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2022年10月07日12:27:10 育兒 1281

假期帶娃出遠門的路上,除了身心放鬆,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就是——發現了一個我和娃們都超愛的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每集只有10分鐘左右,坐車、等餐、排隊,很多無聊的“小空檔”都可以打開手機看上一集。

其中傳達的思維方式,對小朋友有啟迪,也對我如何引導孩子去進一步思考有所啟發——不要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百科全書”,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試一試,和我們討論一下,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什麼思維火花。

往往在我們看過一集之後,孩子們很快就能“活學活用”,關掉屏幕也能打發自己的“無聊時間”,不會覺得無聊了,因為周圍環境里有了太多太多值得觀察和思考的問題了。

  • 豆瓣評分:9.3

  • 集數:20

  • 單集片長:10分鐘

記得小學課本里就有《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包括伊索寓言裡面也有這個故事。我一直以為它只是一個“純屬虛構”的故事,沒想到這真的是烏鴉的智商。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為了吃到水面上的食物,

烏鴉注意到了旁邊的小石頭,

用嘴把它們丟到水裡,以抬高水位

《像烏鴉一樣思考》是日本NHK教育頻道專門為孩子製作的科普節目。該節目榮獲第55屆日本科學技術映像獎研究開發優秀獎和2014年國際艾美獎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部紀錄片希望引導孩子像烏鴉一樣,學會獨立觀察、思考、推理,然後去解決問題。

我和孩子們看完之後的感受是:

  • 輕鬆有趣漲知識;

  • 如果我們是牛頓,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蘋果被我們忽略了;

  • 很多小實驗在家裡也很方便操作,有條件的話,動手玩一玩,孩子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看似輕鬆隨意,但是又設計嚴謹,始終貫穿科學思考的四個步驟:觀察 - 假設 - 實驗 - 研究 。

每一集分成三個板塊,呈現方式各不相同。接下來我們分別來具體看一看吧。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這個環節在20集裡面一共呈現了20個不同的現象,都是取材於日常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容易忽略掉的一些細節問題,簡單又有趣。

比如,我們都知道:火車行駛時會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但很少會有人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聲音?是不是所有的列車都會有這種聲音?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觀察:

仔細觀察兩處軌道的區別,會發現:軌道上沒有縫隙的,列車經過時不會發生“哐當”聲;相反,軌道有縫隙的,列車經過時就會發出“哐當”聲。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假設:

車輪一經過縫隙,就會發出聲音。

實驗+研究:

本以為只是觀察就結束了,結果,為了驗證這個假設,還追加了模擬實驗:把家裡的兩張桌子之間留出一道縫隙,用金屬圓柱模擬車輪試試吧。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進過縫隙時,發出“哐當”聲

結果與我們的假設是一致的。現在,火車發出“哐當”聲的這個謎題成功破解了。

看完這集不久,我們去雪山坐纜車🚠時,酒酒突然問道: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纜車總是會這樣抖抖抖抖幾下?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情況是不是有些相似呢?我對酒酒說,你抬頭仔細看看纜車在抖動的時候都經歷了什麼呢?

再比如,小陸龜長大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體型變大很多。它堅硬的龜甲是如何長大的呢?是龜甲整體變大了,還是在外側一層層長出了新的龜甲呢?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左邊:整體變大;右邊:外側長出新的一層層龜甲

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

觀察:

通過對陸龜和小時候的陸龜照片對比,發現:

  • 外側都是11片鱗片,沒有增加;

  • 中間都是13片鱗片,也沒有增加。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假設:

那就是第一種情況——龜殼整體變大了。

實驗+研究:

同樣,觀察只是一部分,為了驗證假設(觀察結果),還需要繼續尋找證據。

把幼年陸龜的照片放大到現在陸龜的大小一樣,這下就有了新的發現。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黑色紋路的寬窄不同

原來,陸龜的龜殼是這樣變大的:⬇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中間白色的部分大小不變,只是黑色紋路在變寬

不但是小朋友,我們大人也在不斷被科普。這個部分還有很多新奇有趣的“隱藏在生活中的秘密”。

有一天晚上,酒酒選了《超級烏龜》這本繪本,酒酒突然指着畫面上的烏龜🐢說,這是一隻小烏龜,你看它的背上只有幾圈紋路: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 莫比烏斯環:一個永無止境,沒有盡頭的圓環,打破了人們對於空間的認知 ⬇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紙條旋轉一次後粘在一起,就得到莫比烏斯環

沿中間剪開,得到一個大圓環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紙條旋轉兩次後粘合在一起,

沿中間剪開,得到兩個交叉在一起的圓環

這對孩子來說,簡直就像是變魔術一樣!

我帶孩子們也做了做莫比烏斯環(Mobius band),在上面畫了一直螞蟻🐜,讓孩子們試試在紙上畫出螞蟻的沿着環走的路線。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妞妞說太神奇了,螞蟻一直走,可以走到紙的兩個面上去!沒有上面和下面了。

我們也自己試了試剪開莫比烏斯環: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酒酒說,啊變成了手銬。馬上想要玩“警察與小偷”😂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妞妞說,如果我們再剪一次,看看會變成什麼樣?那就動手試試看吧!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每一次和孩子們“玩起來”,都會碰撞出思維火花,孩子們果然是在玩耍中“固件升級”的呀!

