑色的印記
黑色的胎記其實比較常見,在很多新生的寶寶身上,我們大多數都可以看到孩子的大腿根那裡會有一片黑色的印記。
有的醫生表明,這樣黑色的胎記並不容易去掉,但如果不是很大塊,各位家長也不需要太過於擔心。但是,如果孩子的胎記不斷地變大,並且會有一些磨皮的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並且到醫院詢問一下醫生孩子的情況。
紅色胎記
臨床上常統稱為血管瘤。紅色或暗紅色如同葡萄酒顏色、基本平坦的被稱作葡萄酒色斑(鮮紅斑痣)
一種高出皮膚表面的結節狀腫物,顏色鮮紅或暗紅,形同草莓,現在稱為嬰兒而管瘤,或者毛細而管瘤。
如何避免寶寶“胎記”?醫生:孕期不做這3件事,孩子會感謝你
產科醫生告訴我們,科學上對胎記的形成並沒有科學嚴格的說法,總體來說,胎記一方面有遺傳或者不可控的因素,但是更多的還是可以預防的。
防碰撞
美國一所大學的研究發現,在孕期的時候,准媽媽的肚子不幸發生了碰撞,而且碰撞的部位剛好處於寶寶的毛細血管的時候,就很容易令寶寶產生胎記。
懷孕期間,孕婦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孕肚,很有可能會引起胎兒表皮的毛細血管破裂,導致局部皮膚色素沉澱,胎記就形成了。如果撞擊嚴重,很有可能會危及胎兒健康。
戒掉刺激性食物
女性在孕期的飲食有很多忌口的,比如酒、色素果汁、濃茶、咖啡等辛辣類食物都屬於刺激性食物。
如果孕期經常食用,就會增加孕婦胃腸的負擔,導致胃粘膜過度分泌胃酸,造成毒素堆積沉澱,更容易讓寶寶長胎記。
還有一點要注意,都知道蔬菜和水果對孕婦的重要性。但請孕媽們注意了,這並不包括催熟或反季節的蔬果。因為這些食材中可能含有大量激素,孕婦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胎兒色素合成出現異常,極易形成胎記。
避免使用含多種金屬成分的護膚品
相信很多孕媽都知道,在懷孕期間,對於一些護膚品能不用就不用。就算要用,也要買一些孕婦專用的品牌,對於一些含有多種金屬以及添加劑的護膚品,一定要避免使用。
同時也不要做美甲、燙染髮、濃妝艷抹地去參加各種派對;這種習慣建議還是及早改掉,因為大部分指甲油含有高濃度甲醛或更多的化學染料等有害物質,很容易通過指甲,進入皮膚及血液,對胎寶寶健康不利,很可能讓胎記找上寶寶。
胎記不僅僅是一個小斑點,很有可能伴隨還孩子的一生。小孩的心理脆弱而又敏感,很容易因為胎記而產生自卑。胎記還小的時候就可以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是否能去除,如果胎記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了,可能就不好處理,並且孩子也會因為胎記而受到終身的影響
胎記去除:
1、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當前治療胎記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低溫處理方式破壞局部的皮膚,可以促使皮膚組織再生,從而達到去除胎記的效果。
2、激光治療
激光治療胎記,是使特定波長的激光通過表皮和真皮層,到達積累色素的組織,對色素顆粒發揮作用,使其消解淡化,達到去除胎記的作用。
由於激光只對色素顆粒起作用,對於表皮的損傷很少甚至沒有。部分胎記是血管型的,通過染料激光來治療不會留下疤痕,淡化效果非常好;
3、手術切除
對於面積非常大、情況比較嚴重的胎記,可以通過手術切除進行去除。但由於切除後需要進行植皮,可能出現感染、排斥反應等,一般情況下不建議採取手術切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