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孩子“唱反調”,讓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長

2022年10月02日19:11:38 育兒 1427

網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案例,江蘇的一位母親,因為孩子在家上網課,每次還上完網課還不願意收拾書桌,盛怒之下,將孩子的書仍滿房間,讓孩子立即收拾,“及時止損”。

可孩子依然大唱反調:我才上二年級,你說的成語聽不懂!但我知道筍是可以吃的。

允許孩子“唱反調”,讓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長 - 天天要聞

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懂,還是故意其母親,孩子的回答倒也挺可愛的。

育兒的道路上,總會有父母吐槽,孩子總跟自己唱反調。

為什麼孩子總愛唱反調?

1.唱反調,孩子成長的內驅力

心理學上的“白熊實驗”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讓參加實驗的人:別去像一頭白熊

可結果顯示,一般根本想不起白熊的受試者,在心理專家提醒後,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並在接下去的幾分鐘,不斷地想起白熊。

受試者發現越是克制不去想,腦海里,白熊的形象越是揮之不去。

“白熊實驗”傳達的意思是:過度禁止行為,反而會產生一種關注提醒。

應用到親子的日常中,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父母越要求孩子,少玩會手機,快去寫作業,孩子越磨蹭。

允許孩子“唱反調”,讓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長 - 天天要聞

在孩子看來,“被要求”是一種壓迫,只有“對着干”,“唱反調”才能體現出自我意識,體會自主的快樂。

3歲之前,孩子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時期,並且需要依賴父母,父母和孩子在依賴和控制之間,達成一種平衡關係。

而隨着孩子認知、言語、行動力的提高,孩子有了自我發展的內驅力,對於父母的控制會感受到“危機”。

孩子用“唱反調”,反抗父母的控制,是在試圖維護自我意識,掌握活動的自主權利。

父母與其威脅孩子“不收玩具,就別吃水果”,不妨轉變為:“要吃水果了,我們需要先把玩具收起來,給吃水果騰地方”。

與其說“不寫完作業就別出去玩”,不妨轉變為“等你完成今天的作業,我們一起來玩一會兒。”

家長避免自己說出要求性的詞語,降低孩子“唱反調”的慾望。

2.唱反調,孩子情緒的出口

除了孩子自我成長的需要,有時孩子唱反調是自己感受的需要。

有一個媽媽就曾向我抱怨:自從有了老二,以前乖巧懂事的老大跟變了個人似的。

她哄老二睡覺,老大就故意大喊大叫。無論她怎麼訓斥,老大總是嬉皮笑臉的。

這其實是孩子感覺到,媽媽對他關心不足,他通過製造混亂、唱反調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渴望關心的想法。

允許孩子“唱反調”,讓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長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與父母唱反調,是因為學習的壓力越大,回家就越想頂撞父母。

人受到挫折會導致自尊心、自我價值感急劇下降,為了阻礙這種痛苦的感受,內心虛弱的孩子會選擇“唱反調”這類強烈的情緒體驗來獲得力量感。

這時,如果我們可以敏銳察覺到孩子的求救,我們便能忽視“冒犯”,積極幫孩子找回自信力。

3.有些擔心,只是假設

為什麼父母很反感孩子的唱反調?

分享看到的一位父親的心理諮詢案例。

諮詢師:為什麼一定要孩子聽話、不允許他唱反調呢?

父親:怕孩子將來會吃虧呀!

諮詢師:他不走你安排的道路將來一定會吃虧嗎?就算走了你安排的道路未來一定會不吃虧嗎?

父親猶豫了:可哪兒有孩子自己做主的。

其實這個父親就是走了一條被父母安排好的路,並且他接受的也是這樣的教育,所以父親覺得為孩子鋪路是理所應當的。

走其他的路一定預示着危險嗎?

允許孩子“唱反調”,讓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長 - 天天要聞

吃虧、危險不過是父親對計劃之外的生活,缺乏掌控感所帶來的恐懼。

心理學對這種恐懼有個定義叫“災難化思維”,它有個熟悉的句式:萬一……怎麼辦?

對於未來的事情,設想多種結果,然後朝着最壞的結果想象。

其實,孩子當下的“唱反調”和未來並不是質變關係。

身為父母,不要苦惱孩子為什麼“唱反調”,而是做好“有效溝通”的表率。

把親子衝突當作孩子社交的演習,和孩子一起探索,相互好好說話,學習情緒管理。

4.這樣解讀“唱反調”,父母不再焦慮

心理學家勞倫斯曾說:你相信孩子叛逆,孩子就一定叛逆。

想要解決“唱反調”,我們不應該去定義它,而是去面對它。

01接受孩子“唱反調”的事實

我們要明白隨着孩子的成長,會越來越迫切地想要獲取自主權。

小時候無條件聽從父母的孩子,不可能長大後突然就變得雄才大略。

只有接受孩子的“唱反調”,面對孩子的反調,父母才能少些憤怒,多一些積極的問題解決之道。

02隻解決發生的事,不給人貼標籤

當我們要求孩子吃飯要慢一點時,孩子反問“為什麼要聽你的?”

我們不必憤怒,心平氣和地解釋給孩子聽:

作為父母,我有責任把我知道的事告訴你,就像這碗湯很燙,你可能不知道,我告訴你不要碰,是擔心你燙傷,我也會心疼。

當親子矛盾顯露苗頭時,我們不去評判孩子的好壞,不去強勢要求,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就好。

這種舒服的關懷,孩子反而更容易接納我們的好意。

允許孩子“唱反調”,讓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長 - 天天要聞

03與其阻攔,不如陪伴

曾看過一個故事,兒子要幫同學打群架,父親自知阻攔不了,便提議:坐公交車太累了,我開車送你去吧。

這一路上,父親不動聲色地諄諄善誘,讓孩子漸漸明白打群架的危害,孩子反而沒那麼堅持。

讓孩子看清自我的稚嫩,不是靠阻止而是支持。

陪孩子去做他認為“對的事”,這本身就是一種高明的保護。

我們置身其中,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看清對錯,這不但維護了他的自尊,也為自己贏取信賴與尊重。

04無論何時,讓孩子知道“我愛你”

親子之間不是不能有矛盾,而是即便吵架,也不影響家人相愛。

我們可以彼此冷靜一下,但不必冷暴力。

我們可以表達反對立場,但不必攻擊威脅。

我們可以不發表意見,但不必落井下石。

能做到這些,孩子再唱反調,也不會變壞。父母再憤怒,也不會傷害。

親子之愛,本來就是不問你是誰,只因你是你。

正因它偉大、無私又真心,所以沒有什麼能阻隔,我們又何必傷神呢?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