在生活中,很多藝術品、雕塑、建築物的靈感也是來源於莫比烏斯環,以後再看到便不會覺得陌生了,我猜大概會更懂欣賞它們的美吧!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迪拜世博會盧森堡館

🔘 “畫地為牢”的螞蟻:⬇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一條線或一個圈都能擋住螞蟻的去路

很多網友說,是因為“螞蟻害怕馬克筆的氣味”,真的是這樣嗎❓

好奇寶寶上線啦~酒酒用粉筆在籃球場上畫了一個圓圈,竟然也把螞蟻圈起來了!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讓孩子的動手實驗中探尋答案。這比我們單方面地機械性輸入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

🔘漂浮在水上的硬幣和木塊:⬇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硬幣會一直回到中間位置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木塊會一直往邊緣位置靠近

視頻中就這些問題,有的給到了簡單的解釋,有的留有懸念。孩子會問,為什麼呢?

我會告訴他們,我也不知道。下次我們玩水的時候,自己試試看好不好,說不定我們能找到答案。

我想,對於孩子來說,在好奇心的趨勢下,主動探索和思考的過程,比大人直接告訴他們一個充滿不能理解的力學概念的解釋要好得多。

這點我太有體會了!有時候隊友會用很多大詞去給孩子解釋,什麼表面張力化學結構……孩子聽得雲里霧裡,連原本的問題也忘記了。離孩子的理解太遠的解釋,根本不能讓他們受益啊!

把問題留給孩子吧,提示他們,可以自己去觀察和試驗,自己去想一想。探尋答案的過程將會充滿收穫。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這個部分是妞妞和小酒的最愛,每次都笑到飈出眼淚花兒。哪怕還沒有具體的情節出現,只要一看到這三個“養樂多”——主人公德德尼翁,就莫名其妙地戳中他們的笑點。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這是本片的動畫環節。畫風呆萌可愛,簡單有趣,沒有配音,只有背景音樂,還是很考驗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

三個小人雖然像是複製粘貼出來的,但是思想卻很獨立:看到一個現象,就會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假設過程,有些無厘頭,又有些搞笑。

比如:德德尼翁發現了一個短了兩條腿的椅子,這該怎麼使用呢?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可以墊上磚塊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也可以利用斜坡呀

再比如:他們在水坑前發現了痕迹——一條直線和兩側的足跡,這是誰留下的呢?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是不是恐龍留下的?

或者是不是一條蛇和一隻狗留下的?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當一個建築工推着小車經過時,

謎底揭開了。

又比如:看到冰面上有一個圓洞連着一條直線型凹槽,他們便討論起來“這是怎麼來的呢?”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是甩鐵球砸出來的?

還是潛水艇的路線?

或者是有大鯊魚經過?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當漁民拿着長桿漁網來撈魚時,

謎底揭開了。

我上學時有一個特別大的感受就是——直接給答案的老師一定不是位好老師,這點也適用於育兒。所以,當孩子提出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其實可以只回答一點點,拋磚引玉,引導觀察和思考。

這三個天馬行空的“養樂多”,就像想象力豐富、愛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們一樣。他們眼裡的世界,和大人視角真的很不一樣!他們每天看到的、摸到的、感受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所以他們想了解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不管對與錯,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很酷,又很有意義的事情。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這個部分是蒼井優帶着大家做有趣的小實驗,過程與這個紀錄片的科學理念完全一致:

  • 觀察:結合實驗,提出問題;

  • 假設:中止實驗,給出三個可能答案;

  • 插播小短片,留出思考時間;

  • 實驗+研究:繼續實驗,親自驗證,揭示最終答案。

只是在最後結束部分,又會勾起人的好奇心:只給出一點點解釋,剩下的留給觀眾自己去思考和查閱資料——做一隻會思考的烏鴉

共有20個獨立的實驗,沒有重複,設計清晰簡潔,每一個都像“有獎競賽”一樣,讓我忍不住想跟着優醬一探究竟。

比如:把氣球固定在小車上,用透明箱子把氣球罩起來,然後推動小車。猜一猜,氣球會朝哪個方向傾斜?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三個選項:1.朝後;2.朝前;3.保持直立

酒酒說,肯定是向身體傾斜!因為這點他可有經驗了,最近他發現,如果他跑起來,就可以讓一張紙緊貼在他的臉上、肚子上: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可是試驗的結果卻正好相反: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短暫思考之後,來看看真相吧!

酒酒看到這裡迷惑了,為什麼呢?下次我們也找一個盒子來試試看吧!

又比如:兩根燃燒的蠟燭,滅掉一根之後,會冒出白煙。然後迅速用燃燒的那根蠟燭去靠近滅掉的白煙,猜猜會發生什麼?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三個選項:1.滅了的又被點燃;2.燃燒的滅掉;

3.滅了的被點燃,同時燃燒的滅掉

別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看這部高分紀錄片學會自己找答案 - 天天要聞

短暫思考之後,來看看真相吧!

啊?為什麼它會自己亮起來呢????孩子們看到這裡,腦門兒上都出現大大的問號。

我們一個也看過一集這個紀錄片的同事說,那些問題,連我也不知道答案,更別說孩子了,簡直急死強迫症

哈哈哈,可這正是我喜歡這部紀錄片的地方呢!不要給孩子答案,因為他們聽不懂哈哈哈,不僅聽不懂,還會失去原本被點燃的好奇心和興趣。

搞明白一個問題,並不在於知道答案。懂得,需要一定知識背景和閱歷。

主動“找答案”,比直接得到一個答案的收穫大多了。很多時候,並不在於你的想法對或者錯,只要思考,就會觀察,只要觀察就發現新世界。

被大咖們的育兒觀和成長史點燃,我一口氣刷完的訪談紀錄片,強烈推薦

BBC上周發布最新紀錄片,刷新人們對0~2歲嬰幼兒的認知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濕疹】了解嬰兒濕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