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2022年10月08日20:44:33 育兒 1209

大家好,我是果媽~

一個人,可以有多“惡”?

在看到這件事情的視頻的時候,果媽的整個人是懵的。作為母親,我的第一想法便是帶入了自己的孩子,如果 有一天,有一個人這麼對待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該有多害怕,多疼……

這麼一想,心就揪得不行,更何況這個孩子還親身經歷了。

01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這個視頻,一個2歲多的幼童,在堆滿玩具的家中玩着自己的玩具。在玩的過程中,不小心將一個玩具,扔到了正坐在沙發上的姑父身上。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 天天要聞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被玩具砸到的姑父,立馬起身,直接上手將孩子打飛。可憐的孩子,頭上被打了一巴掌之後,身體重重落在了地上。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孩子的疼痛。

孩子隨即爬起來,嚎啕大哭。不懂事、又很疼、還受到了驚嚇的孩子,甚至還伸手向姑父尋求抱抱。還好媽媽聽到孩子的哭聲,立即過來了,給了孩子安慰。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 天天要聞

面對哭鬧的孩子,姑父甚至還狡辯,是孩子自己摔倒的。

幸好,幼童家裡是有監控的,姑父的惡行也被公之於眾。寶媽也是非常清醒,及時報警,讓這個施暴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02 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與責任心

你放心讓別人幫你帶孩子嗎?

你會讓心讓孩子一個人,和其他人玩耍嗎?

如果果媽說不放心,可能會有很多人說:孩子要放養,你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盯着孩子。

確實,但是放養不是放任,因為我們真的不能高估別人的善良與責任心。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 天天要聞

關於別人的善良

對於這位姑父的行為,其實就是人性的“善”與“惡”。

孩子一個玩具,打在姑父身上真有那麼疼嗎?可能,是真的有點疼,但不可能疼到無法忍受的地步,畢竟他還有力氣去打孩子。

他為什麼會打孩子?

或許,是他本性就“惡”,睚眥必報,這個孩子讓自己有點疼,那麼他就必需報復回來;

或許,是他心情不好,剛巧孩子觸碰了他的眉頭,所以孩子就遭殃了;

或許,是他欺軟怕硬,見一個2歲多的孩子毫無還手之力,所以下手就非常狠。

他對孩子下手,有無數種可能,但是追根究底,那就是我們不能去高估一個人的善良。

說一個身邊讓果媽覺得毛骨悚然的事情。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 天天要聞

有一次去親戚家玩,親戚們都在樓下聊天,孩子們都在樓上玩,只有一個大人在。開心果在樓上玩了好一會兒了,我不太放心,便想去樓上看一下。

然後有一位親戚說:“你看你,就是把孩子看得太緊了,孩子都沒自由了。

我笑笑沒說話,還是去樓上看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有幾個大點的孩子,正在輪流去捏一個2歲孩子的臉。那些大點的孩子,基本都8歲以上了。

有一個小女孩說:“我們再捏捏他其他的地方吧!”

然後好幾個孩子在她的慫恿下,繼續捏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很疼,便哭了起來,小女孩立即起身去關門,關門的時候看到我,嚇了一大跳。而這個屋裡唯一的大人,便是這個小女孩的媽媽,她媽媽看到我之後,尷尬地說:“小孩子們正在玩鬧呢。”

好一句“小孩子們正在玩鬧呢”,隨即,果媽抱起在牆角玩玩具的開心果,下樓了。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 天天要聞

有時候,不要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因為孩子的不懂事,很有可能就是父母縱容出來的,甚至教出來的。

我們是要給孩子自由,但是這不代表,自由就是離開父母的視線。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又或者是孩子,在孩子還小、沒有自保能力與表述能力的時候,就將孩子全權交給他們陪伴。我們不能去高估人性的善良,也不能低估人性的惡。

關於別人的責任心

你是否會將孩子交由別人帶,然後自己去忙自己的?

有兩戶鄰居,原本關係非常好,李奶奶每到下雨天,都會將4歲的二胎放到鄰居蔡奶奶家,然後自己去學校接正在讀小學的大寶。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 天天要聞

一直以來,也相安無事,但是有一次李奶奶回來,看蔡奶奶沒在家,就下樓去找。然後看到蔡奶奶正在哄哭鬧的孫女,於是便問自家孩子去哪兒了。蔡奶奶忽然一拍大腿:“哎喲,天氣放晴了,倆孩子要下來玩,剛才他們還在捉迷藏,我都忘了你孩子也在這兒玩。

然後,李奶奶便趕緊去找孩子,最後是物業調監控才發現,孩子跟着一個大點的孩子,去人家家裡玩了,那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多鐘。

為此,李奶奶和蔡奶奶鬧得很不愉快,兩家關係也生疏了。

這還好是沒出什麼事兒,如果出事兒了,誰擔責任?

有時候我們有點事情,然後會拜託別人幫照看一下孩子。

兩歲多幼童玩具砸中姑父,被扇倒在地:父母不要高估別人的善良 - 天天要聞

對於有孩子的人而言,他們的主要中心,都在自家孩子身上,沒突發事情還好,有突發事情,家長肯定優先顧自家的孩子。

對於沒有孩子的人而言,對於孩子這種“生物”,他們不了解,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照顧一個孩子,甚至會將孩子當做一個成熟的個體。這類人照顧孩子,危險係數也很高。

總的來說,不要試圖讓一個外人,對你家孩子,有着和你一樣的責任心。

寄語

自己的孩子,自己帶,雖說像這樣“惡毒姑父”的人難以避免,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看顧到。但是在日常帶娃的日子裡,家人還是盡量不要單獨將孩子,長時間獨處於沒有家人的環境中,人性,是我們所賭不起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南京一醫院68萬“定製”985混血寶寶?基因優生學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南京一醫院68萬“定製”985混血寶寶?基因優生學捲土重來?

描述: 南京某醫院推出“精英試管嬰兒”服務,號稱68萬元即可定製985碩士基因混血寶寶,更提供性別選擇、精子“選秀”等服務,引發巨大倫理爭議!這究竟是科技進步還是道德淪喪?生育權與基因優生學,我們該如何平衡?正文最近,一條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
鼻炎孩子——3種果子輪流吃,對付鼻炎“火力全開” - 天天要聞

鼻炎孩子——3種果子輪流吃,對付鼻炎“火力全開”

在和很多家長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比較傾向於食療方,這和我“葯補不如食補”的治病理念也是契合的。當然了,就算要吃也得吃對。今天給大家分享三種果子,有鼻炎的孩子可以換着吃,各個證型都有側重,大家按需取用。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 天天要聞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上海市作家協會5月5日發布訃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人、編審周晴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2日在上海市中山醫院病逝享年57周歲據介紹,周晴,生於1968年3月,中國共產黨黨員,少年兒童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原上海作家協會兒委會副主任,上海市青年文聯理事,第九屆全國作代會代表...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 天天要聞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莫讓子女成全部生命意義自尋路關懷過度是束縛↗放手方能展宏圖別把一切托孩孺自我價值莫荒蕪子女未來需自主適度空間心不孤父母之愛應有度過猶不及終添苦給予自由和鼓舞兒女飛翔展鴻鵠莫在愛中迷雙目自身夢想也追逐孩子終會尋歸屬父母生活應豐富父母應當心有數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 天天要聞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矛盾:父母拚命推動社交,孩子卻在社交中頻頻「受傷」。這些傷害的背後,往往藏着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真相——孩子對他人認同的過度渴求,本質是父母認同的缺失。通過多年觀察與實踐,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重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